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文赫定与西北科学考查团

 永声树 2018-12-01

斯文·赫定(Sven Hedin,1865—1952),著名瑞典地理探险家、画家和作家。他多次到中国西部进行地理考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斯文赫定与西北科学考查团

赫定是西方人在我国新疆和西藏地区考察的承前启后者,在自然地理考察方面,他是俄国军人普热瓦尔斯基等人的后继者;在考古学方面,由于楼兰遗址的发现,他是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的先导。发现楼兰遗址、提出“罗布泊游移说”理论,加之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取得的出色成果,使得赫定声名鹊起,成为享誉世界的中亚探险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赫定再次来到中国,与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合作组建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1933年又受聘担任绥新公路查勘队队长,于1927年至1935年间在中国广袤的西北进行了科学考察。

斯文赫定与西北科学考查团

西北科学考查团外方团长斯文·赫定(中)和中方团长徐炳昶(左)及后来中方代理团长袁复礼(右)

前后八年的考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如团员袁复礼在北疆发现的恐龙化石、贝格曼在弱水发现的大批居延汉简和在罗布泊发现的小河遗址、霍涅尔和陈宗器对罗布泊的调查等,当时轰动学术界;而丁道衡发现的白云鄂博大铁矿和赫德等人收集的气象地理资料,对我国西部的经济建设和航线开辟、公路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复兴影响深远。同时,他们收集的一些水文资料及动植物标本由于环境的变迁,也是独一无二的。

斯文赫定与西北科学考查团

绥新公路查勘队期间,赫定(左)与陈宗器(中)、龚继成(右)在孔雀河畔午餐

斯文·赫定前后八年在中国的经历,特别是西北科学考查团的考察对了解我国边疆,促进西部的开发和巩固边陲有积极意义。地质学家黄汲清对斯文·赫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瑞典不过一北欧小国,对于科学事业,竟如此提倡,其在中国前有安特生及其友人之协助地质调查所,后有斯文·赫定之大规模考查西北,两人成绩都粲然可观,其影响于我国学术界者亦至深且大。

考察工作结束后,作为领队的赫定于1935年4月返回瑞典,随后向政府提出申请,获得资金资助后,以《斯文·赫定博士领导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报告集》(Reports from the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th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Dr. Sven Hedin)为总标题出版考察报告,至1997年,这套卷帙浩繁的系列报告已经出版了56卷。

同时,赫定还撰写了不少通俗游记性质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这本《Across the Gobi Desert》(穿越戈壁沙漠),这也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出版的第一本书。1928年圣诞节前后,斯文·赫定用瑞典语在斯德哥尔摩出版了《Ater till Asien》,《Across the Gobi Desert》是其英文版译名。

这本《Across the Gobi Desert》是赫定在考察过程中完成的著作,全书付114幅照片及地图,共402页。在这本书中,赫定以通俗生动的笔法记述了西北科学考查团的考察探险过程,记录了考察路途中许多有趣和罕见的人文、民俗、地理等景观,以及考察队一路上遭遇和发生的一系列或有趣或悲伤的事件,栩栩如生地描画出了探险考察队一路所见所闻和所感,呈献给读者许多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逸闻趣事。

本书1931年被列为“西北科学考查团丛刊”之一在中国出版,译名为《长征记》,徐炳昶亲自作序进行了推介。2009年在国内出版时,中译本更名为《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

斯文赫定与西北科学考查团

1931年中国出版的《Across the Gobi Desert》(《长征记》)插图

斯文赫定与西北科学考查团

《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吉林出版集团 2009年11月

原书出版于1932年,布面精装,带一函套(原藏家后配),一枚藏书票(原藏家),附斯文·赫定亲笔签名一枚(或为从原包裹上裁剪下来保存的),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邮票带戳一枚(民国邮票,北平寄出)。

斯文赫定与西北科学考查团

值得注意的是,这枚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邮票也非常有意义。为解决考查团的经费问题,国民政府交通部根据斯文·赫定的建议(一说为徐炳昶)于1932年印刷发行“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邮票五千元,由考查团按邮票面值购回,以此筹措经费。

这套“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邮票中图案为故宫所藏元代名画《沙原散牧图》(也有称为《平沙卓歇图》),票上有“中华民国邮政”和“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及1927-1933年的注明考察期限字样。图幅为23.5X30毫米,白纸,无水印,齿孔14度,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凹版印刷,全套四枚,分为橘黄1分、橄绿4分、玫紫5分和深蓝1角。

斯文赫定与西北科学考查团

这套邮票发行后邮局出售数量只有2500套,存世数量少,实寄封尤为难得,同时也创下了几个特殊的中国邮票第一:

它是第一次由国民政府为学术团体发行纪念邮票,也是首次为学术活动而发行邮票;票中中国文字与拉丁文字对照也是第一次;邮票在邮政渠道出售用于实际邮政用途只有十分之一,也堪称第一次;同时,票中图案为故宫所藏元代名画,以古名画制作艺术性邮票,更是第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