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世文明史18

 昵称641652 2018-12-02

三、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东晋南朝时,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冶铁方面,扬州的梅根冶(今安徽贵池东)、荆州的冶唐山(今湖北武昌东南)、丹阳郡的铁岘山(今安徽当涂东)等,都出产丰富的铁矿,是冶铸的主要场所。此外如剡县三白山、武昌白雉山、新兴(今湖北鄂城南)冶塘湖等,亦颇有名。梁武帝时,堵塞浮山堰缺口,用铁达数千万斤,足见产量之高。冶铸技术也大为进步,已掌握了熔合生铁与熟铁的“灌钢法”,即把生铁与熟铁混杂起来冶炼。

生铁熔点低,含碳量高,渗入熟铁后,取出反复锻炼,就成了优质钢。上虞(今浙江东北)炼钢师谢平与官府炼钢师黄文庆,造出的刀剑“穷极精功,奇丽绝世”,并称为“中国绝手”(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665)。在纺织业方面,养蚕缫丝的水平大见提高,豫章等地一年蚕四五熟,永嘉等地一年8熟。豫章一带的妇女,有“夜浣纱而旦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隋书·地理志》)。荆、扬二州更是“丝绵布帛之饶,复衣天下”(《宋书》卷54《传论》)。造纸业也很发达,掌握了压光和染色技术,除麻纸外,又能造出赤纸、缥红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其中藤皮造的藤角纸质地最为优良,而且发明了用染潢治书,用以防止纸张被蛀。纸的产量也很高。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一次就送给谢安9万多张。除此之外,煮盐业、造船业、制瓷业、油漆业等,均比以前有了发展。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商业的繁荣。当时南方的重要商业城市有建康、江陵、会稽、余杭、成都、番禺(广州)等。建康为六朝之都,城东西南北周长20多里,“城中二十八万户”(《太平寰宇记》卷90引《金陵记》),每户5人计,则有140万人。城内有四个大市,仅秦淮河北,就有大市和小市十余处,“贡使商旅,方舟万计”(《宋书·五行志》),成为各地贸易中心。此外,成都水陆辐辏,既是全国的绵织中心,又是西南的贸易中心,资财百万的富商豪贾,经常出没于此。番禺为对外贸易的中心,南洋各国的商船,每年数次、十余次地往还于此。中国商人多以丝绸、铁器等换回南洋的珍珠、玛瑙、珊瑚、琥珀等奢侈品,再从转卖中获取厚利。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即中原地区。《尚书·禹贡》将全国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即九州,又根据土地的肥瘠程度,将九州按次分为九等:

雍州……上上;徐州……上中;青州……上下;豫州……中上;冀州……中中;兖州……中下;梁州……下上;荆州……下中;扬州……下下

这九州之中,从第一等雍州至第七等梁州,都在北方。而南方的荆、扬两州,则处于最后两位:地广人稀,生产落后,有的地区甚至处于尚未开发的原始状态。从远古直至秦汉,一直是南贫而北富。南方的生产力远远赶不上发达的北方中原地区。孙吴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南方的经济仍然未能赶上北方,经济重心还是在北方。

东晋南朝时,北方连年战乱,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南方则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中原人民大批南下,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与耕作技术。南北人民在生产战线上大会师,两支生产大军辛勤地开发着江南,农业、手工业与商业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二三百年间,逐渐改变了南方的落后面貌,把江南地区建设成“良畴美拓,畦畎想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陈书·宣帝纪》)的优美胜境。原属最末两位的荆、扬二州,更是“氓庶繁息”,“余粮栖亩”,“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号称“东南之极盛”(《宋书》卷54)。

南方的生产力逐渐赶上并超过了北方,全国的经济重心则逐渐从北方移向了南方,终于改变了过去南贫北富的状况。全国统一后,江南的经济,更跃居全国首位。唐朝时,数全国的财富,便有“扬州第一,益州第二”的说法。唐代文学家韩愈认为:“当今财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送陆歙州诗》序),江南地区成了全国的物资仓库。

南方经济的发展,东晋南朝是一个重要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