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哥瓷雅集》的斧正

 语言罐头 2018-12-01

       故宫博物院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于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主办了为期近一年的宋五大名窑之一“哥窑”展览,展出宋哥窑(60多件)、明清及现代哥釉和南宋龙泉仿哥窑整器、残器、瓷片共180件左右,社会反响很好,特别是受到了古陶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是大功德一件。同时故宫博物院联合故宫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哥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哥窑瓷器荟萃》,本书作为研究哥窑瓷器的基础工具书,还是不错的,特别是里面的理论研究和检测数据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是对有些瓷器检测数据欠缺及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和哥窑哥釉瓷器的分析研究鉴定还不够深刻,对有些哥窑哥釉瓷器的断代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在本文将进行补充,作为抛砖引玉,期待更有后来者更深入研究,把哥窑之谜彻底解决透彻。

      我读过不少讲述研究古董的书籍,《哥瓷雅集》整体还是非常不错的,按总分100分,我给75分,希望通过我的研究工作把它提高到90分以上。别的有些讲述研究古董的书籍错的地方不少,有的某些私人编辑的研究古董一类的书籍简直错得一塌糊涂,配图里简直没有一件真品,很多讲述古董的某些书籍我只能勉强给10分-50分!

       以下是我对《哥瓷雅集》的斧正:

1、P028附图一,标题是“官窑灰青釉贯耳瓶——南宋”,将其定为南宋,但左边说明里说明其出土于上海青浦元代任式墓,其年代有南宋传世和元代烧造两说,较为接近元代新安沉船和浙江长兴石泉墓出土(水)品,而四川中江窖藏亦见类似造型器物(为元代龙泉窑瓷器)。那么请问,这个贯耳瓶到底是南宋还是元代的?为什么不出胎釉无损检测数据来进一步分析确定年代呢?其与本书P160图65老虎洞元代层出土贯耳瓶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其与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哥瓷雅集》主编吕成龙先生专论《试论哥窑的几个问题》引用的P342图37定为元代的老虎洞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属于同一上海青浦元代仁式墓出土,为什么同一墓葬的出土瓷器定的年代一个为南宋一个为元代?


2、P036图8哥窑灰青釉贯耳八方穿带扁壶:左边简单引用明代文献记载认为此壶圈足两端开孔,是陈设时以绳穿孔,缚于家具之上防止壶体倾倒。作为代表国内权威文博机构的故宫博物院,此不应该简单引用明代说法。因为穿带扁壶的原始器形源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穿带扁壶(到汉代有类似的青铜扁壶),圈足两端开孔和肩部两个贯耳是为了用绳带穿过用以提水(见下面示意图),而不是用以固定防止倾倒,这种器形根本不用穿带缚住就可以稳定陈设。这样制作正是宋高宗赵构的慕古之作。

3、P090附图三官窑青釉葵口碗,与P190图83青釉葵口盘(修复)-元,无论从釉色、釉质、胎质、葵口、规整度都很类似。附图三定为宋代,而认为是杭州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出土的图83定为元代,既没有检测数据,也没有载明确定该图83器在窑址挖掘分层是就一定是元代的,窑址堆积层宋元交错处也有可能是宋代的。所以图83还有待进一步工作检测分析胎釉成分数据,分析器形、釉质、胎质等,另做年代定性。我目鉴认为与附图三年代一样可以定为南宋,或把附图三也定为元代需要检测数据进一步论证。

4、《哥瓷雅集》把P186图81青釉葵口盘(修复)-元。我认为把其定为元代是不对的,其釉色、釉质、胎色、胎质、缩釉特征、铁线特征与书内典型的南宋青釉哥窑一致。该残器属于修内司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查当年修内司老虎洞窑址挖掘资料得知,当年窑址挖掘出土带线纹元代地层的瓷片和残器是直接叠压在南宋地层的瓷片和残器一起的,那么南宋地层与元代地层是连续叠压在一起,南宋地层和元代地层在叠压交界处那部分出土物仅按挖掘时地层人为分层是没办法完全清晰分开的,只能通过出土物时代风格特征来判断其属于南宋还是元代。该瓷片从釉色、釉质、胎质、缩釉特征、染色铁线形态和清晰程度来看,属于典型南宋青釉传世哥窑一类,而与元代仿哥(官)窑那种釉质干枯,釉色不正,开片浅而铁线不清楚有明显的区别。这意味着杭州南宋修内司“内窑(官窑)”窑址南宋地层出土了染色的有典型铁线的哥窑残器,进一步确定哥窑产品窑址与“内窑(官窑)”是同一处窑址即现在的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址。

  南宋修内司窑址南宋地层出土这类开片较深的残器和瓷片非常少,原因在于能控制开片较深的“内窑(官窑)”瓷器本来比例就不高,而且开片较深的绝大部分成品拿去加工染色制作传世哥窑去了,开片较深才能染出清晰的金丝铁线出来。与挑选出制作哥窑的开片较深的作品相对的是开片较浅的那部分作品就是南宋官窑。这么重要的残器居然该书没有分析论证和把该残器检测胎釉数据,实在不应该!

