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位的音乐,还能再循环个40年吧!

 真友书屋 2018-12-02


今年是YMO结成的40周年。17号,YMO发行了40周年的官方纪念专辑《NEUE TANZ》(砂原良德重新灌录),让不少粉丝激动不已。坂本龙一、细野晴臣、高桥幸宏,不论是哪一位想要单独做文章,都绰绰有余。而三人早年的组合YMO,在70年代末期更是对日本 电子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也许你会好奇一个40年前的组合到底有什么值得如此宣传和推崇?好的音乐不分国界和年代,YMO的音乐即使放在今天依旧值得被追捧。黄色魔术交响乐团的他们,用音乐,在世界进行了一场属于亚洲的「魔术表演」。



在讲故事之前,必须要先交代日本当时的大环境。70年代受美国经济政策的扶持,日本进入经济腾飞期。不单是社会经济方面,那时的日本年轻人也都朝气蓬勃,外来文化涌入日本,年轻人渴望并期待着自己能有一番成就。


1973年细野晴臣发布的首张个人专辑《Hosono House》


三人中年纪最长的细野晴臣,其实要算是坂本和高桥的前辈。在大学期间就自学Bass,69年就加入了名为Apryl Fool的迷幻摇滚乐团担任Bass手,然后和团队另一人松本隆另组Country Rock的 Happy End乐队。Happy End乐队成员还包括铃木茂、大泷咏一,松本隆。


看着有些忧郁,但音乐都很冷幽默的细野




1970年他们推出了日本音乐史上的第一支日语摇滚歌曲,而在转年他们推出的专辑《风街浪漫》,则被认为是真正日本摇滚史上的第一张专辑,在专辑大卖的同时也激励了一群少年,用日语去填词做音乐,创造属于黄种人的音乐。从这时起「Yellow Magic」这个概念的雏形就已在细野的脑中孕育而出。


70年代后期,细野还曾组建过一支名叫Tin Pan Alley的乐队,这支乐队就曾推出过一首名为「Yellow Magic Carnival」的歌曲,所以说78年成军的YMO,是细野在思虑良久之后孕育出的最大抱负用音乐让世界看到来自黄种人的力量。



于此同时,比细野小五岁的高桥幸宏,当时则正在另一支传奇乐队Sadistic Mika Band担任鼓手,不仅是在日本,Sadistic Mika Band当时在国际上也广受好评,在英国拥有一票铁粉。



凭借着专辑《黑船》,该乐队开始在海外演出。高桥在高中时期就以录音师的身份活动,和细野在YMO结成之前已是好友。



你一定想问这时候的坂本龙一在做什么?20来岁的教授正值热血青春,学生时期的他,一直忙于参加各种学生运动,「破旧立新」「打倒资本主义」一类的社会大事才是坂本最操心的。但是他的音乐才华也不容忽视,这时的坂本一边忙学运,一边「随随便便」考入了东艺大,然后「随随便便」就读到了硕士。



硕士毕业后,坂本开始接一些录音工作,也是因为工作的契机结识到了山下达郎(人们天天说的city pop里少不了他),在山下达郎的引荐下认识了当时Sadistic Mika Band的鼓手,高桥幸宏。一直受古典音乐熏陶的坂本龙一之前并不曾接触过流行音乐,其实也不屑于这些。在看到高桥和Sadistic Mika Band乐队成员后,坂本心想「做音乐的还有人穿的这么时髦」,让他觉得和不一样的人一起做音乐或许是件有意思的事。



而后高桥开始邀请坂本参与乐队的录音工作,慢慢的两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要好。1978年2月19日,在为细野的专辑《はらいそ》中收录的「ファム·ファタール」进行录音时,细野晴臣、坂本龙一和高桥幸宏三个人第一次聚在一起。在此之前,坂本一直十分认可细野的音乐,觉得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辈。


坂本也向俩人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向两人推荐了德国的KraftwerkKraftwerk在电子音乐世界里的位置不必赘述。YMO的音乐很多层面上都深受影响也进行和自己和式的继承和改良。


81年时,三人和Kraftwerk有过见面交流


到这里,三位大佬的关系线终于串到一起,细野脑内孕育的计划也终于迎来最佳的实施时间点。于是我们读到了那个被流传许久的YMO结成故事(来自坂本视角的回忆):


