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图解、言述、题练~

 沐沐阅览室 2018-12-01

~海岸带地形地貌~

海岸带地形地貌(一)

张玉刚

海岸带的地形地貌是海陆相互作用的结果。

按成因可以将海岸分为侵蚀型海岸、堆积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三类。

侵蚀型海岸主要受海水侵蚀所产生的各种形态,又称海蚀地貌。塑造海岸侵蚀地貌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高纬度地带的海岸还受到冰冻的侵蚀,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则受到丰富的地表水和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的侵蚀。侵蚀型导致的结果是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

海岸侵蚀地貌的发育过程,还受组成海岸的岩性的抗蚀能力所制约。结构致密﹑坚硬岩石海岸,抗蚀能力较强,但因裂隙和节理发育﹐多海蚀洞﹑海蚀拱﹑海蚀柱﹑海蚀崖。松软岩石海岸,抗蚀能力较差﹐海蚀崖后退较快,易形成海蚀平台。石灰岩海岸,在海水溶蚀下具有独特的蜂窝状海蚀地貌形态。海浪塑造的海蚀地貌壮丽多姿,不仅有嵯峨巨石,还有曲径幽洞﹑嶙峋怪石,常被辟为旅游胜地。

海蚀洞

 

海蚀拱

海蚀柱

海蚀崖

石灰岩海岸

 

堆积性海岸是由粉砂、沙及其他随着海水带来的物质堆积而成。这些物质可以借波浪进行堆积,或由河流推至河口堆积,如河口三角洲。


牛刀小试

1.下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2.(原创题)里亚斯型海岸,西班牙西北部的里亚斯发育最为典型,具有岛屿、半岛与海湾大致垂直于海岸线总方向的特征。下图为里亚斯型海岸景观图及形成示意图。

简述里亚斯型海岸的主要形成过程。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答案:1.A  读图可判知该景观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推知其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较显著。

2.在沿海谷地、山脉与海岸接近垂直分布的海岸,由于地面沉降或海水上升,海水淹没与海岸呈直交的山谷而形成。

3.在滦河河口附近,(滦河水)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海岸带地形地貌(二)

按海岸带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和泥质海岸。

中国沿海的一些隆升区,如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闽浙沿海、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的部分海岸属于基岩海岸,总长5000km,约占大陆海岸线的25%。中国的泥质海岸总长达4000km、约占陆地岸线的23%,分布于辽东湾顶、渤海湾西岸、莱州湾南岸、苏北和长江口等地,均属构造上相对稳定的低能地区。其他为砂砾质海岸,形成于碎屑物质供应丰富、波浪作用较强的地区,从南到北均有分布。

基岩(石)海岸简称岩岸,是基岩裸露的山地丘陵海岸,没有或仅有非常狭窄的潮间带,沿海海水深度大,水下岸坡范围很小。波浪不断冲蚀海岸斜坡,在近海面的坡脚上形成向陆地方向凹入的凹坑,称为海蚀穴或浪龛,深度较大者称海蚀洞,在较松软岩石构成的海岸,发育较好。在岩石节理密集、抗蚀较弱的部位,海蚀穴(洞)特别发育。海蚀穴扩大使上部岩体发生崩坍,形成海蚀崖。基岩海岸不断向陆地后退,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的。

辽东半岛金石滩基岩海岸

海南文昌石头公园基岩海岸

基岩海岸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岸线平直的断层海岸(如台湾东海岸);另一类是岸线曲折的岬湾海岸(如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海岸)。我国台湾东侧的断层海岸非常典型,其中苏澳至新城岸段,有的岸壁高达1800m,是世界上最高的海岸断崖。岬湾式海岸是我国山地丘陵海岸中主要的形式。岸线走向与陆地山地丘陵走向大致垂直或成较大角度相交,又称横向海岸或里亚斯型海岸。

台湾东部清水断崖(基岩海岸)

辽东半岛大连长海海域的岬湾

西班牙里亚斯型海岸

沙砾质海岸砂砾质海岸,一般在岸边高潮位以上,堆积着砂砾等粗大物质,沉积物多有向海倾斜的层理,砾石的长轴多与海岸平行。磨圆度和分选良好。其下物质逐渐变细,层理细薄。海岸的坡度与组成物质的粗细有关,物质颗粒愈粗,坡度愈大,颗粒愈细,坡度愈小。沿岸沙堤、沙咀十分发育。这种海岸以我国台湾西海岸最为典型。此外,在华北平原沿海地区,即山海关至滦河三角洲之间,也发育有砂砾质海岸。

