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京私风景.爵士喫茶3间特选

 真友书屋 2018-12-02

      

      什么是爵士喫茶(ジャズ喫茶)?广义地说,以爵士乐文化为卖点的饮食店面都属于这个词指称的范畴,包括提供现场表演或相关主题活动的酒吧;狭义地说呢,其实就是专注于播放爵士乐的咖啡店,通常也提供茶酒类饮品,更重要的,是用浓厚的音乐气息与不俗的音响效果招待顾客。


      爵士乐在日本的受容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时至今日,拉面馆、寿司店、烧肉铺、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营业场所都有爵士乐在背景小小声地响起,提供着安心感。如果是当年战时,根本无法想像这般「无孔不入」的应用,即便战后美日关系强化,爵士乐在日本的流行程度还是相当出人意料,而且这个乐种也被日本乐手、日本听众吸纳,转化成自身文化的一部分。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爵士喫茶(有的店家也提供场地予乐手现场演出)不仅是独特的营业型态,更见证了日本爵士乐的黄金年代。


      外来文化的浸渗转化需要深厚的底蕴与长时间的投入才能成事。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喫茶店家收了起来,一方面是爵士乐的流行程度不比当年,二来则是当年开业的店主们也纷至耄耋,颐养天年去了。后继世代并不是没有人才,然而人文地景终究难以复制,因为需要各方条件汇聚:热情并富于相关知识的主事者、基本的音响设置概念、广大受众的支持、类型店家的产业生态…等等。这样的文化景观还会再度迎来另一次春天吗?抑或只会渐渐凋零?又或会在其他国家转化成另一番面貌?总之,这文化不该化约成「咖啡+高价音响器材」的简单公式,个中情趣光用想像的大概还是不够,值得亲身体验一回。这次介绍的三间特选老铺(以爵士喫茶来讲,超过四十年确实算得上老铺了),行程顺路的话,不妨预留二、三个小时消磨消磨。




Milestone(マイルストーン)

休息日:不定休

平日营业:12:00-24:00

国定假日:13:00-24:00

邻近车站:高田马场

地址:新宿区高田马场1-23-9

简介:织户先生于1976年开设,数十年来收集的LP、CD、书本、杂志等几乎都在店里。唱片与罕见的书籍都有贩售,看到心动的好东西可别错过。


门口挂牌写着:古本、ジャズ、珈琲(旧书、爵士、咖啡)


      第一间介绍的是位于高田马场的Milestone。对旅客来说相当方便,环状的山手线上就能到,邻近新宿,逛完Disk Union之后顺道拜访也容易。(新宿Disk Union中古馆,这个乐迷挖宝的好去处已于2018年3月迁至新址,离原本位置很近,乐迷们请注意别扑空啰!)一进Milestone,那对JBL Olympus S8R立现眼前,更吸引目光的是中音JBL 375所搭载的「蜂巢」HL 88号角,蜂巢旁边则是高音JBL 075。喇叭中央的管机McIntosh MC30当然同样醒目;讯源是黑胶唱盘Garrard 401,同为一时之选,只是藏身在吧台边,一不注意很容易便忽略了。


避免打扰其他来客,迅速侧拍一张


无论是大箱体、蜂巢,还是老McIntosh,全都很抢眼。


      我到的时候正在播放Vladimir Shafranov Trio的「From Russia With Love」,钢琴浑圆黏稠,贝斯声饱实肉厚(以现代的听感来说其实是偏于肥大),不过乍听之下,中高频衔接得好,也能听出那相当浓郁的声底。听快节奏的曲目稍微能感受到低频晕开,有大鼓尾音收束偏慢与贝斯反应不及的感觉,播放这张钢琴三重奏难免要觉得鼓与贝斯跟不上钢琴的乐思转变。再听Miles Davis热腾腾的「Bitches Brew」,这张专辑的编制非常丰富,店内系统走向没办法把百花齐放的喧腾唱到尽,再生起来少了点对比,不过就算感受不到个别声线最生龙活虎的一面,JBL满满的能量依然使人清楚感受到Miles Davis放纵不羁的热力。


