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闻 | 二王那些事儿,且看《论书表》(上)

 隨风飘逝 2017-07-11

     引   言     


一提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人们便会联想到孙过庭《书谱》中所言“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二王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闪耀的明星,更是无数人心中魏晋风度的典范。

 

南朝书法家虞龢的书学名篇《论书表》中,记述了十四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逸事,多与二王书法创作与日常生活相关,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书圣父子昔日的风采。



(元)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局部),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此帖师法王羲之草书,用笔精熟,字法灵动,气息高古,是学习草书的极佳范本;其内容依照虞龢《论书表》中的王羲之逸事进行创作,读起来也饶有趣味。


 

      关于《论书表》    


《论书表》是什么?

《论书表》是南朝刘宋时书法家虞龢上呈皇帝的奏章,此表涵盖书法评论、二王书迹流传、书法作伪、鉴藏、装裱、文房用具、二王逸事等方面,内容详实、文字优美,对后来书法理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论书表》的作者是谁?

《论书表》的作者是虞龢,南朝刘宋明帝时人,官至中书侍郎,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与文学家。史书记载虞龢少时家贫屋漏,下雨时以棉被覆盖书本,为时人称赞。


          王逸事(上)         


一、献之学父书

王献之自幼跟随父亲王羲之学书,正书与父亲并不相似,但章草却十分类似,用笔流畅、婉转妍媚,甚至超过了父亲。



(宋)《大观太清楼帖》第十卷中收录的王献之章草,飞扬灵动,直追右军风神。



二、羲之章草书

王羲之的书法最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比不上庾翼与郗愔,到了晚年始臻上乘。他曾用章草给庾翼的哥哥庾亮回信,庾亮便给庾翼看,庾翼叹服于羲之的书法,写信给羲之道:“我曾有张芝(草圣)的十件章草作品,在过江(晋室东渡)时遗失了,常常为失去这些精妙的法书而哀痛,忽然看见足下回复家兄的信,如同神明一般璀璨,仿佛张芝妙迹重现眼前。”

 


(宋)《澄清堂帖》中收录的王羲之章草《豹奴帖》,此帖字字独立,提按自如,婉转妍媚,较同时期的一些书家的章草作品显得洒脱自然,由此可见庾翼所言羲之章草“焕若神明”确为信言。



三、羲之书扇

羲之从会稽辞官后住在蕺山下,一天羲之遇见一位去集市卖扇子的老妪,便问扇子什么价格,老妪说二十多钱。羲之取笔书扇,老妪却误以为羲之毁坏了她赖以养家的扇子。羲之劝说老妪去集市卖扇,并说是王右军题字,每把索价一百钱。果然,集市上的人争相购买。老妪又取了十几把扇子请王羲之题字,王羲之则笑而不答。

 


(明)董其昌《行草扇面》,香光此书墨色分明、点画精致、气息朗畅、直追晋人,爽爽间有一种风气。羲之书扇,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扇面创作,如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处景点名为“题扇桥”,相传王羲之就是在这里为老妪题扇。扇面创作直到明清才真正风行开来,当董香光、文衡山等人在洒金绢扇上挥运之际,心中萦绕的或许仍是题扇桥上的王右军。



四、张翼仿羲之书

王羲之经常亲自写奏章给晋穆帝,穆帝命张翼摹写羲之所书奏章,十分相似,穆帝在伪本上批复给羲之。羲之最初没有发觉,仔细看后才发现是伪作,感叹后生几乎能够以假乱真。


 

王羲之《汉时帖》(唐人摹本)后有赵孟頫补书,赵氏题跋云:“右唐人所摹帖,不完,因为补之。”赵氏深谙二王笔法,又精于唐人写经,所补写的《汉时帖》与原帖能合为完璧,如果王羲之见到,当会像评价张翼一样说:“小人几欲乱真。”



五、羲之以书换鹅


王羲之喜爱鹅,听说山阴县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欣喜万分,便清早乘舟去拜访。王羲之提出买下鹅群,百般劝说道士也不同意。道士说:“我崇尚道教,早就想写河上公注解的《老子》,连书写所用的绢都准备好了,但是一直没有人能够写好。如果足下愿意写《道德经》,便将鹅群奉送。”羲之便停留半天,为道士写好《道德经》,带走了鹅群。



关于王羲之以书换鹅,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王羲之换鹅所书是《黄庭经》,又称《换鹅经》。其实当时王羲之所写是《黄庭经》还是《道德经》并不重要,右军爱鹅之逸趣、自然之情性才是令人神往的清净风骨。



六、门生失羲之书


王羲之曾到一个门生家做客,门生大设筵席,热情款待羲之。羲之十分感动,想以书法来答谢,便在一张光滑洁净的新几案上作书,一半草书、一半正书。门生将羲之送走后返回家中,发现他的父亲已经把羲之写的字刮去,门生失去羲之书法,惊愕、懊恼了很多天。

 

 

(唐)王方庆《万岁通天帖》(火烧本)中收录的王羲之《姨母帖》,王羲之书写此帖时尚处在从章草向今草过渡的阶段,用笔敦实而颇有隶意,与《二谢帖》等俊逸洒脱的新体草书有所不同。



七、献之上书简文帝


王献之曾经写给简文帝十多份奏折,写完之后十分满意,便在奏折后请简文帝收藏。这些法书曾被桓玄收藏,后来被高祖得到,赏赐给王武刚,现今已经不知轶失何处。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贾似道藏碧玉版原石),现藏首都博物馆。王献之此作被称为“小楷极则”,字里行间有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飘忽灵动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