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赏识教育

 木香草堂 2018-12-02
话说赏识教育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摘要】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相信,失败源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少能力;只要加倍努力,就能弥补不足,他们把挑战看作学习的机会,看作一种动力,而不是威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认为上学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相信努力越多,能力提升越快。他们坚信,即使是天才,也要努力才能学有所成。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之类的打击时,成长型思维模式学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或者尝试不同方法。

【关键词】赏识教育;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学习过程

一、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其《幼儿才能开发》一书中说:“在孩子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在他们的双亲‘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想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所以说,孩子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人是如此,动物也是如此。现在我们一起先来看一则寓言。

有个人养了一头大黄牛。

这一天,他牵牛路过一个土坡,看到土坡前围了一群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也凑了过去。只见一个人在人群中吆喝道:“谁有牛敢跟我的牛比试比试?力大者为胜,以财物押赌,有没有敢的?

“不妨赌一次试试,”这人一边想,一边挤进人群,“来,我来跟你比!

于是两人都给牛套上车,在车上装了很重的东西,停在坡下。

黄牛主人手中拿起鞭子,厉声喝道:“喂,你这弯角的黄牛,待会儿我狠抽你这贱家伙几下,你就会把车拉到坡上去了!”黄牛听了,面现惊慌之色。比赛一开始,它费尽力气,却不能拉车上坡。结果,黄牛主人输了很多财物。那人又继续吆喝,邀别人来与他赌牛。

黄牛转头对主人说道:“你再答应他,继续赌一场试试。”

主人忿忿地说道:“还赌什么?都是你这笨牛,害得我输了那么多财物!还要赌, 难道想把我的财物输光了你才肯罢休?

黄牛很委屈,对主人说道:“刚才你在众人面前侮辱我、吓唬我,我心中害怕,所以感觉浑身无力。现在如果再赌的话,你不要用恶语伤我,而对我说:‘你是好大黄牛,天生神力,两只利角又粗又直。’我想会有好结果的。”

黄牛主人听了这话,想想也觉得有理,于是便把黄牛全身洗刷干净,头戴花饰,重新套上车,准备开赌。他大声对黄牛好言激励:“我那有着象征着力量的又粗又直的牛角的天生神力的黄牛哇,拿出你的威风,把这车重物拉上坡去,我将为你感到无比骄傲。黄牛听罢,顿觉信心百倍,气力倍增,发一声低吼,把那车重物径直拉上了土坡。于是,黄牛主人赢回了三倍的赌金。

上面这个故事,本是佛陀释迦牟尼为了说明“赏识”的作用,而讲给众比丘听的。释迦牟尼总结道:“畜生都爱听鼓励的话,何况人呢?”赏识教育在全国已是星星之势,我们期待它发展成燎原之态。

二、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我们知道,人除生理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比如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这些社会性需要从婴儿期就开始陆续产生和发展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需要的内容与层次就会更加发展,成为伴随人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赏识教育正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是一门艺术,片面强调智商是天生的,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反而会使他们变得脆弱、消极。正是这些不恰当的赞美,导致一部分学生相信天分是一种恒定的特质;人的智慧是一定的,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我们将这种称为“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种类型的人认为犯错误是缺乏能力所致,他们对此无能为力。他们对努力持否定态度;认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努力学习,有天分、智商高的人,即使不努力也能成功。因此,他们的自信心很容易受挫。与之相反一部分学生相信,失败源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少能力;只要加倍努力,就能弥补不足,他们把挑战看作学习的机会,看作一种动力,而不是威胁。我们将这种称为“成长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认为上学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相信努力越多,能力提升越快。他们认为,即使是天才,也要努力才能学有所成。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之类的打击时,成长型学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或者尝试不同方法。

我们曾对100名刚上初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试图观察思维模式对学生教学成绩的影响。刚上初中时,两组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差不大。随着功课难度的增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显现出更强的韧性。结果,他们第一个学期期末的数学成绩,超过了另一组学生。在随后的两年里,两组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们的学习方法、努力的程度、持之以恒的态度,正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三、我们既然认可成长型思维模式,下一个问题就是该如何培养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方法之一就是,给孩子讲一些努力奋斗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如果告诉孩子,数学家是天生的,他们就容易养成固定型思维模式;反之,如果强调数学家都很热爱数学,他们通过长期努力取得非凡成就,孩子就会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发现,称赞孩子聪明更容易使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如果表扬孩子聪明,他们就容易回避难题,倾向于完成简单的任务;如果称赞孩子勤奋,他们则会变得乐于挑战难题,并从中学到知识,在我们表扬孩子之后,又让他们完成一些有难度的题目,那些被称赞为聪明的孩子开始泄气,并怀疑自己的能力。相反,那些被称赞为勤奋的孩子即使面对难题,也不会失去信心。他们再一次完成简单问题时,成绩明显提高。方法之二就是,设置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课程中,学生要阅读、一篇题为《你可以使你的大脑成长》的文章。文中说,大脑就像肌肉一样,越用越强壮,学习过程能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通过这样的课程,许多学生开始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左右大脑的成长发育。许多失去信心、无法学习的孩子慢慢开始集中精神听课,还不时做做笔记。

告诉学生这些信息,不只是为了促进他们好好学习。人在智商、天分和能力上确有差别,但所有的成就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俞樾、季羡林、爱迪生、达尔文,都为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样,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勤奋工作和刻苦训练比智商更加重要。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的坎坷,培养孩子也是如此,从小到大不知要摔多少跤才能长大,每当孩子摔倒了家长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还是心痛地扶他起来怕他摔坏,或者是采取骂他连路都走不稳的态度,这当然要取决于家长自身了,我们希望家长和老师都来尝试赏识教育,欣赏赞扬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帮助他,让这些幼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玲木镇一.幼儿才能开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万全中学/周华

 话说赏识教育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http://yiluqingge.blog./archives/2009/20099811344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