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文赫定<div></div>

 UU地球 2016-12-22

    第一次听说斯文·赫定(Sven Hedin)的名字是在大约1992年,是从一本杂志上读到他的经历的,当时只知道它是瑞典籍的世界著名探险家,他从16岁开始,从事他终身以之无怨无悔的职业探险生涯,因为探险,他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走完他的人生之路。他的名字,在他的祖国,不但路人皆知,而且为人们所热爱崇敬,与诺贝尔有齐名之誉。

 

点击查看下一张


 

     第一次买斯文·赫定的书是在1998年,那本书是新疆人民出版社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全书六十万字,780页。该书记录了斯文·赫定于1927年开始和中国的徐炳旭率领一支空前规模的现代化科学考察队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考察的过程。整个考察活动从1927年开始到1935年结束,这八年当中的经历、甘苦、成败得失,都忠实的记录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当中。他的书是如此的吸引人,如此的与众不同,既不是一般的游记,也非枯燥的科考报告,而是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性的洞察,对事业的执着,而且他的文笔也是一流的。

 

    于是我又买了他的第二本书《丝绸之路》。该书讲述了赫定先生于1933年至1935年间受当时南京中央政府铁道部门委托,对勘测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进行的考察的旅程。该书记录的活动与《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1933年至1935年的的活动实际上是同一次旅行,但这绝不是把该部分又扒出来简单的单独出版,而是作者对该段经历的重新的写作,读来别有感受。

 

     2001年我又买到了斯文·赫定的最著名的《我的探险生涯》(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书 ( 其实这本书就是《亚洲腹地旅行记》),这本书的写作时间早于上面的两本书,可以说斯文赫定正是靠着这本书名扬全世界的。这本书详实的记录了赫定先生从他1885年第一次踏上亚洲开始至1916年间他数次在亚洲探险活动的全景。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可以用波澜壮阔和惊心动魄来形容,它无愧于世界探险启蒙读物天下第一的美誉。我几乎是屏住呼吸、不错眼珠、一口气读完的。作者和他的伙伴们爬冰山,穿风暴,宿荒原,战严寒,多少次如临万劫不复,多少次又与死神擦肩而过!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仿佛来到的西藏的荒原,看到珠穆朗玛的冰川,塔里木的沙漠和那一峰峰忠实尽责的骆驼! 书中几十幅赫定先生在旅途中手绘的插图也为本书增色不少!  本书中以赫定先生1895年那次在塔里木盆地沙漠中迷路几乎全军覆没的经历最为惊险。当读到他历尽千辛、就在一只脚已经踏入鬼门关的时刻,终于找到一眼沙漠之泉而起死回生时,我也随之长舒了一口气。  

    书中最感人的一处情节是, 在1890年发现楼兰古城的探险旅程中,赫定先生雇佣了一个当地维吾尔族的向导 - “罗布人”奥尔得克。在一次宿营时,他们发现探险队携带的唯一一把铁锹遗忘在了前一天的宿营地,于是向导奥尔得克回去寻找,等到他风尘仆仆地回来时,除了带回铁锹外,还有几块随手捡到的木雕-就这样,震惊世界考古界的楼兰古城就这样在无意间被发现了!  故事并没有完 -- 当你又读了赫定先生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后,书中描写了三十四年后的1933年,当赫定先生在77岁高龄时带队重返罗布泊时,他与向导奥尔得克重逢了!  两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眼含泪水相互凝视之时,三十四年前的那一幕幕是怎样的在他们心中回闪过去!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之情绝对不会想脚下的孔雀河水一样慢慢流逝干枯!读到这里,谁不会留下和他们一样的泪水呢!

 

     赫定先生的探险生涯几乎全部倾注在中国的西部,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荒无人烟之地。但他探险活动绝不是以“寻宝”为目的,这与敦煌大盗斯坦因有本质的区别(斯坦因的书我也有4本之多)。如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中他就一再表示绝不与各国的古董商人进行任何交易!当他路过敦煌时,看到被劫掠得千疮百孔的千佛洞时,他明确无误地表示了极大的义愤!

 

    读赫定先生的书,他让我更加热爱生命,它让我懂得敬畏大自然,教会我勇者无畏!我崇拜斯文赫定,他令我高山仰止!我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踏上他那样的旅程,即使不能和他谱写精彩华章相比,但只要是迈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步,无论大小、无论远近,人的短暂的生命中就会放出光彩。。。

 

    这是我买到的全部斯文·赫定的著作。他们是我的人生圣经 !

点击查看下一张

 

 

 

网上摘录: 大探险家  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是瑞典著名的探险家,先后六次到中亚和新疆考察,其中三次进入罗布泊地区。1894—1896年,斯文·赫定在新疆进行了第一次探险考察。1895年4月,他从拉吉里克出发,计划向东穿越沙漠。这是探险史上著名的“死亡之旅”,最终获救于和田河岸边的水塘。后来他沿克里雅河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次年4月赫定从南向北走出沙漠,乘独木舟沿塔里木河抵达了罗布人的首府阿不旦。他认出了昆其康伯克,成为罗布泊位置之争的反方代表。第二次,1899年,赫定再次来到塔里木,并做了第一个沿塔里木河漂流的人。1900—1901年,赫定对罗布荒原作了唯一的一次踏勘测量,同年3月28日在阿不都热依木带领下,发现了楼兰古城遗址,使沙漠千年的楼兰文明由此复现人间。楼兰古城是新疆发现的第一次见于史籍的古城,它的再现引起了至今已经历时一个世纪的新疆探险热。第三次是1934年从库尔勒出发,顺孔雀河乘独木舟抵达罗布泊。他和他的同事偶然发现了被称为“楼兰公主”的一具年女子的干尸。 1935年,斯文·赫定最终离开了新疆探险的实践。通过实地考察,斯文·赫定提出了罗布泊游移的理论,他认为,在四世纪初叶以前,罗布泊在北部,由于堆积作用的发展,河道改变,四世纪初北部的湖泊缩小,消失,而在沙漠南部,则形成了新的湖泊。此后南部湖泊因各种堆积物沉淀抬高,而北部原来干涸的湖盆则因强烈风蚀变凹,结果湖水重新回到北部。他还提出罗布泊以1500年为周期改变其位置的游移理论。

