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病的本质就是试错,错误率达三分之一,做自己的医生才最靠谱

 感通天下 2018-12-02

中国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纳米医学研究所所长,纪小龙教授,写了一本很有争议的书,名字是《不治就能好的病》,里面列举了很多常见病,比如说胃炎、肩周炎等,都是属于不用治,可以自己调养好,治了也没什么效果的病。他还有一个观点,非常刺激我们的神经:现在医院的门诊,有三分之一的误诊率。

 

很多人看到这个误诊率,觉得不太可信。其实,以纪先生之身份地位,他不需要沽名钓誉,没有说假话的必要,而且这种事是无法造假的,因为医院有大量的数据,一查就知真伪。那纪先生的观点权威吗?用他的话说,病理科医生,是医生的医生。医生要给病人诊断结论,必须依靠病理科的结果,病理科医生观察的切片,是从患者身上取下来的组织,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其准确率比查血、拍片等更高。纪先生的观点,应该更接近真相。

 

西医如此,中医又如何。中医的诊断,没有仪器帮助,全靠望闻问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一个相当吃经验的技术活儿。经验是从哪里来呢,就是从不停的试错中来。青年中医板凳凉,白发中医门槛破。从一个新生青年中医,到一个知名的老中医,这里面需要积累几十年的经验。

 

这些经验,有正确的,自然也有错误的。中医诊断,它不像西医那么准确,不准确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它不用很精确,所以不太会误诊,你去看不同的中医,诊断的结论都大致相同。坏处是,因为诊断不精确,所以很难精准治疗。不同医生的诊断结论大体差不多,但治疗方案往往有大区别,因此治愈率是个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科普讲座里提到,现在的疾病,与病因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也不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关系,而是多对多的关系,就是说变量很多很杂,很难找到准确的病因,找不准病因,病就很难治愈。治病就是不停的尝试。

 

韩启德院士,曾在上课时问自己的学生:肚子疼,去医院挂什么号?多数同学认为挂内科,院士说:“错”。他进一步解释到:按医院一般规定,肚子疼,一律先去挂普外科号,肚子疼归外科管。等你到了外科,医生惯例问你腹部什么地方痛,然后用手压那个地方,问你痛不痛;再突然把手放开,再问你痛不痛,如果答复都是否定的,那好,不归外科管,去内科。

 

到了内科,会让你去消化内科,消化内科医生看了,会让你先去做个心电图,首先要排除一下心脏病,因为心肌缺血也会表现为肚子疼,如果心电图比较复杂,得请心内科医生过来看看;如果是女同志小腹部痛,那得去妇产科看一下;妇产科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很可能会让你去骨科看一看,因为脊柱问题也会表现为腹痛。骨科大夫会让你去拍个CT,如果没有问题,那就回普外科去。这样转一圈,半天时间没了,又回到了普外科。

 

看看这个过程,就是不停的试错。花钱花时间,不去说它。问题在于,这样试错,最后可能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答案。肚子疼,经过一系列的排查,最后又回到了普外科,这只是找准了科室,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诊断准确,实际上肚子痛的原因,可能有几十上百条,医生只能是首先,选择一条他认为最有可能的方向去治,有可能治好了,也可能没治好,这个过程,同样是在试错。

 

说这些,不是要挑拨医患关系。因为这并不是医生的错,大多数医生,都是合格的医生。专业水平合格,人品道德也合格。出现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医生并不真正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他也不知道病人的身体,曾经经历过什么。医生诊断,仅仅依靠仪器,容易出现误差。

 

凡事讲合作,合作才能共赢,治病需要病人和医生的紧密合作。病人需要非常了解自己的身体,并大致知道相关原因,去看医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诊。如果病人自己不知道原因,医生更加不可能知道。现在有一个常识,凡是大病、重病,需要动手术的病,没有经过三家以上的大医院确诊,不要开始治疗,因为很有可能出错,这样误诊的新闻,已经不少见了。

 

上面说的还只是常规思路,较好的方式是,自己当自己的医生,自己给自己做健康管理。当你养生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你完全可以不需要医院,也不需要医生。有句俗话,母不学医为不慈,子不学医为不孝。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什么是成年人最值得学习的,那一定是健康。即便不能成为专业医生,至少确保自己和家人,能够一生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