5、P222图109灰青釉鱼耳簋式炉-南宋至元

   本鱼耳炉形体单薄,无宋代雍容宫廷气息,打个比方,南宋哥窑鱼耳炉是《红楼梦》里的薛宝钗,而图109却象是林黛玉,表现出来的气质完全不一样。P052-057三个南宋鱼耳炉都是支钉支烧(炉内也有5-6个支钉痕,说明里面曾套烧了其它更小的瓷器),而此鱼耳炉却是垫烧工艺(炉内无套烧其它瓷器)。仔细观察胎质也南宋紫金土黑胎质不一样,此炉更接近明成化胎质(雍正也是黑胎,与雍正也不一样)。从釉化学成分分析,氧化钾+氧化钙=7.02%,氧化钾:氧化钙=1.96:1,氧化钾含量是氧化钙的近2倍;而统计南宋哥窑氧化钾+氧化钙=12-17.5%区间,其中大部分在14-16.5%区间,氧化钾:氧化钙=1.00:2.00,大部分落在1.00:1.45-1.80区间。而P152图62和P154图63元代仿哥窑的氧化钾+氧化钙=10.31-17.96%区间,特别是氧化钾:氧化钙=1:2.19-2.38,氧化钙含量是氧化钾的2倍多。统计P228图111仿哥釉碗-明宣德,氧化钾+氧化钙=8.72%,氧化钾:氧化钙=1.60:1.00;

P232图113仿哥釉贯耳瓜棱瓶,氧化钾+氧化钙=8.19%,氧化钾:氧化钙==1.87:1.00

从放大100倍釉内气泡看,此炉气泡也与南宋哥窑炉和元仿哥窑瓷器气泡典型的“聚沫攒珠”不同。

所以我认为此炉接近明成化作品,故宫博物院对其缺乏深入研究,简单把其定为南宋到元。

6、P240图117仿哥釉葵花式尊-明-故宫博物院藏

我认为此尊这么定有疑问,理由如下:

此尊名称定为花插更好,其器型、缩釉特征、紫金土黑胎胎质和6支钉支烧,其边用银包边,其青釉色及釉质,均符合南宋哥窑特征,我认为不是明代而是南宋哥窑可能性更大。但是,故宫博物院没有该器釉的成分检测数据,这是为什么呢?不知其定为明代的理由是什么?

7、P244图119仿哥釉兽耳簋式炉-明-故宫博物院藏

我认为此龙吞簋式炉定为明代烧造仿哥釉簋式炉有疑问,理由如下:

其器型、弦纹、紫金土黑胎胎质、缩釉特征、其青釉色及釉质,均符合南宋哥窑特征,我认为不是明代而是更接近正宗南宋哥窑。

但是,故宫博物院对此炉没有釉的成分检测数据,这是为什么呢?唉!

8、P242图118仿哥釉鱼耳簋式炉-明

我认为此炉不是明代而是清乾隆的作品。

a、从釉成分分析,氧化钾+氧化钙=7.75%,氧化钾:氧化钙=1.00:1.12,与乾隆的更接近(从书内从几个明代和清雍正釉检测数据看明代和雍正的氧化钾比氧化钙高),与宋代区别较大。

b、元以后,明代都是垫烧,雍正、乾隆才是支烧,此炉底有6枚支钉,内有3枚支钉。

c、胎质明代基本是白色胎质无黑色胎质,清雍正、乾隆是黑色胎质。

d、炉底部刻的乾隆御制诗“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自制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乾隆丙申孟春御题”,其中“自制崇鱼耳”,明明告诉我们乾隆自己仿古崇尚鱼耳炉!做御制诗于炉底自赏自夸。故宫博物院定为明代的理由呢?


9、P248图121仿哥釉洗-明-故宫博物院藏,

我认为是乾隆的,其无宋代缩釉现象,无明代白胎垫烧,有乾隆黑胎支烧,有于乾隆哥釉类似的釉面、釉质及 开片特征其釉成分氧化钾+氧化钙=10.15%,氧化钾+氧化钙=1.00:1.69,也是与乾隆接近。

10、P340图23是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哥瓷雅集》主编吕成龙先生专论《试论哥窑的几个问题》引用的私人收藏南宋哥窑,本图瓷器葵瓣洗根本没有一点南宋哥窑的胎质、釉质、釉色及开片,倒是与P250的图125明代宜兴窑琮式瓶釉面特征(釉质干枯而单薄,没多少玉质感可言,开片浅显细小)很类似。再有,典型的南宋哥窑八葵瓣洗博物院(馆)没有发现带三足的,不符合南宋哥窑葵瓣洗的器型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及斧正,书中主要存在对某些器物釉的检测有欠缺和对有些器物的数据分析与细节观察判断有待加强,导致断代鉴定需要加强等问题。其引经据典理论文章还是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