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摩祖师的四行观:无所求行

 李柳熙 2018-12-01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也。


第三是“无所求行”。苦受也好,乐受也好,不苦不乐受也好,一切随缘,不着意追求什么。“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世间的人不明白无我的道理,不明白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处于愚痴迷暗当中,如同处于没有半点光亮的漫漫长夜,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所以处处贪著,对一切东西不是处心积虑追求,就是想方设法抛弃。追求也好,抛弃也好,都是在求。只要有求就有苦,知足才能常乐。

世间人没有智慧,所以不能做到无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一个有智慧的人,既然懂得无我的道理,懂得一切都是因缘而生,就不能再像世间俗人一样,而是要反过来,“理将俗反”,起心动念,言谈举止,都应该和世间人完全相反。怎么样相反呢?世间人处处贪著,事事追求,一个有智慧的人,就应该一切随缘,随遇而安,不要有执意的追求和目的,要“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与其想要达到何种目的,还不如老老实实创造条件。一切都是条件的组合,条件不成熟,缘没有到,所追求的目标也就不能实现。


修德、积福,就是创造培育善因善缘。不间断地培植善因善缘,恶缘就停止了。善缘成熟了,恶因就会推迟现报。如果不培植善因善缘,那么恶因恶缘就会提前兑现。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无所求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将来自然就会有好的成果。不去耕耘只望收获,或者只做很少的努力就想得到很大的收获,那才是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是无所求。修道的人能够做到无所求,离道就会很近很近;也可以说,这本身就是在道中行


一个人心里面有迷惑,行为上就表现为事事执著与贪求,他所得到的果报也就与他的思想和行为相应。所谓果报,就是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本身的身心状态。一个普通人的身心世界,“功德黑暗,常相随逐”。“功德、黑暗”就是功德天与黑暗女,典出《涅槃经》,代表善业与恶业。功德就是善业,又叫做白业,就是善良的行为和品德,带给一个人好的果报;黑暗就是恶业,或者叫做黑业,就是丑恶的思想和言行,会招致苦的果报。时时刻刻追逐于人的命运而须臾不离的,就是善恶二业。

“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执著于有一个“我”,事事为“我”而忙,不能够明白“无我”的道理,不能够“无所求”,所以就长久地居住在三界里面,或者在天上,或者在人间,或者在三恶道,一直在六道中打滚,在六道里面饱受煎熬。这就像是处于四面着火的屋子里面一样,多苦啊!“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为什么会有种种的苦?因为“有身皆苦。”“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执著自我的心,为满足自我而种种追求的心,就是一切罪恶的根本。执著于有一个我,就会有一个属于我的身体。我们一般人的身体是物质性的肉体,到了无色界的天人,他虽然没有物质性的肉体,仍然还有精神性的身体存在。这个身体,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都是由于我执而有的。有这个身体,就免不了有苦有乐,就免不了为它所累,所以说“形为罪薮”,“薮”就是聚集之处,身体就是一切罪恶罪报聚集的处所。


“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想无求。”明白到“我”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明白到为“我”而忙的种种追求会招来种种痛苦,所以要“舍弃诸有”,息灭内心的种种贪求,从而达到无所求的境界。诸有,就是“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也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细分可以分为“九有”、“二十五有”等等。


“有求皆苦,无求乃乐。”这里我们可以下一个明确的判断,只有无所求,才能真正叫做修道,“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换句话来说,只要你有所求,无论你的行为是善是恶,那都不是在修道,而是在造生死业。所以说修行一定修“无所求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