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存瑁从战无不胜,到众叛亲离,难道他真的败在了“戏子”身上?

 hzq114 2018-12-01

戏子误国?这个梗如今已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骇人听闻了。但我们不能只看表象,不究根源。戏子是什么?首先这个说法就带有一定贬义,而他们也只不过是错综复杂的利益群体的敛财工具,背后的真相路人皆知,丑陋不堪!

不是戏子误国,而是背后推他们的人误国!任何一个平台几乎都被娱乐新闻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大家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都是明星,最终才造成了“英雄落泪无人晓,戏子家事天下知!”而在历史上,也有故事实实在在的证明了这一点。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皇帝李存勖是著名的“战神”人称“奉先转世”。当时正值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地方,相互攻伐,各自为政。李存瑁在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之后,以小小的晋国多次打败实力比自己强大几倍的后梁,后梁的开国君主甚至朱温甚至因为多次被打败而气的口吐鲜血。最后,弱小的晋国竟然灭掉了国土面积是自己三倍多得后梁,统一了中原。

晋是李存瑁最早的地盘

李存勖在抗击契丹,防备游牧民族的入侵上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两次率军趁李存勖后方空虚之际进犯燕云地区,都被李存勖以少敌多击败了。其后更是兵不血刃,灭掉了前蜀。如此赫赫战功,比之随后统一天下的宋太祖赵匡胤也毫不差劲,甚至隐隐超出一截。

李存瑁开始发迹

然而李存勖在战场上是猛将,玩政治治国他却是个小白。李存勖自幼便喜欢唱戏,常与伶人嬉戏厮混,称帝自取艺名为“李天下”。在李存勖毫无底线的宠信下,一些伶人不仅可以随意出入皇宫,甚至还能侮辱戏弄朝臣。在李存瑁灭掉后梁后,他开始任用毫无行政才能,又无家室后台的伶人杨婆儿、陈俊、储德源等人为刺史。

李存瑁最盛时

刺史一职在当时绝对算是封疆大吏,掌握一州的政事大权,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而如此重要的官职,竟然被他当做礼物,随意赏赐给自己跟前的戏子,而且这些戏子本身并没有任何功劳!

而当时后唐的重臣,都敢怒不敢言,甚至还得刻意去巴结这些戏子,以求保住自己的地位。李存勖,也往往因为一个戏子的一句话,就直接免去朝中大臣的职位。同时,李存勖还以自己信任的戏子为耳目,成立类似东厂的组织,去监视群臣的言行,大臣们都苦不堪言。

很快李存瑁的行为搞得天怒人怨,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公元926年三月,时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的李嗣源趁镇压叛乱时造反,李存瑁大怒调兵前去镇压,谁知道还没有见到李嗣源,大部分的士兵就都叛变到李嗣源那面去了,而在他当时的首都洛阳只剩下了一堆杂牌军加上一群戏子了。

最终看到李存瑁大势已去,连他身边的戏子也都谋反了,发动了城里的杂牌军一起攻打皇宫,等到李嗣源带大军赶到洛阳的时候,找的只是被大火烧成骨灰的李存瑁的尸骨。如此英雄,便因为宠信戏子,落得国毁人亡,真的是可悲可叹啊!

所以,以史为鉴历朝历代误国的都是统治阶级,要么是皇帝,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宦官武将,要么是文人知识分子。把误国的危害推到“戏子”身上其实是个谬论。

演员以自己所学,给别人表演,是一种取得良好生活条件的职业,本身不具备太多的非观念和价值标准。演员为挣钱为生活抛头露面,本身就是为了获得享受的生活。只有当有权势者为了利益将他们推上前台,让一个国家上行下效,疯狂追捧都以享乐主义的时候,他们才会展现出危害性。所以演员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真正黑暗的是后面推他们的那只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