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寻山无须名 2018-12-01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陈西川的名字早已经跨越了地域和行业概念,成为湖南美术界的一张名片。

   今年是陈西川老师90华诞嘉庆之年,屈指一算,我和老师的交往已经有四十余年了。

陈老师于我亦师亦父,亦友亦伴。这位享誉全国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子弟面前总是以一位和蔼幽默的兄长或朋友的形象出现。我认识陈老师,成为他的弟子,还得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说起。

那时我还是湘桂苗山的一名知青美术爱好者,每天除了和寨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外,就是捣鼓着如何在劣质的纸上画人像、画速写。而且苦于技法上无人指点而闷闷不乐,总想着有一天能够拜师学艺解决当时最为束手的素描基本功问题。要知道,当时不但是湘桂边陲的大苗山,即使是在京城也没有多少真正可供初学者观摩参考的资料,更不说能看到真正的素描原作了。当时社会上充斥了“红光亮”的宣传画,或者是“工农兵”画家胡乱涂鸦的概念性东西。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美术基础教学的范画,看不到什么石膏像以及相关的教学器材

更看不到西方大师绘画作品的任何翻版资料。陈西川的大名我早已如雷贯耳,只知道他是宝庆城里的美术权威,若想把画画好,必须经得他的指点才行,但是由于身在苗山,没有机会无法同数百公里之外的高人相识,这在当时也之能算是一个梦想了。

 

记得是1978年夏天,当时的邵阳地区正准备从各市县抽调一批美术作者来到邵阳市搞美术创作,准备翌年在长沙举行的国庆美术大展,条件是必须审查通过一幅创作草图。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在文革中,所有艺术院校和普通大学一样停止招生,一个有为的艺术爱好者能够到地区去参加“创作班”是当时许多业余作者的梦想,那年头很多“工人画家”、“农民画家”、“军旅画家”都是通过参加这种创作班而名扬乡里,甚至走上专业创作之路的。我通过县文化馆的邹洛夷老师把我的一个创作构想送了上去。我的记忆中这个草图是在一张A4大小的纸上,标题好像是《远方》。草图用炭笔简单地勾勒出一个身着苗族服装的女青年拖拉机手,嘴含着小野花斜躺在小溪边看恋人“军哥哥”的来信的形象。这个在现在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甚至是笑掉大牙的创意,可在当时提倡突出政治、表现“高大全”英雄形象的时代还是一个大胆的构思。尽管当时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已经偃息旗鼓,但是极左思想的余毒还在继续蔓延,人们对于文艺创作大都遵循的一个大框框来构思构图,我能够大胆另辟蹊径,搞一个属于乡村民俗题材、表现乡村爱情故事的构图,在当时也算是一种冒险行为了。

过了十来天我得到了通知获准参加地区的美术创作班。我是由同是知青的邵阳籍下放在南山的老知青画家姚萌蒂师兄带我去邵阳报到。姚萌蒂大我十来岁,当时已经是一位名满省市的老画家了,我也是通过他了解到外界的一些艺术活动和创作状况,当然还有西川老师的有关于美术教学点滴情况。

初次见到西川老师着实让人眼球一亮:很像老外!很像国外某个艺术大师(具体是谁,无从说起)。深邃的大眼睛,高大的鼻头,略微卷曲的长发盖在头上,低沉的男中音,开口说话则是土得掉渣的邵阳话,一下子把彼此的距离拉近了。他特地肯定了我的创作草图。并且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这是陈老师对我的第一次知遇之恩。

就这样,我和陈老师正式成为师生关系,算是入门入圈,开启了我的专业生涯。


由于我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和其它城市的创作人员不一样,陈老师根据我的具体情况,鼓励我利用山区的优势搞版画创作,就这样,我在当时著名的版画家邹乐夷老师的具体辅导下,开始了版画创作,作品先后在省市和国家级展览展出或相关专业刊物发表,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丰收阶段。不久便成为了一名基层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是以文革的形式结束文革的,这对许多家庭同样造成了悲剧。家父本是基层行政领导,但在几十年的极左高压下屡受冲击,饱受迫害,直至文革后期甚至到文革结束的风潮中遭到致命的打击,这直接影响到我的高考甚至当时的生存状况,三次高考过线因政审的原因均不能顺利被录取,人生跌入绝望的低谷。本人不得不离乡背井,远走他乡,唯一得到安慰的是在老师的身边。他谆谆开导我:人无论怎么样都要靠自己,靠自己的本事。你的本是比别人强一点点还不行,要比别人强十倍,这样才会被别人认可,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这几句话一直铭刻在我的心里深处,激励我顽强地探索人生,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好几次在长沙、深圳或是湖南其他的地方与老师不期而遇,他惊讶之余说我是“天人”,意思是我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行者,往往会出其不意地在异乡出现在他面前。我只有用“天人合一”来回答老师。其实是本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一股不安分的基因,迫使我像行者一样奔走于神州大地。或北国雪域,或东南沿海,或彩云之南、西藏边陲。用自己的一生涂抹着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当然,老师的教诲始终铭记在心。

 

