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

 蔚丽春 2018-12-02

书名:真实的幸福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美】

类型:社会心理学

笔记时间:2016-12-0413:36


积极心理学中的幸福


塞利格曼创立的积极心理学


背景:

在塞利格曼上任APA主席之前,APA被人的缺陷,即病因学、各种心理障碍,所占领,似乎看不到关于人类心理积极的方面。

其女儿有一天对自己的抱怨进行认真反省后,塞利格曼看到了她心灵深处的潜能,发扬她的优秀品质,而不是盯着她身上的短处。受此影响,塞利格曼决定改变自己,改变APA格局,将APA从因循守旧的“治疗”模式,逐渐引向防患未然的“预防”模式,着眼于了解和培养人的优势,增进人在面临困境时的心理弹性,以此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

幸福是主观的,但仍然可以测量。在心理统计学中,无法直接测量的变量称为【潜变量】。但积极心理学中,对于幸福,是通过各种成分去描述它,而不去定义它。

幸福的优势:

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幸福的人不仅寿命更长,而且更容易得到爱情婚姻方面的满足

幸福的特质:

必须具有跨文化价值

必须本身就有价值,而不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必须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从古至今,具有较强普世意义的六种美德:

【智慧和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

真实的幸福来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


习得性无助


理解: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挫折与不幸是终生、无法挽回的。

事实上,人们只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藩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悲观和乐观的思维方式。

无论现在你是悲观的人还是乐观的人,都有机会改变。因为如同【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一样,【乐观】这一品质也是可以习得。

每一种情绪都拥有四种成分:

感情成分-感官成分-思考成分-行动成分

所有消极情绪的感情和感官成分,都是令人厌恶的,这就会改变我们的意识,意识的改变就会导致我们的行为的改变。

生物进化中,那些强烈的消极情绪(如:恐惧、紧张等)促使人类活下的概率增加,那么是否只有消极情绪才对生存有帮助吗?对此我们将对幸福做进一步解析:

幸福但愚蠢


现象:一般,我们认为那些自我幸福感很强的人,都是那种不会思考、神经大条、没心没肺的人。同时,更多证据表明,抑郁的人虽然更悲伤,但思考和判断的正确性要高于幸福的人群。

结论:引导我们认为,幸福的人都是不会动脑筋的人

阿斯平沃尔的研究表明:

有幸福感的人要比没有幸福感的人能更好的做出决策。

它扩展了我们智力的、身体的和社会的资源,增加了我们在遇到威胁或机会来临时可动用的储备。

综合来看,积极情绪可以让我们换角度思考,脱离消极思维。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对我们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可以根据所需要处理的问题来建构情绪过程。

持久的幸福


快乐≠幸福:

快乐是短暂的,它易于获得且易于消退,在程度上更浅;

幸福却是持久漫长的,更像是人的一种状态、心境,生发于内心更深处

幸福的公式:

H=S C V

H=持久的幸福  S=幸福的范围  C=生活环境  V=影响幸福的可控因素

也就是说,持久的幸福,是由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和影响幸福的可控因素共同决定的。

脑神经具有可塑性,很多幸福的特质可以通过长期的改变来实现。

幸福的范围:

范围限制一:

基因的不同决定了50%的人个特征的不同,即:

我们幸福与否,一半由不可控的基因所决定,另一半则由诸多可控的因素决定。

范围限制二:

对幸福的适应。“得寸进尺”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感,但往往是一时的,因为我们会因为不断的“得寸”而变得适应,一旦适应了“得寸”,“得寸”所带来的幸福感就会消散。因此,“知足常乐”才是保持幸福的好的状态。

结论:个体的幸福感有范围差异(S),但生活环境(C)和可控变量(V)则可在许可的范围里尽可能地提高你的幸福感。

生活环境:

影响幸福感的生活环境因素有:

金钱——是幸福很重要的基础,但仅限于是基础,而不是全部。进一步而言,人们对金钱的态度更影响他们的幸福状态。

婚姻——真正遇到合适的人选时去结婚的婚姻更可能是幸福的,而不是仅仅满足社会规范的需要,勉强和一个没有深刻感情联系的人结婚。

社交——在中国环境下,内外向与是否拥有知心朋友并无直接的关系。但拥有知心朋友却是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标。

消极情绪——常有消极情绪的人并不代表他的积极情绪非常少,只是比一般人少了一点。这就暗示了,通过其他变量的改变,即使有一些消极情绪也可以提升幸福感。

健康——研究表明,健康和幸福感只是有着很小的相关,真正影响我们的是对自己健康状态的认知。

宗教——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少违法乱纪、婚姻更幸福、更健康也更长寿,宗教对人的幸福感有着正面作用,且这种正面作用是多方位的: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有更多的助人行为(布施)、会更努力地投入生活(正念),给人以希望感和正义感等。

沉溺于过去

积极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在人的消极情绪上并无定论。

当遇到负性事件时,前者认为情绪溢出之后会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到原有边界内;后者认为消息情绪会长期影响人的人格。

