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窗▏楼锡淳: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

 西北汉子boy 2019-09-04

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

在人类向海洋大规模进军的海洋世纪(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海岸”、“海岸线”、海岸带”这三个名词已不陌生。但是给它们下的定义并不统一有的混为一谈有的还互相矛盾。笔者认为现在已到了深入进行探讨并给它们下一个科学定义的时候了。

一、从海岸线说起

 什么是海岸线?对这个问题,人们可能会脱口而出是海陆的分界线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指出是海水面与陆地的交界线。这个定义是大家公认的。海岸线除大比例尺海图外在大多数地图上只画一条简单的曲线但是在实地上却要复杂得多。

大家知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火山暴发、地震、潮汐和风浪的影响使海水处于动荡不定的状态中海水面并不处在一个固定的平面位置上而是不断变化着的。这种平面位置的变化又随着不同地区的不同地理条件而有明显的差异。以潮汐变化引起的海水面的变化为例高潮面和低潮面与陆地的交界线的平面位置在山区陡岸处变化会很小在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区可以相差几十米、几百米而在某些平原地区如我国苏北沿岸则可以相差儿千米甚至几十千米。所以运用上述定义所得的海岸线要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就产生了困难。为此。专家们对海岸线又作了进一步的定义。但是,仍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在有潮海海岸线一般指多年平均大潮高潮面时的水陆交界线,在实地有明显的痕迹在无潮海(即潮汐很小的海)指平均海水面时的水陆分界线。按这一定义海岸线以上(通常称潮上带)大部分时间露出水面只有在偶然风暴或特大潮时才被海水淹没。这与“岸”字的含义—“滨临江、河、湖、海、水库等水域边缘的陆地—是相符的。海岸线以下则为海滩;大家知道海滩是海的组成部分。海滩的上限为“组成物质或地形有显著变化的地带如永久性植物生长带、沙丘或海蚀崖处即该定义的海岸线处。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不论有潮海还是无潮海海岸线均指平均海面时的水陆分界线。按这个定义就产生两个问题首先平均海面位于高潮面与低潮面之间。这样海岸线有一半时间位于水中这与“岸”字的含义显然不符第二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已公认称为潮间带海图上称干出滩通常亦称“海滩”。潮间带、干出滩、海滩都已划入近岸海域之中。这样海岸线”与“潮间带”两者的定义就产生了矛盾。因此第一个定义是比较确切的。

全球有60余万千米海岸线其中7大洲大陆海岸线27万余千米。世界上有170多个国家有海岸线其中有13个国家海岸线在1万千米以上4个无海岸线的内陆国家。中国有18000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千米的岛屿海岸线。

海岸线是海、陆的分界线海、陆交通的转换处临海国家的海防前哨人类向海洋进军的出发地。

二、什么是海岸

 对这个问题无论是地理学界、测绘学界还是海洋学界都认为它“是一个海陆接触的狭长地带”。但是海岸由哪几部分组成?目前也尚无统一的意见比较集中地有两种

第一种意见认为海岸是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滨海地带。指现代海岸线以上的狭窄地带由海岸阶地和潮上带组成。海岸阶地是古海岸带包括海积阶地(古海滩)和海蚀阶地(古海蚀台)潮上带是海岸线以上至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最上界线之间的地带(下图)。

第二种意见认为海岸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交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沿岸陆上部分及沿海浅水部分。

应该说第一种意见无疑是正确的。理由已如前述其一它与“岸”字的含义相符而将沿海的浅水域划入海岸与上述“岸”字的含义显然是相违背的。其二海岸线以下部分为公认的“海滩”即潮间带是海洋的组成部分。另外世界各国的海图历来将海岸线以上的临海陆地称为海岸并且用各种符号表示海岸地貌如岩石陡岸、堤岸、人工岸、砾石岸、沙质岸、丛草岸等。而海岸线以下至低潮线间的潮浸地带称为干出滩并用各种符号表示出滩面礁石、潮水沟或用干出高度数据表示出干出滩的起伏形态用符号或文字注明干出滩的物质组成。海岸、海滩径渭分明。

第二种意见实际上是“海岸带”的概念将海岸与海岸带的概念混为一谈了。

三、何为海岸带

 随着我国海岸带开发进度的加快“海岸带”一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并对总的概念取得了共识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是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由彼此相互强烈影响的近岸海域和滨海陆地组成。

但是对海岸带的具体范围世界各国还很不统一。一般的意见是近岸海域指海岸线以下至明显受潮汐和波浪作用影响的水下岸坡包括潮间带和潮下带有的还明确指出至水深相当1/3l/2当地波长的地方。滨海陆地指海岸线以上到古今海洋水动力作用的最高处即与海岸的含义一致。