在1978年的某一天,细野邀请了坂本和高桥到家中,三人围坐在暖炉旁边,吃起了饭团。细野向两人描述了他脑中的想法和新组合的风格概念,并掏出了一本皱皱巴巴的笔记本给两人分享,里面写满了他的点子:「把Martin Denny的‘Fire Cracker’用合成器以Electronic、Chunky、Disco曲风重新编曲,这单曲在世界上能卖400万张」。


开心死了


坂本形容在看到这些点子时,感觉就像是富士山爆发了一般(笔记本上细野也画了富士山爆发的图案)。


虽然十分震撼但当时坂本并没有一口答应结成组合,而是以最近工作有点忙的理由含糊了过去。(教授后来回忆说当时其实不忙,而是有点闲)至于当时坂本犹豫的理由和如何在最后答应这件事也无迹可考,在细野的坚持下,1978年,Yellow Magic Orchestra·黄色魔术交响乐团正式成立。




1978年11月25日,YMO首张专辑《Yellow Magic Orchestra》发行



为了专辑的制作,坂本邀请了圈内有名的合成器专家松武秀树,以客座伴奏的身份进入YMO,第一张专辑中少不了松武的功劳,他在之后也一手操办了成为YMO特色的合成器自动演奏。


1978年坂本发行首张个人专辑《Thousand Knives》,细野在这张专辑上帮助了许多


但在YMO结成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人都是以各自的身份活动,细野还有自己的专辑需要制作,高桥直到79年6月都是Sadistics的成员,坂本和渡边香津美则结成了二人组「KYLYN」,搞起了演出。三人的精力在这时都没有全部放在组合上,YMO组合名义的演出也仅限在东京一些地下Live House里。



YMO的成名,属于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首张专辑《Yellow Magic Orchestra》被美国唱片公司看中,决定让YMO在国外出道。所有曲目重新混音,由细野和美国著名的录音师Al Schmitt合作完成。 从迷幻摇滚,Country Rock,到YMO的Synth Pop,细野晴臣的音乐养分仿佛可以无穷尽的延展。


1979年5月30日YMO在美国发行了首张专辑《Yellow Magic Orchestra》


中国女 ——Y.M.O 来自知日 05:51


同年7月,专辑的美国版在日本发行,原本在日本无人问津的YMO,登上了Oricon榜单的第20名。同年8月YMO在洛杉矶作为The Tubes的暖场乐队进行演出(这是组合首次出国演出)。虽是暖场乐队,但演出之后全场观众起立要求YMO返场,YMO因此在美国声名大噪,随后在洛杉矶Greek  Theater举行专场演出。


他们将当时还极具实验性的电子乐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将其营造出了「舒适感」。YMO在美国的成功传回了日本,日本国内开始重新审视起了YMO的音乐。



1979年9月25日  双碟专辑《SOLID STATE SURVIVOR》全球发售


日本Oricon榜第一名,销量破百万;全球销量破200万


在这张专辑中人们听出了 Kraftwerk的味道。专辑收录的《TECHNOPOLIS》和在高桥在无意哼唱中作出的《Rydeen》也成为了日后YMO的代表作。


而另一首《Behind the Mask》则在90年代被Michael Jackson 重新翻唱录制,不过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发行,在2010年Michael Jackson 的遗作《Michael》专辑中才又被收录进去。在第二张专辑发行后,YMO开始了世界巡演。三个人进入了YMO的黄金期


YMO所有演出服装全部由高桥设计,高桥也一直是坂本眼中的时尚男孩


YMO全球巡演大获成功,但是狂热的歌迷和过度的曝光反而让三人觉得无法承受。他们选择与媒体和听众保持距离,在演出中也极少进行互动,维持着自己冷酷且前卫的台风,但是在这样伪装和表演之下,谁又知道这些来自公众的强烈关注会对三人内心造成怎样的影响。




1980年 发布现场演出录制专辑,取名为《Public Pressure》

公众压力)



即使专辑名是对于媒体和大众过多关注的控诉和抨击,这张专辑还是在日本名创下历史销量新高,两周内售出25万张。




1980年 YMO发布第三张录音室专辑《×∞ Multiplies (a.k.a. Zoshoku)》

(増殖)