陈老师的专业工作分为两大块,一是当时全地区的美术创作工作的组织和辅导,二是对于青少年的基础美术的培训。在创作组织和辅导工作中,陈老师几十年来基本走遍了当时邵阳地区的所有县市和主要乡镇,对于基层文化馆的专业美术人员和其他业余美术工作者的情况了如指掌,谁谁的国画写意功底好、谁谁的工笔人物画厉害、谁谁的版画功夫了得等等,在他的脑子里有一本形象化的立体式的记载。每次组织集中创作班,他都会让大家各自发挥优势或是根据每个作者的具体情况,商定一个对方能够拿的下来的题材进行创作,每次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由于邵阳地处向西南,偏安一偶。地理文化的局限,当时对于写实油画还属于短板,陈老师就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采取扬长避短,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创作模式,于是邵阳就形成了国画人物尤其是工笔人物为主的创作群体,以著名版画家邹洛夷老师为核心的版画创作群体,并由此发展成为发扬传统木板年画为形式的新滩头年画创作群体。其中还有依托洞口工艺厂的雕塑创作群体,同时还涌现了水彩、剪纸等方面的专家群体。使得当时邵阳的美术创作呈现出了形式多样、人才辈出的活跃局面。

在美术辅导上,陈老师的历经更具有传奇色彩。

陈老师年轻时候参军服役,参加了著名的西南剿匪战役。在部队接触到了绘画并且开始了部队业余美术活动,之后被保送到沈阳的鲁迅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了内蒙师范学院当美术老师,这期间的学生竟然有之后驰骋中国美术疆场的刘大为、贾方舟等名家。之后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在这里系统地接受了来自俄罗斯学派的严格的素描训练,从挂在他邵阳工作室的几幅在当时完成的习作可以看出,当时他应该是班上很优秀的学生之一,准确的造型、慎密的块面组合和微妙的层次表现,非常到位地表现了列宾、苏里科夫等人的创立的严谨的俄式素描体系。

陈老师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怀着对故乡的眷念回到了邵阳,除了这几幅珍贵的素描原作之外,竟然身无长物。

正是这几幅素描原作,陈老师在邵阳开启了后来震惊全国的美术培训工程。

其麾下学子云集,名徒辈出。他在古老的宝庆架起了一座通往艺术神殿的彩桥,一个个沿着这座彩桥从闭塞的宝庆古城或是乡村原野走向了北京、上海、广州乃至美国、日本的高等艺术院校和艺术圣殿。其中有很多成为了中外著名的艺术家或是艺术活动家。比如李自健、王文明、李晨、刘人岛、吴之东、王炳炎等等。

如果说他在美术教育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四个字:寓教于乐。

陈老师当时应该是邵阳唯一在中央美院和相关机构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美术人士,在外很多年,回到故里依然乡音没改,更没有任何架子,他甚至嘲笑那些出门没几天回来操一口洋滨泾的滑头。在我的记忆里似乎他连正规的课堂演讲都没有过,无论学生多少,他都是一杯浓茶一支烟,几句散法逗半天。或示范,或指导,不惊不诈,用低沉的男中音娓娓道来。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求学生抓形、扣结构、拉空间等专业术语,每次都是用双手边讲边比划,如何将人物脸部、身体的结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由这一面转向另一面转折关系等等。他的讲解很浅显、很生动,当然就很好理解。就这样,他把原本深奥的西洋艺术造型技法,用土得掉渣的邵阳讲解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们往往心领神会,进步神速。

他虽然没有讲稿或是课题备案,其实许多内容和方法早已经融入到了他的血液肌肤,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主要的大师及大师的作品,他往往在不经意间数叨出来,恰到好处。对于绘画艺术对社会的影响,艺术家对社会的担当,美术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该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等等这些原本可以大题大作的问题,他也只和你扯淡一样,慢慢道来,但是往往使你记得住,并且能够在之后的创作实践中反复回味。

 

在几十年的美术创作和美术辅导中,陈老师不是一成不变地遵循着呆板的西方模式,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以及造型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绘画水平的提高,“三面五调”式的俄式素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造型审美的要求了,艺术表现形式更多的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陈老师在这方面似乎一开始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一直对学生都在灌输一个观念:只要能够完整地表达所描绘事物的本质,如造型、质感、光影等元素,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都可以。于是,他的素描教学往往出现别开生面,异军突起。这在当时的中国画坛,尤其是素描教学中备受关注,同时也饱受争议。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人们的眼界也不断开放和提高,回过头来,我们才发现,这位站在时代前列的老人是何等的智高一筹。

他不但要求学生这样做,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探索不已,他的素描画风从过去的稳健、深沉的苏式风格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陈氏画派”风格,何为“陈氏画派”:一言以蔽之:画其骨,去其媚。也就是在塑造对象时,尤其是人物的特征时,直接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刻画最能够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并且充分表达对象的心理活动,使之形成既言简意骇、高度概括又生动活泼的形象表达效果。他在这方面的探索一直坚持到八十岁之后,他的后期作品往往比前期的更具有视觉撞击力和探索精神。

诲人不倦,探索不止。这是西川老师一生的写照。

在师父九十诞辰之际,我特地以刀代笔,为之刻制一枚黑白版画头像(题图),算是我献给师父的一份特别的贺礼!祝老人家身体健康,如意百年!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师父风采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这是师父早年在央美进修时画的石膏素描和人物素描,

        正是这几幅启素描,师父启开了邵阳美术培训的伟大工程。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这是经过多年变法后,师父形成独具一格的人物素描风格。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三十几年前陈老师在教学中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虽然飘泊在外,每次回邵阳必须前去看望师父,这是今年春节行者携儿子探望师父师母时合影

人物特辑(十三)——师父西川
                              十年前师父师母诞生八十周年在长沙举办《陈西川师生作品联展》时陈老师与到会的学生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