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只碗里藏着江南的秘密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12-01

唐朝天祐四年,“镇东军节度使”钱镠鸟枪换炮,为乱糟糟的五代十国,贡献“吴越”一国。这位硬茬儿在强敌环伺中戎马倥偬半生,晚年除了两次挥师入闽,吴越国一直处于比较安定的地区,最强盛时割据十三州地盘,除了染指江、浙、沪包邮区,在福建东北部还占有一块地盘。尽管钱镠治下的吴越国,“近泽知田美,境内无弃田”,自己也博得“海龙王”之名,然而末代掌门人钱弘俶,却是一位名不经传的角儿,落得一个“纳土归宋”的下场。不过钱弘俶,像很多末路王侯将相一样,喜欢大兴土木,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杭州雷峰塔以及六和塔,都是这位的杰作。

钱弘俶

但是,真正让这位角儿,公之于众的塔作,当属虎丘塔。据文献记载,南朝陈代就曾在“虎丘山”上建塔,后来的情况是塔倒了建,建了倒,倒了再建。如今的虎丘塔,动工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建成时已经改朝换代,到了北宋建隆二年。虽然此塔始建于后周,不过跟“后周”可没半点关系,当时江浙一带的扛纛人是“吴越国”,这块地盘的话事人,就是“吴越国”最后一任国君钱弘俶,虎丘塔自然也归属其管理。不过此塔的地基,打在虎丘的斜坡上,地基是歪的,这塔还能直得了。所以到了今天,“虎丘塔”向西北歪成了一座斜塔,人们还称呼其“东方比萨斜塔”

虎丘塔

不过在千年之后,虎丘塔底层生了局部坍塌,多处出现裂缝,专家勘察后,给出了一个十分可怕的鉴定结果:“整个塔身岌岌可危,有随时分裂之可能。”这可不得了,得赶紧保护。于是开始对虎丘塔进行修缮。这次修缮采用的方案叫“加箍喷浆”。简而言之就是用水泥凝固,外加钢筋箍套。不过“如此往复三道”,一个叫王菊的工人,丝毫未偷工减料地往塔的第二层裂缝处灌水泥浆,然而大量的水泥浆下去之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裂缝像饕餮一样,怎么也填不满。王菊觉得这事儿不对劲,但是好奇心仍然驱使他扒开周围的砖石,一条“通往江南”秘密的通道,赫然出现在他眼前。

出土碑文

其后,他壮着胆下去,发现一条十字形空巷,中间放有长方形石函和多件文物:原来这是一处传承江南千年文化的藏宝阁。这次意外发现,揭开了虎丘塔背后千年江南的秘密,之后又发现了暗阁。其后在第三层一个昏暗的洞窟中,一件“青色的莲花碗”泛着莹润的水光,在“秘色瓷”被发现之前,它被命名为“越窑青瓷莲花碗”,完全体现不出高贵的出身,直到陕西砖塔的地宫中,出土了一批越窑青瓷,同时还出土了相关碑文。文中所述的秘色瓷呈青绿色,釉色晶莹,能达到碗中无水,却仿佛有一汪清水的效果。

秘色瓷莲花碗

最终,“秘色瓷莲花碗”恰好就呈现出这种水光盈盈的样子,一如它的产地江南,从虎丘云岩寺塔到苏州博物馆,秘色瓷莲花碗带着江南独有的温润,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千年前工人匠心的鬼斧神工,以及“越窑”的兴盛与衰落。从虎丘塔意外发现的这一只“碗”,到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带着江南独有的温润,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传承千年的江南史脉。

参考资料:《五代史吴越世家》、《什么是秘色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