这张专辑的评价相当两极化,是YMO极具实验性的一张专辑。很多人会直接跳过这张专辑,但个人却觉得这张专辑对于YMO和YMO的乐迷来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封面中的三人被无限复制,神情十分肃穆。曲名没有英文,全部使用了片假名。


单曲《スネークマン·ショー》是一段长达3分半的对话,两个知名的音乐评论家不停的炫耀着自己的经历,侃侃而谈着当代音乐的种种,两位评论家的对话内容到最后甚至有些荒唐,直接吵了起来。


以主持人身份出现的「YMO」,只能不停的重复着“是、是”。这张专辑里其实表露三人当时的心声。成名,面对各种各样的评论和大众的瞩目,三人或许根本无法消受。



于此同时,坂本和另两人在音乐创作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坂本从小喜欢古典音乐,接受了系统的音乐教育,喜爱古典音乐的他曾一度认为自己就是德彪西转世,很长时间都在偷偷练习模仿德彪西的签名(有点可爱)。这样「年轻气盛」的坂本和细野在音乐上就是两路人。



细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他的创作是依靠「听」,汲取灵感摸索完成,细野和高桥一直希望做流行电子乐,但是在坂本的世界里,「流行」这两个字一直都不存在。矛盾愈演愈烈,哪怕是一直充当「灭火器」的高桥,也无法再缓和坂本和细野之间的矛盾。



赌气的坂本在这时创作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B-2 Unit》(1980年9月),和YMO的风格大相径庭,这也是坂本最直白的抗议。在听到这张专辑后,细野和高桥默不作声。



1981年3月21日 发布第四张录音室专辑《BGM》



在这张专辑中,细野和高桥两人「暗搓搓」的创作了一首《CUE》放了进去,成为了对于坂本的正面回击。教授在自传中回忆说:「(CUE这首)根本就是他们二人对我的报复」在日后的演出中,一旦到《CUE》这首歌,原本负责键盘的坂本就只能(气鼓鼓的)去打鼓。


《CUE》1981年现场表演,三个人的表情都十分值得玩味(视频资源找了很久相当珍贵)


I’m sick and  tired of the same  old chaos


这是CUE中的一句歌词,也许对于突如其来的名利和无休止的争吵,三人已经感到了疲惫。



1981年11月21日 发布第五张专辑《テクノデリック》


专辑曲目《体操》MV


1982年2月 YMO宣布暂停一段时间演出活动 



1983年5月24日  第6张专辑 《浮気な僕ら》发行




1983年12月22日   YMO 「散开」 ,在武道馆举行最后一场演奏会




其实截止到12月武道馆演唱会之前,这一年YMO一共发行了3张专辑。「散开」这个词是三人在提及YMO解散时最爱用的说法,虽说YMO还在是三人间矛盾不少,但是对于组合的解散三人却是同样的避讳。


1983年坂本龙一在大岛渚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出演角色参与配乐,并和大卫鲍伊相识,这部电影开启了坂本日后的配乐之路。




1983年高桥幸宏发布专辑《蔷薇色的明天》登上Oricon第11位,并和铃木庆一组成了乐队The Beatniks。




1984年细野晴臣发布专辑《Video Game Music》,这张专辑是日本第一张以电子游戏音效为素材的专辑。




1993年,在商业的推力下YMO重组。但是那时的三人因已有各自的发展,互相之间越发不服,YMO的重现也就是昙花一现。



反倒是到了如今,三人上了年纪倒是冰释前嫌。07年以HASYMO的名义演出时,高桥提出:「咱们来演《CUE》这首吧!」坂本同意了。演出中,高桥和细野两人都偷偷的瞟过坂本,坂本一直低着头,演出结束后,三人都湿了眼眶。现在,三人还会在各自的演出中偶尔「合体」一下进行演出。


小鹿乱撞mv


无论有过怎样的过去,如今的三人都已经了笑然面对了。哪怕不说出,三人对彼此的音乐领域也都有不少相互影响的痕迹。年轻的他们三人成就了那个时代的YMO,那个时代的YMO也成就了现在的他们。虽然过了40年,但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音乐还被现在的年轻人保存在歌单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