然而一些国家对海岸带范围的具体界限在地理概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经济和法律上的含义。如美国1872年颁布的《联邦海岸带管理条例》规定海岸带的外界即为美国领海的外界内侧则由各沿岸州各自规定。中国80年代初的《全国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规定海岸带的内界一般在海岸线的陆侧10km左右外侧在向海延伸至10~15m等深线附近。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进行海岸带调查和开发利用而制订的一般都比科学意义上的海岸带要宽。科学意义上的海岸带应是海水动力作用能到达的陆地最高处至受潮汐和波浪作用影响的海底最深处之间的海陆交接地带。其陆上部分上升海岸自海岸线至古海蚀台的顶部即包括潮上带和海岸阶地沉降海岸自海岸线至现代波浪作用的最上界即潮上带。海上部分自海岸线至波浪作用于海底的最下线(浪底线)即包括潮间带和潮下带。

四、海岸类型

 海岸的形成和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很多使海岸的地貌形态也很复杂。对于海岸的分类至今未取得统一的认识按照不同的标志可以分出许多类海岸

⑴按海岸地壳运动状况分为

①上升海岸:地壳上升海面下降海底露出而形成的海岸

②下沉海岸:地壳下降海面上升海水淹没陆地形成的海岸

③中性海尊:不受海面上升和下降影响的海岸

④复式海岸:上升、下降、中性复合的海岸。

⑵按海岸受内、外营力作用程度分为

①原生海岸:由内营力作用形成未受外营力影响的海岸

②次生海岸:经外营力重新塑造的海岸。

⑶按海岸与构造方向关系分为

①纵向海岸:延伸方向与构造方向平行的海岸

②横向海岸:延伸方向与构造方向垂直的海岸

③斜向海岸:延期方向与构造方向成锐角相交的海岸。

这些分类方法都与地壳的构造运动有关。构造运动奠定了海岸地貌的基础。在这基础上众多的外营力如以潮汐和波浪为主的海水运动以风、雨和气温变化为主的气象因素以风化和水土保持为主的生物作用以及人类的建港、修堤、围海、养殖、采矿、捕捞活动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这些形态规模要小一些但却对人类在近岸地带的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地图上(尤其是海图上)常用各种符号表现出各种形态的海岸地理学界和测绘学界也常以内外营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海岸形态和组成物质为标志将海岸分为下列几类

1.侵蚀海岸

塑造侵蚀海岸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波浪、潮汐和潮流高纬地区还受冰冻的侵蚀湿热地区则受地表水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侵蚀。侵蚀的程度受海岸岩性的抗蚀能力制约。结构致密、坚硬的岩石海岸抗蚀能力强但因裂隙和节理的发育可形成下列海岸地貌形态(见下图)

海蚀洞—在坚硬岩石的节理处和较软处经波浪及其所带的沙粒、岩屑的冲击和掏蚀作用形成向海的凹穴称海蚀穴。水位的升降、岩壁的干湿变化加剧了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助于掏蚀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刻槽和海蚀完。继续向纵深方向扩展形成海蚀洞。洞顶悬突的劣体一般为海浪作用的上界洞底略低于海面。由于海岸的构造运动海平面的升降海蚀洞有时出现在不同的高度。中国普陀山的梵音洞即为海蚀洞。

海蚀拱—在海岸呷角处两侧的海蚀洞继续侵蚀而被蚀穿、贯通形成拱桥也称“海弯”。如中国广西沿海的“象鼻山”。

海蚀窗—海浪向海蚀洞不断掏蚀、上冲并压缩洞中空气使洞顶裂隙扩张最后击穿洞顶形成从海蚀崖上部地面直抵海水的一种近似于竖直洞穴。

海蚀柱—基岩海岸海蚀后退较坚硬的蚀余岩体残留在岩石滩地上形成石柱或孤峰。或者是海蚀拱的拱顶蚀塌而形成。如中国青岛附近的“石老人”、芝呆岛的“石公公”、“石婆婆”、山海关的“姜女坟”。

海蚀崖—海浪对被蚀成的刻槽、凹穴和海蚀洞继续侵蚀使悬空的岩体崩坠形成近于直立的岩壁。有的海蚀崖继续受波浪的作用崖面新鲜无植物还处在发育过程中“活海蚀崖”有的海蚀崖的坡脚处堆积大量海蚀碎屑物不再受波浪侵蚀后退崖面变缓渐长植物已停止发育“死海蚀崖”。

海蚀台—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形成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由特大暴风浪作用形成的平台为现代海岸的组成部分在正常风浪作用下形成的海蚀台一般位于平均海面附近为潮浸带的组成部分。海蚀台上并不很平坦通常发育有海蚀沟、锅穴、洼地崩塌物堆积的岩体和波蚀残丘等微地貌。