        斯文.赫定属于那种为数不多的盖棺而未能论定的杰出人物。当他去世时,人们不能不说他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业绩:近乎无法理解的工作能力,独一无二的奋斗方向,明确的目的、力量和决心。他选择了意志和工作作为行动口号。

        1865年,斯文·赫定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家庭和早年经历并没有任何与众不同之处,与众不同的是他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当时正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版图上迅速扩张的时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新闻、街谈巷议充斥着只身远航、极地探险的传奇故事,呼吸领略了这样的氛围,使少年时代的斯文赫定产生了对远方世界执著的迷恋。1880年,瑞典一支北冰洋科学考察船“菲加号”在完成探险考察后返回斯德哥尔摩,全城为之轰动,居民们涌向码头、大街聚集欢庆,这动人的情景着实让斯文·赫定难忘。

  19岁时(中学刚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斯文·赫定得以到里海巴库做家庭教师。工作结束后,他以所得薪金为路费,只身到波斯高原和美索不达尼亚平原游历。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

我的读书观之三 <wbr> <wbr>- <wbr> <wbr>斯文·赫定《我的探险生涯》

在中国考察时的斯文赫定

     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它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1890 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省,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离开故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下注了一段时间,曾试图攀登这个名副其实的冰山之父。1894年5月11日,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国王经诺贝尔的资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城。  

  这之后,考察队继续深入西藏,完成了藏北部分地区的地理考察。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中国,此行主要为考察西藏,勘测了冈底斯山和藏南的大片地区。

  斯文特定再次踏上中国的大地,是1926年的冬天。这次他不是单枪匹马前往中国,而是带来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过近六个月的谈判,斯文赫定中原和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就即将进行的考察他成了协议。协议的最重要部分是:本次考察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类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另一些吸收了五名中国学者和四名中国学生;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质样品等等,都是中国的财产。

我的读书观之三 <wbr> <wbr>- <wbr> <wbr>斯文·赫定《我的探险生涯》

 

赫定的中国探险也有着政治背景

        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它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1890 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省,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离开故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下注了一段时间,曾试图攀登这个名副其实的冰山之父。1894年5月11日,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国王经诺贝尔的资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城。  

  这之后,考察队继续深入西藏,完成了藏北部分地区的地理考察。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中国,此行主要为考察西藏,勘测了冈底斯山和藏南的大片地区。

  斯文特定再次踏上中国的大地,是1926年的冬天。这次他不是单枪匹马前往中国,而是带来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过近六个月的谈判,斯文赫定中原和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就即将进行的考察他成了协议。协议的最重要部分是:本次考察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类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另一些吸收了五名中国学者和四名中国学生;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质样品等等,都是中国的财产。

我的读书观之三 <wbr> <wbr>- <wbr> <wbr>斯文·赫定《我的探险生涯》

       1927年5月9日,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领一支空前规模的现代化科学考察队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

  1933年10月21日,斯文赫定等受当时南京中央政府铁道部门委托,对勘测考察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  

  1933年夏天,斯文赫定提出了优先考虑新疆的问题,其具体措施,首先是修筑并维护好内陆连接新疆的公路干线,进一步铺设通往亚洲腹地的铁路。把着眼点放在加强内陆与新疆的联系上,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远见卓识、忧国忧民的中国政治家、学者一再强调的共识。

我的读书观之三 <wbr> <wbr>- <wbr> <wbr>斯文·赫定《我的探险生涯》

 

赫定的探险足迹

        整个考察活动从1927年开始到1935年结束。

  斯文·赫定的亚洲考察使他在祖国瑞典乃至国际社会以及学术界都赢得了很高的声望,获得过各种嘉奖和荣誉,成为瑞典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斯文·赫定终其一生献身考察事业,积累了大量科学考察资料。他一生的著述很多,其中在中国新疆和西藏的考察汇集了三本科学专著,包括《中亚科学考察报告》6卷、《南藏》11卷和《西北科学考察报告》30卷,共约1000万字。这些科学报告除了涉及自然地理、地貌、水文、气候、地图、历史地理等许多地理问题以外,还包括地质、生物、天文、人类与考古、民族、语言等多种学科,是有关新疆和西藏地区宝贵的地理学财富。

我的读书观之三 <wbr> <wbr>- <wbr> <wbr>斯文·赫定《我的探险生涯》

赫定的著作

       斯文·赫定在考察期间,非常重视测绘和制图工作。他在新疆和西藏先后绘制了近2000张路线图,以及大量冰川图、山系图、测高图等专门地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中亚和西藏全图(1:750万)、西藏全图(1:100万)。

  此外,斯文·赫定还写了大量科学游记,比如《中亚细亚沙漠》、《亚洲腹地探险》、《外喜马拉雅》等。这些游记内容丰富、描述生动、科学性强,并附以大量的插图和照片,非常受读者欢迎,而且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我的读书观之三 <wbr> <wbr>- <wbr> <wbr>斯文·赫定《我的探险生涯》

                   
斯文赫定墓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