此间音响的音质表现甚为绵密,中高音功不可没。经典的「蜂巢」HL88让富于水份的声音盈满整个空间。


      后来陆续播了Chet Baker的「Two A Day」和Carmen McRae的「The Great American Songbook」才渐渐感受到Milestone音响的强处。音色表现不求华丽,然而略为前倾的中频表现把整间店笼罩在人声里面,满满的磁性带来极佳气氛,对于人声色彩明确的录音,此间系统可以发挥很大的本领。临走前店家刚好放了「Bags & Trane」,尽管下段延伸解析依旧不足,但萨克斯风跟铁琴两样难以表现的乐器在这间店里展现出密度扎实的中频听感,还带着丰润的高频水份,在在表现出热情洋溢的感受。


McIntosh老管机,存在感当然很强。


柜台侧有另一部McIntosh。


吧台边也被唱片塞满,老板常常窝在吧台后方,听着音乐自得其乐哩。


讯源也在吧台侧,是Garrad 401。


      这间店的音响特色在于「饱满、丰富、热情」,门内的空气都随着喇叭播音而振动着,整体听来,音乐常常是溶在空气里的。以连锁咖啡店星巴克来做对比的话,星巴克的音响效果中规中矩,而由于店内空间大,所以音乐听起来总是「由某个角落发出的音乐」,这也是多数店家使用音响的方式,亦即「音响氛围有所节制」,这无所谓优劣,只是经营特色不同。到了Milestone,顾客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被音乐包围的感觉,不仅仅是有音乐从耳际掠过而已——当然了,JBL的音质还有整套系统的音响特质同样关键。这里特别提出一点:不建议坐在蜂巢指向的前方聆听,尤其最靠店门口的位置。我猜是因为这个区域反射音与直接音的混合比例不够均衡,所以中频上段听起来有点僵硬聒耳,坐在店内其他角落反而耐听许多。


店内藏书数量不少,而且提供贩售。


谙于日文的乐迷走访一趟肯定收获满满。


      店主织田先生对咖啡香气有所讲究,单纯来杯咖啡亦是打发时间不错的选择;要是对爵士乐文化有兴趣,此间丰富的藏书与保存良好的黑胶更会让人流连忘返,而且架上书籍有提供贩售,即便没买,一边听着JBL丰腴的表现、一边静静地翻着书,也不难感受到店主四十年来积累的热情。


日本JBL网页有列出可以听到JBL的店家(http://jbl./soundofjbl)款式各异,都很经典,不知有否机会一一走访。




映画馆(映画馆)

休息日:周日、国定假日

营业时间:16:00-23:30

邻近车站:白山

地址:文京区白山5-33-19

简介:吉田先生于1976年开设,店名映画馆(映画馆)指的是电影院,当年开店时真的是播映影片的店家,店内至今还贴着许多电影海报,一进门便有一张「去年在马伦巴」的大海报。


招牌下的盘带还真点题。


看到西电怀旧铭牌,老烧们在门口应当也会发出会心一笑吧。


      第二间,映画馆。此间店主对音响与电影的热爱是显而易见的。才入座没多久,吉田先生就笑笑地问我们从哪来,我说从台湾来的,他随即跑到柜台边找出一本电影书籍,翻到特定的那一页指给我和太座看,说:「侯孝贤、悲情城市、很棒的电影,真的很棒的电影。」


门边就是目不暇给的器材区。


主系统就在门前。这等小空间究竟如何打造好声?两个字:用心。以JBL单体为主的DIY系统唱出非常好的活生感,塞在墙角还能这么耐听,真不简单。


      我们坐的位置是门边的「摇滚区」,这区在音响系统前方,仔细一看,原来这区座位的桌面是由钢琴响板做成,坐在这区,店主就会知道您是来感受音乐与音响的。实际造访之前,已经听太座盛赞此间多时,虽然我一向不怀疑她的金耳朵,但是对于她的「零缺点」评价还是相当怀疑,所以也早早研究了映画馆放在网上的资讯;根据店家发表的文章,除了知道店主对音响钻研极深,也很好奇店内那套DIY系统的最终成果。