感恩

如何学会感恩之一:写一封感恩信,一定要多些、花心思;然后将信内的内容当面读给他听,读时一定要慢慢的、真诚的读,眼睛看着对方,留给对方反应时间。

如何学会感恩之一:在未来两周内,每晚睡前留出一定时间,回想过去一整天发生的事儿,把它写下来。然后另起一行,写下你生命中指的感恩的五件事。

宽恕

只有宽恕才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以积极的姿态处理创伤。

长期的消极情绪会损害人体的心理功能和免疫系统,对此,不应是刻意压抑消极情绪,相反,应该给予自己充足的时间来面对和消化受到的伤害,以此来缓冲消极情绪。在此期间,消极情绪对我们而言,是必要的,不应去逃避。

如何宽恕:

R:回忆,recall。以客观的方式去回忆伤痛,尽量不过度使情绪介入

E:共情,empathize。换位思考,对方为什么要伤害你

A:利他,altruistic。回想以往你伤害过的人,最终很多人原谅了你

C:承诺,commit。告诉他人自己选择了宽恕,甚至可以写下“宽恕承诺书”

H:坚持,hold。提醒自己选择了宽恕,通过重读“承诺书”来坚持自己宽恕的承诺

悲观VS乐观

认知学派的心理治疗大师埃尔伯特·艾丽斯秉承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了一个人的情绪。

对幸福的追求也是如此,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在解读同一件事时会有很大差别(认知风格),而这样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的情绪,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同的幸福状态。

关于乐观的评判指标:

时间维度上的永久性

如果发生了不幸的事,悲观的人认为这样的事是“总是”发生,“永远”都这样,将其归因到人格特征上;乐观的人认为这样的事是“偶尔”发生,“碰巧”这样。

悲观型(永久的)乐观型(暂时的)

eg:考试不好,我一无是处我只是一次没发挥好

eg:我妈总是说我比邻居的孩子差我妈今天心情不好

面对成功,悲观的人总归因于暂时的因素,比如运气、环境等;乐观的人则倾向于归因于自己长期的人格特质。

悲观型(暂时的)乐观型(永久的)

eg:考试好,这次运气真不错我就是有这样的实力

eg:击败对手是因为对方状态不好是因为我本来就很强

空间维度上的普遍性

遇到挫折时,悲观的人将其归因到普遍的问题上,容易自暴自弃;

悲观型(普遍的)乐观型(特定的)

eg:北京所有的路都很堵西三环很堵

eg: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小明不喜欢我

时间上的永久性维度,决定了一个人多久会放弃。对挫折永久性的解释,会造成长期的无助,而暂时性的解释则会帮助其迅速恢复;

空间上的普遍性维度,决定了挫折在多大范围内会造成影响。

无望VS希望

希望的分数=普遍性好事的分数 永久性好事的分数

无望的分数=普遍性坏事的分数 永久性坏事的分数

如何将悲观变为乐观,将无望变为希望——艾丽斯的ABCDE五步法:

A: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可以说现实的事件或预期将要出现的负性事件。

B:想法,belief。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后果,consequence。由我们的信念和观念引发的情绪和行为。

D: 反驳,disputing。是一个用合理的信念驳斥、对抗不合理的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的信念。

E:激发,energization。在成功辩驳或新的经验后所受到的激发。

使用案例:

A:我面试没有得到面试官大BOSS的认可。

B:我很差劲。

C:变得很消沉,感觉自己很渺小,小到没有存在感

D:并不是我很差劲,只是大BOSS的面试题全都是纯粹的逻辑题,而又让我在短时间内回答,其实大BOSS并没意识到我很差是并不是因为逻辑差,而是反应慢了点。而且不是我的主场,没有太多面试经验,比较紧张。

E:感觉好多了,多多积累面试经验,清楚面试当场的真实情况,感觉自己一定可以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五个步骤里,D步其实是对问题的一个分析过程。

其中主要运用到四中方法:证据-挖掘其他可能性-暗示-转移:

证据:反驳悲观想法最有效的方法是拿出证据,用事实去证实或者证伪你的观点。

挖掘其他的可能性:生活中的事往往不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要找出其他原因。

暗示:去灾难化(deca tastrophizing),把事情可能引发的最坏的结果想一想。

转移:世界上的事情分为两种:可控的-不可控的,消极思维容易忽视可控的(自己努力的),因此要转移到可控的事件上。

幸福的情绪成分

幸福有两种不同的情绪成分:

愉悦(pleasure)——具有强烈的感官和情绪特征(兴奋、高潮等),生理上的满足

满意(gratification)——来自内心更深处,心理上的成长

愉悦Pleasure

身体上的愉悦——身体感官上的愉悦,需要不断的新刺激来满足

高层次的愉悦——拥有身体愉悦的所有特质,往往不来于直接的刺激,而是源于复杂的认知活动

增进愉悦的三个方法:

习惯化,habituation。愉悦会被适应,一旦适应后幸福感就会消散,这本身是一个习惯化的过。因此我们要平分让我们感到愉悦的事物,找出继续产生愉悦的时间间隔,避免自己产生习惯化。

