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文化”的困惑?回归老祖宗的“文化”才是正道?

 白乙笑谈馆 2020-04-09

说来惭愧,今年开始玩自媒体也有大半年了,但至今仍对自己所选择的“文化”领域感到困惑。因看到现今好像什么都可贯以“文化”之名,如“杀猪文化”、“吃货文化”、“厕所文化”之类,原以为这是一个难有定论的边缘领域,应比较好搞,但真做起来,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的尴尬领域。比如自己写的一些自以为是“文化领域”的文章,在发到几个自媒体平台后,有的平台给予正常发布;有的却打回说标的领域不对,让重新标注;有的更是直接帮标上“三农”、“科技”或“励志”之类的在我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发布。

据说自媒体要一直保持垂直领域,才会有推荐量,有浏览量,因此,我现在才开始去思考: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是什么?没想到,真正去思考时,才发现自己搞了那么久的所谓“文化领域”,竟不知“文化”为何物?我首次为自己的无知无畏,感到汗颜。然而一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我却对“何谓文化”,感到更困惑了。

据余秋雨老师在《何谓文化》中说:你们如果到辞典、书籍中寻找“文化”的定义,一定会头疼。从英国学者泰勒(1832—1917)开始,这样的定义已出现两百多个。那两百多个定义,每一个都相当长,我敢担保,你们即使硬着头皮全部看完,还是搞不清楚文化到底是什么。”因文化定义存在这种毛病,余秋雨老师说他想起了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1856—1942)发出的叹息: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定义它,这就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无处不在。

好吧,这么多学者、专家都弄不懂的问题,看来咱普通人也就不必再去瞎折腾了,随便找一两个学者、专家下的定义学习学习,给自己充充电,然后作为自己以后写文化领域文章的一个标准或尺度就行了,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大概就能与“文化”沾边,不至于再无所适从了吧。

我首先学习的是余秋雨老师关于“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不过,学了这个定义,虽对何谓文化,有了个大体概念,但对自己实际写所谓文化领域的文章,还是感到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因太宽泛了,落不到实处。于是,我决定发扬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精神,将几个国外有名的学者专家下的定义拿来学习。

譬如1905年斯莫尔说:文化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的人们为试图达到他们的目的而使用的技术、机械、智力和精神才能的总和;1921年萨皮尔说:文化可以定义为是一个社会所做、所思的事情;1929年威利说:文化是一个反应行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习惯模式系统;1871年泰勒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理、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好吧,我承认,我现在是越学越迷糊了。无奈之余,忽然想,我们自己本身不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伟大民族吗?何必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呢?于是,我决定开始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答案。果然,经一番头晕眼花的网上搜索,我找到了古人对“文化”的最原始的定义,这就是《周易》系辞中的“三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再结合前面的“一曰”和“二曰”,即“天生神物,圣人执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é,杂乱纷繁),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我开始认真地“啃”这些已经久违了的古文。没想到这些曾经让我在上学时感到气闷的古文,竟触发了我的思想,让我沉吟思索起来——

原来所谓“文化”,应是分开来看的,即分为“文”和“化”,且和“象”密不可分。文,有天文、人文,先天文,后人文;而象,则有天象、人象,人象即人间万象。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看来这“天道自然,阴阳变化,五行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天象了,也就是天文。而圣人将这种天象、天文明示、演示给人看,从而形成人的思想、信仰、道德规范,也就是系辞中所谓的“典礼”,是为人文。观摩天文,顺应自然和天象的变化;并推行以之形成的人文,教化天下,从而成就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这也许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吧。这种文化,一开始就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难怪古人云:观天象,知人事。难怪仓颉造字,会“天雨粟,鬼夜哭”,因文字的诞生,就可使天文、天象,化为人文,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了。

在观古文了解、思索“何谓文化”的过程中,我好像忽然明白了“文化”的真正含义,但再深入思想,好像又什么都还没有明白。不过,我却更深刻地感到了这种“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同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所在的这个中华民族的伟大。有这样可歌可泣的伟大的民族历史,有这样辉煌灿烂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关于文化的题材可谓是浩如烟海,又何愁写不出关于文化领域的文章呢?我忽然为自己坐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宝山”却不知珍惜和善用,而感到自嘲和好笑。也许回归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优良的传统文化,才是我们今后应该走的正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