 三盲鼠小册子(TBMライナーノーツ)单独收成一叠包好。


为了坚持自己喜欢的声音,就算屯老管所费不赀,还是得屯着。


      坐定之后,待到茶酒上桌就开始听,才听没多久,不禁发愣,不敢想像这套系统竟有这般神妙表现。那时放的是Bill Evans前两年出土的专辑「Some Other Time」,当我听见结棍清晰的贝斯声,还有Bill Evans那活灵活现的流畅乐思,着着实实是「棒喝」。之所以如此讶异,是因为那绝对是张很难表现的专辑,先前曾经用非常高价的耳机系统听过此辑,尽管可以听见音乐中许多美妙的表情,却始终觉得音响效果略为扁平,那也影响了我对这张专辑的认知。没想到这个认知彻彻底底扭转了过来,是在这间东京的爵士喫茶。店主放完这片「Some Other Time」之后,又播了一张萨克斯风专辑、一张小号专辑、一张人声专辑,说实话,我已经完全忘记后面那几张专辑是什么,只记得深深沉浸在那套音响有韵有致的表现之中,压根忘了要抄专辑与演出者。真让人好奇,这些爵士喫茶的店家们到底花了多少时间、精力、金钱,只为了追求极致的重播效果?


      社会音乐学者Simon Frith对音乐重播有一种诠释:他认为在自己的聆听空间播放音乐不啻是塑造了另一种「现场」。对发烧友来说,这个观点别有意义,而映画馆也藉由高超的硬体设置,体现了这番特质。总之,造访后,我脑海里只留下一个印象:这里就是现场!


西电看板下方藏着店主多年来搜集的音响研究资料,真的是心血集成。


      过往常听前辈提及,老一辈的日本玩家有种「小空间、大喇叭」的听法,评价有褒有贬,不过这映画馆的空间设置应该算是「非典型的小空间、大喇叭」玩法,器材优异之外,还善于调校空间,才有办法榨出许多录音中的肉汁,令人难忘;音乐的魅力当如是、唱片演奏家的魅力当如是。仔细观察音响系统环境,它所在的位置说不定正是该空间的甜蜜点?映画馆的音响是号角系统,还是一对「塞在墙角」的大号角!值得注意的是,左右墙面并非平行,而是由喇叭所在位置向两侧张开的类号角形,天花板与桌面、地面也不是全然平行的,所以整个设置犹如号角的延伸。周遭摆设不少吸音与扩散的材料,硬木板材是北海道的水曲柳。说了半天,还没介绍系统…实在是因为这里的音响表现太令我诧异了…赶紧补上图说:


      当天CD讯源是一部Denon高阶机种,放在柜台后方,没看清楚型号(店内也有黑胶,可惜没听到),原先店主用的是老Philips,年久退役之后改为这部Denon唱盘。从扩大机开始,就可以感受到手作精神与搭配的趣味。主要的扩大机是一对复刻的「准」WE 91A,它应当也是好声功臣,内部线路由店主自己调整过,不过基本是与西电相同的。


      主系统的高音在TAD TD 2002与EV T350之间切换,听器乐用前者、听人声用后者。中音是JBL 375,搭配自制的木头号角,材料是北海道产的水曲柳。


号角上方也塞了不少家俬。控制高音衰减的包括Luxman AS-10与Tango变压器做的自制品。


低音是大箱体内部的JBL 130A。


这个系统的超低音是一颗TAD TL 1801(藏在底部的RCA障板后),另由一部Accuphase M-100推动。


推动超低音的Accuphase M-100。


      久听不累的均衡感、Hi End又充满古意的器材、自然又甜的声音韵味,加上低频宽松、中频写意、高频细致的质感,这里绝对是音响迷造访爵士喫茶的首选…而且还有一只猫!