品味生活,savoring。

五种品味生活的方法: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有意识的记住该场景,或保留纪念物

自我赞扬,告诉自己很多人在乎你

正念

专注于一件事,并感受它

正念,mindfulness。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

有意识的觉察(On Purpose)

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

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

意识不在虚拟的思维世界里发散,而是专注于现实的事物。

满意gratification

满意的一种体现:心流体验(flow)——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表现为,经常忘记时间,全情投入,期间不在乎甚至感觉不到劳累、解饿、不适。

满意的获得需要我们拥有技术、耐心和努力。虽然可能会失败,但过程依然是一种成长和积累。

六种普遍的美德

【智慧和知识】-【勇气】-【仁爱】-【争议】-【节制】-【精神卓越】

靠近美德的途径/方法/手段所需具备的条件:

必须是一种心理特质,应该在不同的情景中长期存在

本身具有价值,能带来好的结果

通往【智慧和知识】的途径:

好奇心、对世界的兴趣——主动追随新奇的事物

喜爱学习——总是对某方面的知识极为渴望

理性思维、判断性思维、思想开放——根据信息客观判断情况,作出合适的选择,且善于吸纳不同的意见

创造性、小机灵——能运用拓展性思维而非习惯性思维去解决问题

社会智慧、个人智慧、情商——对自己及他人的认知,并作出恰当的反应

洞察力——智慧优势的最高层面

通往【勇气】的途径:

勇敢——直面自己的恐惧情况,不逃避,能够挑战自我和环境

毅力、勤劳——有始有终,承担责任且无怨无悔

正直、真诚、诚实——在和自己利益作对时,能够保持自我

通往【仁爱】的途径:

仁慈和慷慨——对他人有善心、善行,帮助他人时能全力以赴,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爱与被爱——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包括友情、爱情和亲情。

通往【正义】的途径:

公民精神、责任、团队精神、忠诚——同时可以尊重权威,不盲从

公平和公正——在现实中、在大众面前能够秉持

领导力——能够保证团体的正常运行,考虑全局,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

通往【节制】的途径:

自我控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谨慎、小心——三思而后行

谦虚——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不与他人过度争辩,相信事实胜于雄辩

通往【精神卓越】的途径:

对美和卓越的欣赏——生活中能够发现美,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能去欣赏

感恩——懂得欣赏自己和他人,懂得珍惜

希望、乐观、展望未来——几乎为直觉上的相信,相信事情会变好

灵性、目标感、信仰、宗教——对人生意义、宇宙等终极命题的坚定信仰

宽恕和慈悲——用宽恕和慈悲去感化他人,给别人带来积极影响

幽默——不是小丑的演出,而是一种乐观和豁达

热忱、热情、热衷——充满活力,不仅自己有能力,还能感染其他人

对待工作

工作-职业-事业

【工作job】-【职业career】-【事业calling】

大部分工作都可以成为事业,只要你可以投入并乐享其中,关键在于态度。尝试在工作中施展你的优势,更容易让工作成为你的事业。

对待婚姻


爱与被爱的能力


社会心理学家哈赞(Cindy Hazan)认为,爱有三种:

第一种,给我们舒适、接纳和帮助,并能提升我们的信心,给我们指导与方向

第二种,是爱依赖我们为生的人,如父母对子女的爱

第三种,浪漫的爱,放大对方的有点,缩小对方的缺点,如情侣之爱

婚姻包含以上三种爱,也是为何婚姻能够提升人的幸福感。

依恋理论


心理学家艾斯沃斯将婴儿的依恋划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表现为,与母亲在一起时,将其视为“安全基地”,以母亲为中心主动去探索环境。偶尔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

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

表现为,会自己玩但不会和母亲互动;母亲离开时,没有明显反应,对陌生人也是一般冷淡;母亲回来后,像是没看见一样。

焦虑-矛盾型依恋,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表现为,母亲离开前显得很警惕,母亲离开时非常苦恼、季度反抗,大喊大叫,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

回避型和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属于稳定型依恋。

以上三种类型并不限于婴儿,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其中类型中的一种依恋。

对待孩子


教养三原则:

积极情绪可以建构孩子的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身体资源,使孩子长大之后可以立足于社会。

鼓励孩子的积极情绪,让积极情绪处于良性循环中。

要同等对待孩子的优势和缺点。

建构孩子的幸福感:

1、与孩子一起睡

2、游戏与玩具——同步游戏(synchrony games);购买玩具也要根据同步游戏设定规则

3、少对孩子说“不”——否定词以为着边界和规则。要鼓励孩子自主勇敢的探索世界

4、表扬和惩罚——二者都是必要的,要注意使用方式:

要在孩子真正成功的时候给予表扬

表扬的程度与他的成功相匹配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为什么惩罚他,说清楚原因

在排解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惩罚他

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

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可以不适用惩罚

5、化解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

6、睡前活动——讲故事等互动

7、与孩子达成交易——不能滥用,通过谈判的方法来解决孩子的负面行为

8、新年计划——在每年的最后一天与孩子一起制定新年计划,年中的时候检查执行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