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首任院长郭沫若

 岚朵堂主 2018-11-30
中科院首任院长郭沫若 

郭沫若这个人物其实很难定义。抛开对他的非议不谈,如果冷静客观地看,郭沫若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博学而且有见识的人。

说郭沫若是历史学家、文学家,似乎都太低估了,郭沫若虽然在文学、文字、社会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成果和造诣,但如果只说他是某一方面的“家”就忽略了他的胸怀和高瞻远瞩。

事实也证明,郭沫若成为中科院第一任院长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中科院是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当时情况下,中科院的成立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历史背景。郭沫若在中科院筹备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了两千年来古代封建社会以及近代史的具体情况,这些都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当时自然科学在中国根本就没有扎根立足并茁壮成长的基础。

能看到这一点的郭沫若在就任中科院院长之后又基础推动创办中国科技大学,意图在于大力发展科技人才。因为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国家需要促进生产,进行经济建设,而科学技术的提升对于生产的推动有巨大的力量。

同时郭沫若在看到当时社会需要的同时也立足长远,看到了“科学研究自然是应该和实际配合的,但其中有种种不同的历程。有的研究和实用的历程很短,成果立即可见诸实用;有的却有相当长远的历程,一时看不出成效来。例如原子能、宇宙线及其他纯理论的科学研究,不能期待今天从事研究,明天就见诸实用。”

作为第一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确立了一个很好的基调,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只是一个人的科学研究水平,而是集体的整体水平提高。对于科学和科学研究,无论行内行外都要重视,但又不要急功近利,要把眼光放长远。

作为一个中科院的院长其实郭沫若是很合适的人选。不在于他自己是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和成功者,而在于他对于自然科学的态度,发展观和有高度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