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眼区分秦俑和汉俑,方法拿走不谢!

 青木森森 2018-12-02

“汉承秦制”自然也包括艺术品的制作在内,有人认为,汉俑的陶塑艺术直接受到秦俑艺术的影响。秦俑和汉俑虽然在取材于现实适度夸张和绘塑结合的制作方式上有诸多相同之处,然而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汉俑在承接秦俑的塑造手法上另有侧重和发展。多种因素导致了秦汉俑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那么怎样才能一眼就识别出秦汉俑的差别呢?

一眼区分秦俑和汉俑,方法拿走不谢!

秦 立射武士俑 陶质 高187cm 秦始皇陵东侧一号兵马俑坑出土

由“汉承秦制”作为一个切入点,似乎已经成为研究秦汉艺术的永恒规律,汉俑和秦俑在艺术上的异同同样成为一个无法绕过的学术话题。直观来看,秦俑和汉俑首先在体量上显现出了巨大差距。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实际身高基本在170cm至181.5cm之间,而汉兵马俑的实际高度一般在50cm至60cm左右

一眼区分秦俑和汉俑,方法拿走不谢!

西汉中期 兵马俑 灰陶 高者54cm 低者25cm 1984年冬发现于徐州市郊狮子山乡狮子山村

杨武站说:“汉俑跟秦俑最大的区别就是汉俑体量较小。体量小的话首先在用工和用料上的成本就会减小。另外,汉代的俑基本都是用模子将身子和四肢做好,到细节部分再进行绘画,这样的制作过程,相比秦俑一个个进行塑造,会稍微快一些。”

一眼区分秦俑和汉俑,方法拿走不谢!

汉俑体量较小是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汉初提倡节俭,对于陪葬的俑相比秦代自然会缩小比例,根据目前出土的汉俑实物来看,汉俑的普遍体量基本是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

一眼区分秦俑和汉俑,方法拿走不谢!

咸阳杨家湾汉长陵陪葬墓 汉兵马俑 现藏咸阳博物馆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汉俑实物在人物神态上,似乎都与秦俑有着微妙区别。以兵马俑为例,秦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由于每个陶俑的装束和神态都不一样,所以秦兵马俑素来有“千人千面”之称。基于此,有人将秦俑的审美特性定义为写实,将汉俑的审美特性定义为写意。

一眼区分秦俑和汉俑,方法拿走不谢!

西汉 塑衣式彩绘男侍俑 现藏汉阳陵博物馆

杨武站认为:“秦俑和汉俑都是写实。只是秦俑更侧重于‘塑’,而汉俑更注重‘绘’,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哪个朝代的俑,都无法脱离当时的现实。包括俑的色彩搭配、服饰特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俑的风格不可能是凭空想象的,它一定是从现实里抽取一部分再去想象。从这个层面来说的话,秦俑和汉俑都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创作。”

一眼区分秦俑和汉俑,方法拿走不谢!

西汉初期 彩绘陶射俑 灰陶彩绘 高51cm 1950年出土于陕西咸阳韩家湾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秦俑和汉俑虽然都基于现实运用了夸张和提炼的艺术表现手法,但是两者夸张和概括的程度却是明显不同的。阳陵汉俑中有一位跨马披甲的老妇人,被称为“夕阳余晖下的巾帼英雄”。在这位老妇人的塑造上,制作者采用了特别大胆的夸张手法,使之鼓如半个皮球,而她的眼睛则被挤到一线沟里去了。像这样大胆的夸张手法,在秦俑里还尚未发现。

一眼区分秦俑和汉俑,方法拿走不谢!

西汉 彩绘跽坐女俑 陕西省汉阳陵陪葬墓园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杨家湾出土的汉俑是西汉早期的代表风格,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汉俑基本都是着衣式的。着衣式汉俑非常华丽,身体是陶质,加有彩绘,四肢是木质的,所穿服饰皆为有机质,至于兵马俑一般都会身着用皮革制作的铠甲。”杨武站说。

一眼区分秦俑和汉俑,方法拿走不谢!

西周晚期 木俑 梁带村502号墓出土 现藏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着衣式陶俑指的是装有木质手臂、身着丝麻或者皮革之类有机衣物的陶俑。因为衣物难以保存,现存的着衣式陶俑基本呈裸体状,所以也成为“裸体俑”。着衣式陶俑表面有彩绘,面部和躯体为橙红色、灰色或者黑色,头发、眼睛等为黑色。这类陶俑是西汉帝陵中独有的陪葬品,其他各个时期的陵墓中至今都没有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