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许下一世钟情,怎敢轻言辜负

 昵称37023987 2018-11-30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曾说“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要的条件。”我想,不止是科学研究,艺术之路的追寻同样如此。

相传,王羲之幼年时,语言表现迟钝,有人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别看王羲之出身豪门显贵之家,他自身却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七岁学书,十一岁悄悄阅读父亲藏于枕中的前代关于书法的论著,父亲见其常来,问其缘由,羲之笑而不语。

母亲知道以后对他说:“你年龄太小,理解不了其中的道理,你爹即使教了你,你也不会用。”父亲也说等他长大以后再教他。羲之却说:“愿早知之,若待成年,已为迟暮”

王羲之《游目帖》

唐摹纸本,草书

现藏日本

正是他的执着、勤奋成就了他在书坛的地位。可惜现在并没有王羲之真正的墨迹传世,但是我们依然能从诸多唐代摹本中感到惊艳。

王羲之《游目帖》(局部)

品书以见其性。这里说的“书”,即包括文字内容,亦包括书画等表现艺术。我们通常说的“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也是这个意思。每个人的内在性情都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那么王羲之是怎么样的性情呢?

我猜大概有善良、钟情四字。

永和年间,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境内有一独居老姥,养一鹅,经常高鸣,就准备卖掉它。羲之爱鹅,听闻这个消息,亲自乘车去观看。老姥听到右军将至,就将鹅杀了做菜肴款待羲之,羲之为此叹惜终日。

山阴之地有一道士,也喜好养鹅。羲之前往观看,甚为喜爱, 想要出钱够买。 谁知道士却说说:“为我写《道德经》,就将这群鹅相赠。”羲之很高兴地为道士抄写了一篇《道德经》,收获心爱之物,得意而归。

王羲之《二谢帖》

唐摹纸本,行草书

现藏日本

一日,羲之到门生家,门生设佳馔招待。羲之想用墨迹回报,见室内有一棐木几,表面非常滑净,因此书写出来真草相间,门生非常珍爱。后来门生送羲之回郡守住处,返回家中发现羲之的写的墨迹已被父亲刮掉了。为此懊恨数日。

王羲之《二谢帖》(局部)

在蕺(ji)山有一老姥,拿着六角竹扇在街上叫卖,却无人购买,羲之见其可怜年迈,为她在扇子上书写了几个字,结果老姥不乐意了。羲之就对老姥说:“老人家您呀,就和他们说这是王右军写的字,足可以卖到百钱。”老姥照说叫卖,果然抢购一空。

王氏家族身为东晋四大家族之一,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官宦子弟,却有难能可贵的长情善良,知恩善报,这大概也是如今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原因之一。

王羲之《寒切帖》

唐摹纸本,草书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孙过庭《书谱》曰:“且元常专攻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梁武帝云:“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王羲之《寒切帖》(局部)

右军书法,备精诸体,自成一家之法,千变万化,到晚年登峰道极,以至绝伦。可谓“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自东晋以后,羲之书为历代书家所师法,在我国书法史上荣获“书圣”之称,可谓集书法之大成者。

王羲之《寒切帖》(局部)

与之相比,现在的我们应该感到惭愧,羲之曾自省说“不及元常”,而当代的书法很大程度上离书法本身愈行愈远。书法速成班层出不穷,甚至在一些大的论坛上也充斥着商业吹捧,有深度的理性分析却很鲜见。

希望今天的我们也能像羲之一样做个长情善良之人,见书以见其人。

监制:李娟、程志宏

撰文:袁新雅

编辑:张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