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tDNA检测在癌症早筛和治疗中有哪些作用?

 成靖 2018-12-02

肿瘤的活检一直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在临床上我们目前使用的癌症诊断金标准就是肿瘤的组织活检,但是相对而言,有些癌症患者并不适合进行肿瘤的组织活检,同时肿瘤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疾病,因此考虑到肿瘤发展的连续性,组织活检可以提供的实时的变化就更少一些。


近些年来,液体活检,尤其是那些使用不含细胞的活检血浆中的DNA (ctDNA)的方法,正迅速成为标准肿瘤活检的重要微创辅助手段,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法。

 

外周血的液体活检方法包括分离从肿瘤进入血液的循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释放的膜包裹的外泌体,以及凋亡或坏死的肿瘤细胞释放的无细胞DNA (ctDNA)

 

那么ctDNA检测在癌症早筛和治疗中到底有哪些作用?

 

早期癌症筛查

 

液体活检(包括ctDNA检测)可以通过血液等检测在健康的、无症状的人群中早期发现癌症,这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技术。最近的2项研究分别在鼻咽癌筛查和常规的8种肿瘤筛查中使用,灵敏度和总体的特异性都超过了98%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滴血癌症早筛”是完全可行的。同时ctDNA检测可以实时检测癌症的发生风险,可以和全基因组测序相结合,一个可以实时的检测癌症发生的情况,一个则可以了解家族遗传和正常的癌症发生概率(比如原癌基因P53和乳腺癌BRAC基因检测等),相结合之下将会更好地帮助我们预防癌症。

 

癌症诊断和癌症分子图谱

 

在为癌症患者选择疗法时,进行肿瘤的分子图谱是最基本的。而如果只是简单的通过血液即可对癌症患者进行分子图谱分析,那么相对于肿瘤组织活检而言,不论是成本还是可接受度都会更高。

 

对于无法进行肿瘤活检的患者(这部分患者约占整体临床患者的1/5到1/4),ctDNA检测在初始分子检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治疗选择的ctDNA检测会越来越多地作为重复侵入性活检的替代方法,指导这些患者的治疗决策。

 

而与此同时,对于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法后的重复或连续检测,微创ctDNA分析相对于重复侵入性肿瘤活检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在样本的获取和分析上面的成本都更低。

 

癌症治疗效果跟踪

 

虽然ctDNA水平在不同的患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个患者的ctDNA水平与肿瘤负荷和治疗效果的变化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当肿瘤细胞死亡导致ctDNA释放增加时,ctDNA水平可能会在治疗开始后短暂升高。然而,在治疗开始1到2周后,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的ctDNA水平急剧下降。


在某些方面,ctDNA的变化在预测治疗效果方面要优于标准肿瘤标志物。


这也是ctDNA可以在临床上用作癌症治疗效果长期跟踪的一个重要原因。

 

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性检测

 

每个癌症患者其实都是存在着不同的差异的,而这些差异就可以很好地通过ctDNA的检测来进行判断。而对于患者而言,用药之后的耐药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这也是ctDNA检测一个很重要的应用领域。

 

ctDNA分析具有识别多种并发耐药机制的潜力,可以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克隆动力学 (存在于原始肿瘤克隆中,因此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以灰色表示,耐药亚克隆改变以其他颜色表示)

 

当我们使用一种药物时,可能有极少数的癌症细胞本身。就对这种药物存在抗性,随着治疗的进展,大量不能耐受药物的癌症细胞被杀死,这个时候可以耐受药物的癌症细胞就会不断地生长,从而使癌症复发。


而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变化,仅仅靠肿瘤的组织活检很难完成这样的检测,但是液体活检就可以通过连续不断的检测早期发现这些癌细胞,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术后复发检测

 

癌症的复发是一个令人悲痛又惋惜的事情,目前来说,实体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依旧是手术,目前还无法在手术后立即确定哪些患者含有残余病灶,而任何一个残留的微小的癌细胞病灶都可能导致癌症复发。

 

在已有的研究中,术后ctDNA检测可以预测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的残留病灶和肿瘤复发。这使得ctDNA成为很有潜力的术后管理策略。

 

目前来说ctDNA检测已经可以帮助癌症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治疗癌症,而在未来,ctDNA必将成为癌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由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研究院刘韬翻译,汪鹏整理,文章最终解释权和图片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

Application of Cell-free DNA Analysis  to Cancer Treatmen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