 映画馆的店猫「虎太郎」比较怕生,刻意逗弄反而会把牠吓走喔。




Genius(ジニアス)

休息日:星期四

营业时间:12:00-23:00

邻近车站:中野新桥

地址:中野区本町3-2-10

简介:铃木先生于1970年开设,当年是涩谷地区名店,1989年迁至现址。书籍收藏丰富,未贩售,在地居民相谈甚欢,是当地交谊去处之一。室内设计的质感极佳。


Genius座落此处,环境怡人。两条路走来都能看到店名的看板。


      某日下午,太座带我去了东京一个小区,唤作中野新桥,第三间爵士喫茶座落于这带。这边不是什么观光大点,静谧的感觉与新宿、涩谷等热闹地段截然不同,旅行之中偶尔插入这种散散漫漫的行程实在不错,光是走在这一带,心境就怡然自得了起来。走到一个路口,看见跳出的黄色招牌,便是Genius了。外观看起来与附近民房无异,没到里面肯定猜不到其装潢风格——内装墙面大量采用清水模,窗户开的方向与尺寸也使得采光充足,下午来最合适,阳光洒进店内的份量恰到好处,一个清新午后所需要的条件都齐全了。


英国古董喇叭Vitavox藏在两大块黑色面纱后头,整体环境看起来相当清爽。


      往店内看的第一眼景致大概说明了一间爵士喫茶的风格。Milestone是将喇叭正对门口、映画馆是把喇叭放在端隅,而Genius与多数爵士喫茶不同,他家喇叭是「藏」起来的,只闻其声,不见其踪。实际发声的英国古董Vitavox喇叭藏在黑纱罩后方,镶嵌在墙内,整间店内洋溢着轻盈简约的气息。唔…这设置是个让人困惑的地方…我得说,它能够让「想在简约空间配上好音响的店家」作为参照标准。理论上硬调的清水模空间,配上能量感充沛的Vitavox,以正常音量播放应该是充满反射的噪耳声音,怎么会听起来不聒不噪呢?没听过肯定难以想像。


简单的几何线条与透视,在有限范围内做出空间感(书籍无贩售,但是能在店内阅读)。


边上有一套鼓组小模型。


      由于时间不足,没有机会向店主铃木先生请教详情,我猜测这种声音效果大力得益于室内设计的巧思:尽管墙面平行、看似方正,实际上空间分配的比例不均等,对听觉与视觉来说都是别出心裁的做法。店内以开放式空间为中心,但不是密闭式大鞋盒,而是在有限的格局里划出形状比例各异的矩形隔间,加上喇叭没朝着平行面猛轰,所以听起来反倒一派清澄,音量均衡,各个角落都舒舒服服的。


小空间里藏着两个唱盘。


里边塞满黑胶唱片。


      在这儿听起音乐感觉特别悠哉,仔细一听,再怎么紧锣密鼓的段落,也感受不太到侵略性的声音。接连听了四张专辑,只有一个感想,那就是舒适疗愈。前三张是「Art Blakey's Jazz Messengers with Thelonious Monk」、「Miles Davis And The Modern Jazz Giants」和三盲鼠的「Blow Up」,这里简单带过第四张专辑的听感,您大概能想像出这里的音响多么有趣。第四张是「Sonny Rollins Volume 1」,Sonny Rollins瞬息万变的groove一览无遗,但是铜管的破金嘹亮处被打磨得十分温和,丝毫不见刺激感,与过去的聆听经验都不一样,可见中频的灵活与高频的圆滑相当协调。纯粹听声音,便足以玩味再三。


经过店长同意,往内探身,走近看看两部唱盘


Garrard 301


Thorens TD 124/II 


      在这个看似硬调的空间中,声音并不刺激,所以直觉上是反射与残响都打散了,也没什么音场可言。可是听感又偏偏营造出「人工后制般的舞台纵深」,所以有种很奇妙的立体感,我猜是摆位与喇叭本身的声音特质达到微妙的媒合。对了,这里使用的讯源是藏在唱片柜后方的二部经典黑胶唱盘,Garrard 301与Thorens TD 124/II。


店内扩大机是老Sansui与老Pioneer款式,有这等声音表现真是开了眼界。

 

      店内的音响有着清爽而温和的高频表现,也保留着中频厚度,如自家烘焙的Blend A/B咖啡,中段略厚,芳香回甘明显。


杯盘碗橱一应俱全,打理得井然有序,他家也是认真做咖啡,不是玩票的。


      一个慵懒怡人的午后,这样过是挺享受的,好个东京日和。铃木先生经营的Genius可以说是爵士喫茶的新感觉派,单单是质感简洁的室内环境便很值得一访,我也不禁闪过一丝念头:真想为了这样的小日子定居在这里。