古代的侵蚀海岸地壳上升则形成海岸阶地一般由海蚀阶地和海积阶地组成。

2.堆积海岸

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移下沉积形成的海岸。通常按形态和物质组成分成下列几种

沙砾质海岸—多发育于呷湾相间的海·岸由被侵蚀的物质经沿岸流输送堆积而成。由于波浪、沿岸流方向与海岸的方向关系不同形成了沙砾岸的多种形态(见下图)。

当波浪正交海岸传入时导致泥沙向岸或离岸的横向运动形成与海岸线平行的岸外沙堤。波浪斜向到达海岸时导致泥沙的纵向运动使海岸物质在波能较弱的岸段堆积形成一端与岸相连另一端向海延伸的海岸沙嘴。若沙嘴不断延伸或与岸外沙堤相连可围成海岸局湖。若泥沙至岛后波影区堆积形成连岛沙洲将岛屿与陆地相连形成陆连岛。

淤泥质海岸—在潮汐作用较强的河口附近和隐蔽的海湾内淤泥堆积而成。淤泥为0.0020.06mm的细颗粒物质。海岸地貌形态单一海岸线一般比较平直。如我国苏北和渤海湾西岸。

三角洲海岸—在河口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一般地势低平河流多汉道河网密集。

生物海岸—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如由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堆积成的珊瑚礁海岸按其分布位置和形态又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岸礁型海岸为海岸边的珊瑚礁向海的方向延伸。堡礁型海岸是海岸外有与海岸平行的珊瑚岛、礁群中间隔有局湖。环礁型海岸通常环绕礁湖呈环状分布珊瑚岛、礁。又如茂密生长有耐盐碱的红树林的红树林海岸红树林的根系和树冠能减弱水的流速利于细颗粒的泥沙的沉积形成特殊的红树林堆积海岸。

3.断层海岸

由断层形成、延伸方向与断层线一致的海岸。沿断层面抬升的地块多呈悬崖峭壁下滑地块为深海。断层海岸多为高耸的岩石陡岸岸线平直。我国台湾东海岸为典型的断层海岸。长达36okm,有的地方高达180m,水下岸坡陡峭离岸30km处即为深达450om的深海。

在海洋测绘中通常将海岸分为陡岸、岩石陡岸、有滩陡岸、无滩陡岸、石质岸、砾质岸、沙质岸、淤泥质岸、珊瑚岸、红树岸、丛草岸、芦苇岸、人工岸、堤岸等。这种分类以形态和物质组成为主要标志。其合理性在于形态和物质组成便于用图形在海图上表示出来同时形态和物质组成对人类利用海岸有直接的影响。

五、海岸带利用

人类从很古的时候就开始利用海岸带。

利用近岸水域尤其是利用河口附近饵料丰富适于鱼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的良好条件进行海洋捕捞是人类利用海岸带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海岸带的渔业生产比重逐渐减少。然而随着人们对海洋鱼类的过度捕捞鱼获量难以继续提高甚至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海岸带的养殖业逐渐兴起现已成为海洋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沿海岸建筑盐田从海水中提取海盐也是人类利用海岸带的一种古老形式。海盐经加工是人类食盐的主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另外海水中含有碘、钠、镁、澳等重要元素·和铀、银等稀有元素也已被逐渐提取、利用。

我国有18000km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km的岛屿海岸线广阔的海涂是非常丰富的土地资源。它除前述提及的可以发展养殖业以外还可以大量围垦我国从唐代开始就已大规模的围垦。荷兰从13世纪开始至今已围垦了7100km,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一些大河口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大部分沉积在河口海岸海岸线逐渐外移有的岸段的岸线每年外延数十米、数百米如黄河口海岸线每年外延150420m,是国家扩充土地资源的重要区域。

海岸建港发展海运事业是近期来海岸利用的最重要方向。海运价廉、运量大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海港是海上运输的门户全世界大小海港近万个吞吐量亿吨以上的就有10多个。国际贸易货运量的99%通过这些港口吞吐。开发海岸带石油、天燃气资源是目前世界上发展很快的重要产业。另外还蕴藏有大量的可供开采的煤、铁、钨、锡、砂等矿以及金红石、金、金刚石等稀有元素矿物。

海岸带还蕴藏有丰富的再生动力资源利用潮汐、波浪、海水盐度差等来发电。海水本身就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海水淡化后用途广泛还可直接用于火力发电冷却等。

近期以来海洋旅游业蓬勃发展。滨海疗养场所、海滨乐园、海水浴场、海上旅游设施(如游艇码头)都在海岸带区域。

海岸带具有陆上资源又有丰富的海上资源开发利用也很方便是未来世纪人类向海洋进军的基地。有计划地进行海岸带资源的全面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制订出既能最大效益的开发利用又能保护环境的规划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海岸带开发利用将使侮岸带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宝库。

【作者简介】楼锡淳,男,1938年出生,浙江义乌人1962年毕业南京大学地理系地图学专业1988年任海洋测绘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正师级)。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1993年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名誉理事国际测量师协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委员本文早年发表在《海洋测绘》上,也曾于2014年在“溪流的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版权归作者和出版单位所有。当前,自然资源部正在着手进行海岸线修复工作,力求形成“一张图”管控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本文重新刊发,观点也没有过时,现在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