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广:满是硬伤的悲情英雄(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庶民临风 2018-12-02

原文: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1

飞将军李广的名头很大,基本上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李广的从军生涯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几乎参加了所有对匈奴的战争,“大小七十余战”,然而,除了名气很大之外,一点实惠也没有捞到。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征伐接二连三,因为军功封侯的就有几十个,这些人中,有很多人比李广资历浅,比李广职位低,比李广才能弱,甚至后来李广的小儿子李敢都得到了入门级别的关内侯,可是李广却始终与封侯无缘,只留下了“李广难封”的慨叹。

这是为什么呢?

2

大嘴反复阅读《史记·李将军列传》,却发现李广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司马迁在李广的传记中主要描述了三个战例,分别是惊退敌军、被俘脱逃和大漠被围,让我们一一分析。

惊退敌军战例:

朝廷派近臣来边关视察,被三个匈奴人击溃,李广带了一百骑兵去找场子,射杀两人,活捉一个,却遭遇匈奴大队人马。在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李广十分镇定,没有立即逃窜,而是利用心理战术迷惑敌军,同时用局部战斗震慑敌军,最后安然无恙。

但这只是一次漂亮的脱逃罢了,作为一军主将,为了无足轻重的目的,把自己置于险地,本来就不是一个名将应该做的事情,谈不上功劳,最多也就是一句“干得漂亮”的无谓评价。

被俘脱逃战例:

汉朝四路大军攻击匈奴,结果匈奴人群殴李广,击溃李广的部队,还将李广生擒活捉,李广利用敌人的一个疏忽,夺马逃逸,脱险归队。

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把李广塑造成一个孤胆英雄,然而全军溃败的事实是没有办法回避的。

也正是这次战斗,李广按律当斩,后来还是花了钱抵罪,被贬为老百姓。

大漠被围战例:

李广率领四千人马出塞,在大漠中被匈奴人四万人包围,李广稳定军心,同时频频亲自出手,坚守一夜,终于等来了援军,安全脱险。

李广的镇定自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士兵们也“自是服其勇也”,但这同样是一场败仗,“汉兵死者过半”的结果同样是无法回避的。

看完这三场战例,有一个感觉:个人能力超强的李广似乎更胜任一支小规模特种部队军官的职位。

3

那么,李广“名将”的声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继续在史料中寻找。

——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所谓“力战”,并没有具体的战例支撑。

匈奴躲着走,倒是一项很大的功绩,至少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发展经济,但是匈奴为什么要躲着李广呢?同样没有具体的原因。

很有点没头没脑的意思。

4

事实上,司马迁在写到了很多的细节,揭示了李广身上满满的硬伤。

第一个硬伤:个人武勇值远高于统领全局的能力。

惊退敌军、被俘脱逃两个战例都说明了这一点,此外,就连打猎的时候,李广也是和野兽近距离接触,“其射猛兽亦为所伤”,在汉文帝时期,就有人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身先士卒没有错,但统领全军更是一个名将的基本素质。

第二个硬伤:有仇必报,格局不够。

李广对士兵很爱护,“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但是对于仇恨,哪怕再小,也记在心中。

在李广贬为老百姓的时候,有一次打猎夜行,被一个军官拦住,李广报上名号“故李将军也”,喝了不少酒的军官出言不逊:“就算是将军也不能过,何况还是过去式。”李广复起之后,到达军中,第一件事就是砍掉这个军官的脑袋。

有些过分,少了名将的气度和仁德。

第三个硬伤:治军风格过于粗犷。

司马迁描述了李广和另一名将程不识治军的不同,程不识安营扎寨有条不紊,也很重视军中的文书工作,李广则很粗线条,主要是派出侦察兵防备敌人的偷袭,对士兵的军纪比较放松。

虽然李广一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粗犷治军受到直接的诸如敌军偷袭之类的伤害,但可以想见的是,军中文书工作的粗放无疑会导致军功的记录以及上报被打了折扣,这或许也是李广打了很多让匈奴人胆寒的胜仗却不被外界所知的缘故吧。

5

到了后来,连李广自己都对自己的运气发出了质疑,个人能力超强,参战机会也多,可就是没机会立功封侯,这是命吗?

一个算命先生启发式地问李广,是不是以前干过什么亏心事?李广想了半天,说以前曾经杀过八百已经投降的羌人。

所谓“杀降不详”,李广为自己多舛的命运找到了根源。

要说杀降,最厉害的当属战国杀神白起,虽说白起最后同样不得善终,但杀降和战功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李广似乎应该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6

李广最后一次出征,是他自己全力争取来的。

但出发的时候,汉武帝就嘱咐全军统帅卫青不要安排李广担任前锋,结果李广被迫绕道包抄,结果贻误军机,触犯军律。

李广不想看到自己那么大年纪还要面对小小的刀笔吏,愤而自杀,让人嗟叹不已,“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自身的硬伤,加上汉武帝和卫青的刻意压制,最终才导致了李广的悲情结局。

7

遗传的力量是强大的,李广死后,悲情还在继续。

李广的小儿子李敢把自己父亲的死归罪于卫青,找了个机会,打伤了卫青,卫青没有追究,还尽力隐瞒。

但李敢的冲动惹恼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霍去病趁打猎的机会,暗箭射死了李敢,汉武帝隐瞒了真相,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被鹿撞死的?!

这还不算啥,还有更悲情的。

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五千步兵,被八万匈奴骑兵追杀,血战八天八夜,射杀上万匈奴人,最终矢尽粮绝,不得已假装投降了匈奴。

不久,汉朝的情报官员打探到“李姓将领在帮助匈奴练兵”,就将李陵在汉朝的家室满门抄斩,这个李姓将领是另一个叫李绪的家伙,并不是李陵。

于是,假投降变成了真投降。

司马迁也因为替李陵打抱不平而惨遭宫刑。

8

突然想起很久前的一部电影《秋日传奇》(Legends of the Fall),剧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二儿子特里斯坦最后在猎熊的激战中,死于熊爪之下。

大嘴觉得,或许李广死于猎杀老虎的过程中,才是他最合适的归宿。

这和他是不是名将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