砂砾质海岸

沙堤

沙咀

泥质海岸,沿平原外缘发育的由陆源粉砂和淤泥质组成的低缓平坦的海岸。泥质海滩多在江河入海口附近,江河带来大量的泥沙造成的冲积平原与大海相交所形成。这里通常是一望无际的沿海滩涂和泥质海滩海水退潮时露出几十里平坦的泥滩。

渤海湾泥质海岸

福建平潭县泥质海岸

泥质海岸利于晒盐,主要原因一是泥质的海滩海水不易流失(渗漏),二是泥质的海滩利于海盐的收集,不易混入沙粒。

海岸带地形地貌(三)

按照海岸带陆地地貌,可以分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

平原海岸曾有沙岸之称,由巨厚而松散的沉积物组成。这种海岸的岸线平直、单调,岸上地势平坦,有些地方多沙洲、浅滩,潮间带宽阔,缺乏天然良港和岛屿。由细粒的粉砂和淤泥质沉积物所组成;有着极为低平而向海方向微微倾斜的地势,地面坡度很小,约在1/10001/4000其内缘往往与冲积平原相连接;海岸动态十分活跃,岸线的冲淤变化很快,因此岸线很不稳定。

平原海岸主要发育于构造沉降区,在波浪作用下形成各种各样的海积地形。潮流在海岸的形成中也起重要作用,在比较大的潮差及强大的潮流作用区,常常形成淤泥质浅滩和三角洲。

平原海岸

山地丘陵海岸的构成地貌基本为山地或丘陵,组成物质为基岩,并且在地址构造影响下造成的海岸线曲折,海蚀地貌发育

山地丘陵海岸

生物海岸是主要由生物构建的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海岸,包括珊瑚礁牡蛎礁等动物残骸构成的海岸,以及红树林与湿地草丛等植物群落构成的海岸。

珊瑚礁海岸地貌,主要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3种基本类型。

岸礁:岸礁与陆地边缘相连,通常紧贴海岸发育,在近岸海域形成一片宽阔的浅水地带,随着珊瑚礁加宽,海岸线向海方向推移,如红海和东非桑给巴尔的珊瑚礁。

堡礁:又称“离岸礁”。在距岸较远的浅海中,成带状延伸分布的大礁体,礁体与海岸之间隔着一条宽带状的浅海澙湖。堡礁的延伸方向与岸线几乎平行,外缘坡度很陡,如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堡礁。

堡礁

环礁:是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中间有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礁湖。露出海面的高度达几米,呈圆形、椭圆形及马蹄形。环礁一般分布在珊瑚易于生长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上,比较典型的环礁是马绍尔群岛和马尔代夫群岛,中国南海西沙群岛大多为环礁。

环礁

 努库罗环礁


贝壳堤海岸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粉砂、泥炭、淤泥质粘土薄层组成的,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状地貌堆积体。形成于高潮线附近,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标志。

贝壳堤对于研究古海岸线位置、推断海岸环境演变历史,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红树林海岸是热带、亚热带特有的耐盐的红树林植物群落构成的海岸。红树林分布在低平的堆积海岸的潮间带泥滩上,特别在背风浪的河口、海湾与沙坝后侧的泻湖内最发育。它常常沿河口、潮水沟道向内陆深入数千米。

红树林只能生长在地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的潮间带,也就是说它只能生长在地球赤道两边,超过南纬40度和北纬32度以上的海岸带是不能生长红树林的。

世界上的红树林遍见于亚洲、大洋州、美洲和非洲。中国的红树林见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香港、澳门和台湾等省区,其中,海南、广西、广东分布的最为广泛,占全国总面积的94%以上。

红树林和陆地上的森林一样,是绿色的。人们为什么要称这样的植物为红树林呢?这是因为红树科植物的树皮含有丰富的丹宁。丹宁是一种化学物质,当它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时,产生化学反应,反应后很快呈现出红褐色。所以,只要把红树科植物的树皮划破,自然就呈现红褐色来。红树就由此得名。由红树组成的森林,人们自然就称之为“红树林”了。

小试一下牛刀吧

1.下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2~4题。 

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

1.D组成沙滩的物质,是外力风化、侵蚀、搬运的结果,但沙滩是波浪、潮汐等海水运动在向海回流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将大量的珊瑚碎屑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的。

2.C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

3.B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

4.D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