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提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人们便会联想到孙过庭《书谱》中所言“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二王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闪耀的明星,更是无数人心中魏晋风度的典范。
南朝书法家虞龢的书学名篇《论书表》中,记述了十四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逸事,多与二王书法创作与日常生活相关,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书圣父子昔日的风采。
关于《论书表》 《论书表》是什么? 《论书表》是南朝刘宋时书法家虞龢上呈皇帝的奏章,此表涵盖书法评论、二王书迹流传、书法作伪、鉴藏、装裱、文房用具、二王逸事等方面,内容详实、文字优美,对后来书法理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论书表》的作者是谁? 《论书表》的作者是虞龢,南朝刘宋明帝时人,官至中书侍郎,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与文学家。史书记载虞龢少时家贫屋漏,下雨时以棉被覆盖书本,为时人称赞。 二王逸事(上) 一、献之学父书 王献之自幼跟随父亲王羲之学书,正书与父亲并不相似,但章草却十分类似,用笔流畅、婉转妍媚,甚至超过了父亲。
二、羲之章草书 王羲之的书法最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比不上庾翼与郗愔,到了晚年始臻上乘。他曾用章草给庾翼的哥哥庾亮回信,庾亮便给庾翼看,庾翼叹服于羲之的书法,写信给羲之道:“我曾有张芝(草圣)的十件章草作品,在过江(晋室东渡)时遗失了,常常为失去这些精妙的法书而哀痛,忽然看见足下回复家兄的信,如同神明一般璀璨,仿佛张芝妙迹重现眼前。”
三、羲之书扇 羲之从会稽辞官后住在蕺山下,一天羲之遇见一位去集市卖扇子的老妪,便问扇子什么价格,老妪说二十多钱。羲之取笔书扇,老妪却误以为羲之毁坏了她赖以养家的扇子。羲之劝说老妪去集市卖扇,并说是王右军题字,每把索价一百钱。果然,集市上的人争相购买。老妪又取了十几把扇子请王羲之题字,王羲之则笑而不答。
四、张翼仿羲之书 王羲之经常亲自写奏章给晋穆帝,穆帝命张翼摹写羲之所书奏章,十分相似,穆帝在伪本上批复给羲之。羲之最初没有发觉,仔细看后才发现是伪作,感叹后生几乎能够以假乱真。
五、羲之以书换鹅 王羲之喜爱鹅,听说山阴县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欣喜万分,便清早乘舟去拜访。王羲之提出买下鹅群,百般劝说道士也不同意。道士说:“我崇尚道教,早就想写河上公注解的《老子》,连书写所用的绢都准备好了,但是一直没有人能够写好。如果足下愿意写《道德经》,便将鹅群奉送。”羲之便停留半天,为道士写好《道德经》,带走了鹅群。
六、门生失羲之书 王羲之曾到一个门生家做客,门生大设筵席,热情款待羲之。羲之十分感动,想以书法来答谢,便在一张光滑洁净的新几案上作书,一半草书、一半正书。门生将羲之送走后返回家中,发现他的父亲已经把羲之写的字刮去,门生失去羲之书法,惊愕、懊恼了很多天。
七、献之上书简文帝 王献之曾经写给简文帝十多份奏折,写完之后十分满意,便在奏折后请简文帝收藏。这些法书曾被桓玄收藏,后来被高祖得到,赏赐给王武刚,现今已经不知轶失何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