分享

为什么要取消冥王星

 思明居士 2018-11-30

因为科学家发现冥王星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那时天文学还不十分发达,那时把行星的定义确定为:

1、围绕太阳运行,

2、直径大于1000公里,冥王星的直径稍稍大于这个标准,也就成为了第九大行星。


随着科学快速发展,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发现了至少12颗和冥王星大小差不多的星体,有些比冥王星还要大些,如果再把冥王星作为九大行星之一明显说不过去了,而且此次天文大会上又更改了行星的定义,下面引用一下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议用下述方式来定义行星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1] 行星(planet)是一个具有如下性质的天体(a)有足够的质量以其自身引力克服刚体应力而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乎球形]1,以及(b)在环绕一颗恒星的轨道上运行,而且它既不是一颗恒星也不是某个行星的卫星2。


[2] 我们将1900年以前发现的在黄道面附近以近圆轨道运行的8个经典行星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的其他行星天体区分开来。所有其他这些天体都比水星小。按照上面的定义,我们承认谷神星是一颗行星。出于历史的原因,也可以把谷神星称为矮行星(dwarf planet),以与经典行星相区别3。


[3] 按照上面的定义,我们承认冥王星是一颗行星,最近发现的若干大的海外天体也是行星。与经典行星相比较,这些天体的轨道一般都具有大的倾角和大的偏心率,轨道周期超过200年。我们把以冥王星为原型的这类行星天体归为新的一类,称为类冥行星(plutons)。


[4] 所有环绕太阳运行的非行星天体均应命名为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

1 这一般指质量超过5×1020千克,直径大于800公里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建立某种程序,以评估接近这一边界值的行星候选者。

2 对于两个或更多天体组成的多天体系统,如果主天体满足上面的条件,定为行星。如果系统的质心位于主天体之外,满足上述条件的次天体也是行星。不满足这些准则的次天体定为卫星。按照这一定义,冥王星的伴星卡戎就是一颗行星,冥王星-卡戎则构成了一对双行星。


3 如果智神星,灶神星和/或健神星被发现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那么它们也是行星,也许可以称为矮行星。

4 这一类现在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小行星[asteroids],近地天体[NEOs],火星的、木星的和海王星的特洛央族小天体,大多数半人马族天体[Centaurs],大多数海外天体[NEOs]和彗星。在新的命名系统中 minor planet这一概念(译按英语中小行星的又一称谓)不再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