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道菌群研究只测微生物多样性?那你就OUT了(上)

 zhaozhaozhao3 2018-12-02

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受到科学家的重视,之前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包括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及宏基因组等,分析人类粪便样本肠道微生物群落及代谢途径建立潜在的序列及功能文库。

尽管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和揭示与疾病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但这些方法对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肠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却探索的并不深入,换句话说并不能直接反映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及与宿主的互作关系。

而代谢组学技术能够更直观、更直接的去分析肠道菌群及宿主的代谢情况,我们可以更加直接的检测到肠道微生物的哪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宿主细胞和组织并且是怎样影响宿主的代谢活动的。

截止到目前,胆碱类物质包括三甲胺氮氧化物(TMAO)已经被报道过参与肥胖、脂肪肝、非酒精性肝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致病过程。胆汁酸被报道在肝癌、葡萄糖代谢、肥胖、二型糖尿病和炎症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酚类物质则与炎症性肠炎和体重减轻密切相关,短链脂肪酸则可以促进健康代谢,该类物质的失调会导致二型糖尿病、肥胖、炎症和过敏反应。


下面小编就分享给大家几篇高分文章,借鉴一下前人的思路:


抗菌剂CSA13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及代谢变化抑制梭状芽胞杆菌的感染


试验方法:微生物多样性(16S)、非靶向代谢(LC-MS)

样本来源:小鼠模型粪便

主要思路:

第一步:通过16SrRNA测序,分析CSA13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得到多个菌群丰度受到该药物的影响,CSA13提高了消化链球菌的丰度并且抑制了梭状芽胞杆菌如下图:

第二步: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对自身代谢水平的影响,发现药物处理后内源性大麻酚类物质及抗炎物质显著升高,如下图(左)

第三步:为了验证筛选出的这些代谢物对梭状芽胞杆菌的抑制作用,用筛选出的四类有益化合物处理小鼠,能明显抑制梭状芽胞杆菌的感染,如上图(右)。


脲酶在肠道菌群失衡及克罗恩病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背景:很多研究结果显示N代谢在肠道菌群失衡、克罗恩病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的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N代谢及氨基酸合成相关的几个信号通路在克罗恩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出现了富集的情况。

试验方法:微生物多样性(16S)、非靶向代谢(LC-MS)

样本来源:人(共116例)粪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