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氏砭法——奇妙的经络排病走向

 武医同修 2018-12-02

  八月份一直忙着做九制芝麻丸,没时间刮痧,直到昨天得空给千岛湖的大姐刮完痧后,今天一早就奔老妈而去。刮好翻看朋友圈才得知今天是七夕情人节,也是我宁波姐姐的生日!好吧,择日不如撞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记录下今天老妈刮后特别的反应。

  老妈的咳嗽还没好,今天改变方案,不再整体刮痧,除头部外,从颈肩一直刮到肝脾的投影区域——重点肺、心、肝、脾、骨缝扣进去,刮透!

当刮到左侧颈动脉时,她说: 有触电般感觉——又痛又麻,特别是缺盆。用徐而和的手法,不紧不慢,不重不轻,造气、候气、催气,老妈惊呼——触电般的麻痛从骨头里透发出来,传到手臂内侧,我不敢懈怠,继续徐而和……老妈突然跳起来,触电般的麻痛从无名指尖出去了。

这种感觉稍纵即逝,所以抓住时机问清老妈麻痛的循经路线: 整个过程都是如触电般,先是在足阳明胃经的缺盆穴,大概三五分钟的样子透过锁骨传至手太阴肺经的云门、中府穴,再到手少阴心经的青灵穴,然后麻痛卡在青灵穴;我继续刮颈动脉,两分钟左右冲出青灵穴到手少阴心经的少海穴,麻痛又卡在这里约一分钟左右冲出少海穴到手厥阴心包经的郄门穴;麻痛卡在这里大约二十秒左右后,直冲手太阳小肠经的支正穴,然后斜传到手少阳三焦经的三阳络穴、外关穴、阳池穴……关冲穴,再从直尖出去。

当继续刮颈动脉时这种感觉就没有了。这个麻痛的循经路线实在太奇妙了,因为手上的三阴三阳经除了手阳明大肠经没有经过(但是源头却是足阳明胃经的缺盆穴),其它五条全有关系,所以我得赶紧记录下来,有待日后研究。

  缺盆穴:  胃,三焦,大肠,小肠,胆各经内外循行,多由此穴出入,储而不藏,水火燥湿无所不可。

中府穴: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之会,清肺泄热,排痰祛滞,宣肺。

青灵穴: “阳之精曰神,阴之精曰灵”,手少阴心经的经穴,东方青气(阳气)之灵,宁心安神,主治虚弱之症。

少海穴: 手少阴心经的合穴,宁心安神,本穴治病极为复杂,牵及多经之病,有好众症来归者,主治表里,虚实,寒热,及七情志意。

郄门穴: 手厥阴心包经郄穴,止痛安神,清营止血。治诸虚不足,吐衄,呕哕,“凡穴之名门者,以其司开阖也”。

支正穴: 手太阳小肠经络穴,通络舒筋,治手挛,颈痛,癫狂,目眩等。

三阳络穴: 三焦经居三阳经中间,三阳络为三阳经之络脉相互沟通之处,与“三阴交”、“地五会”命名之意相同,主治暴瘖,耳聋,四肢懈惰诸症。

阳池: 三焦经之原穴。 阳气来源于肾,通过三焦布化原气至各处,故得名,与阳谷、阳溪意义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