      结尾该怎么写哩…这样说好了:三间店家,三种气质。


      从音响的观点来说,多数爵士喫茶店家延续了过往的Sound Field美学,虽然是因为店铺动线的考量而不得不如此,但也让人张开毛细孔,吸吮Sound Stage之外的感官悦乐。就音响效果来说,个人最推荐映画馆。如不特别以音响为目标的话,店家互动模式带来的氛围也是可以纳入考量的一环。


      Milestone店主属于少话慢熟的类型,店内相当安静,除了熟客以外,基本不主动交谈;他很尊重个人世界,也常常在柜台后读着书,漫游在自己的爵士道上。店内满满的JBL声响带来包覆,让这里适合作为爵士喫茶的初体验。


      映画馆店主随和热情的个性非常好聊,聊得起劲时,说不定还会拿多年集成的音响文件资料出来分享;自制的号角系统有着神奇的平衡感,特别适合想要感受迷人搭配的乐迷。


      Genius则比较像我们对日本服务业的印象,笑容满面,服务周到,店内气氛自由轻松,店员会拿捏与宾客对话的份际,现场也看到许多当地居民自由交谈着;这里适合观摩「音响与空间的平衡」,室内设计美感与音响美感都在水准之上。以舒适自在的程度来说,Genius完全是Life Style的佼佼者。


      以上介绍的三间爵士喫茶,都是对爵士乐抱持着热情并对再生品质非常讲究的店家,而且重播风格各具特色。下次去东京,也许可以试着把拥挤的购物行程调配一下,找个最近的店家,抽空体验消逝中的爵士喫茶文化吧!



※提醒:店内拍照需经店家同意、交谈音量需高度自制。


后记:

东京爵士喫茶啊。


会想着手这样一个题材,其实是看到它的魅力。这是「私风景」,更是「音风景」。


「东京、爵士、喫茶」三组词包涵四种元素:旅游、音乐、生活方式、音响空间。类似的当然还有名曲喫茶、古典喫茶这样的场所——或者故弄玄虚点说——这样的场域。当如此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化约为「咖啡+音响+爵士乐」或「饮品+音响+名曲名盘」的公式,生命力便将少了一个维度。


我希望这样的声音景观能够有更别致的认识。


嗯,先不讲「论述」这么让人伤脑筋的词,去「认识」倒是很亲切的。会对爵士喫茶这类型题材产生兴趣的人,无论是爱旅游、懂音乐、嗜音响,都得亲身泡一回才能感受到个中奥妙;虽然文字无法表述得很完整,但我想用以下几段心得试着抓取那分奥妙。


要是单单介绍里面的音响器材与我造访时听到的音乐,那绝对是打模糊仗。假设只是为了这两种元素,其实爵士喫茶大可略过不提,真正会在意识留下印象的,其实是所有元素在「那个空间」里面的媒合。值得玩味的点就在这里,爵士喫茶的场景,不可避免地,得是个音响空间。


用音响空间与综合感受来了解(同时要避免过于钻牛角尖的心态),才能真正体会到每一家爵士喫茶的特质。音乐与音响如何在某个空间中藉由空气振动传达出「一个地方的气质」?这才是趣味。乐声的一切表现,都要考量到声音与空间的媒合。反过来说,如果不确切体认到每间爵士喫茶都是特定的空间,那么差异性将不复存在;如果少了这层关键述说、少了声响方向的侧写,那么每间爵士喫茶的心得就成了充满可取代性的游记。


而这一切都关乎店家的人文风采——主事者的音乐喜好、音响品味、空间整顿、饮品调配等等,都起到极大作用。总之,店家的「性格、气质」虽然抽象,却是核心。每间店家的门都是最具戏剧性的门,当你打开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各有一番景观。若说「景观」,那就代表这场所同时有「既固着又流动」的特质。

至于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固着、什么东西在流动,每个人的感受肯定不同,这也是值得亲身走一遭的原因了。请别疏忽这个事实:听觉体验向来是人类深入一项文化的重要管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