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uzuki百公斤放大(API:Lanabecestat)

 啊鲁通 2018-12-02

这是一个关于Lanabecestat放大的工艺,中间应用到了suzuki偶联构建C-C键。这是一个suzuki反应经过长期改进的好案例,值得好好消化吸收。

API是用来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阿斯利康)

最开始开发的是工艺A, 工艺相当不robust,需要繁琐的洗涤除去樟脑磺酸钾,使用固相负载除Pd从正丁醇反应溶剂置换成正丁酸乙酯也具有一定难度,结晶过程不可控。由于这些不稳定因素,导致最终产品质量不稳定,数量上也无法放大。

 

2015年开发了工艺B,用于三期临床供应。高通量筛选对硼酸,卤代烃,Pd,碱,溶剂,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参数为,1.05eq的硼酸,1.0eq溴化物,Na2PdCl4 3-(-叔丁基膦)丙烷-1-磺酸(DTBPPS) 磷酸钾,乙醇,70°C2015-2017年,生产了15批,供应了500kg

 

但是该工艺在芳基硼酸上有较多问题,包括测试,处理,加料三个方面。硼酸加料不足,反应不完全,加多了,又生成了过度偶联杂质3。两种情况下,API都无法达标,所以芳基硼酸的加料量成为了核心工艺参数,并且范围极窄,现对于卤代烃±0.02eq。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对API的影响是致命的。研发人员考虑一般工厂波动在±0.04eq,而0.02eq明显过于严格,这个对于未来持续放大,有明显的质量风险。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在芳基硼酸的含量定量上,也存在准确度的问题,尤其是2a2e的比例问题对分析定量造成干扰。在投料上,单一投2a或者2e也无法获得一致的标准。

芳基硼酸有问题,那么考虑芳基硼酸酯:2b2c2d

最终2b被做原料,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酯水解很快(红外)

2.硼酸酯是单体,可以结晶,assay可以测量,在投料准确度上远高于芳基硼酸

3.制备过程只需要在原来硼酸制备过程硼酯化进行简单地修改

4. 反应的整体情况不亚于用使用芳基硼酸的反应

 

二乙醇胺硼酸酯,对于硼,是四面体结构,空气中稳定,远高于芳基硼酸,并且可以直接用来进行suzuki偶联。在确定完新型原料后,重新进行高通量筛选,确定条件为:Pd(AmPhos)2Cl2 0.15%),硼酸酯的量可以达到±0.05eq而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

经过修改,原料的投料量可允许范围大于工厂操作的波动范围,从而投料量不再是核心工艺参数,降低了芳基溴杂质以及过度偶联杂质3对产物质量的影响。

 

从芳基硼酸变动为芳基硼酸酯,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反应时间延长了,对于筛选的催化剂都观察到了此现象。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时间太长,会出现非Pd参与的产物水解,生成杂质4. 该杂质受温度和时间影响,虽然可以通过将温度从70°C提高到80°C,并且降低反应时间,但是还是增加了工艺风险。

为了让工艺更加的robust,必须明白反应降速的原因

考虑到三种情况:

1. 芳基硼酸酯是活性成分,本质上活性较低

2. 芳基硼酸是活性成分,芳基硼酸酯水解比较缓慢

3. 掉下来的二乙醇胺,影响Pd的活性

 

研究表明,在反应条件下,2分钟内,芳基硼酸酯可以水解成芳基硼酸。考虑到水解释放出二乙醇胺,并且有报道二乙醇胺固载可以作为除Pd试剂,因此考察添加实验。

研究表明,加入1eq二乙醇胺,反应速率明显降低

标准条件,90分钟反应完毕。加1eq二乙醇胺,反应速率明显降低,240min反应完毕。作者推测可能中间络合可能存在一个平衡,通过加入Pd,可以降低DEA对活性Pd的影响。实验验证表明,加入Pd以后,速率和原来一致,该实验证明了胺对Pd的活性有削弱作用。

 

最终条件:

工艺对比:

从流程图上对比,ProcessC相对A进行了大量的简化,更加的robust

1. 从流程图可以看到,将反应溶剂由正丁醇替换为乙醇,避免了较高沸点溶剂(正丁醇)置换;

2. 反应完直接析固体,避免了反复洗涤樟脑磺酸钾

3. 降低Pd使用量,减少了反复除Pd过程

4. 结晶过程简单可控

 

20184批生产了250kg API

总结:

1. 该工艺开发从20142018,工艺研究无止境,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工艺。前期靠快,能满足质量即可;越往后面临床后期以及商业化,工艺就要稳定,robust,经济,环保。不同的公司,不同的目的,不一样的玩法。撇开工艺开发目的谈优化程度,就是耍流氓。

2. 文中suzuki反应是最常见的一类反应,之所以会获得诺贝尔奖,就是有大量的药物生产需要用到它,基本上它的出场率极其高,所以掌握suzuki放大的基本问题,是一个成熟的工艺研发人员应该具备的。

3. 这里面工艺的优化中,一开始正丁醇作溶剂,然后置换,非常地费劲。溶剂是化学合成和工艺的重中之重。选的好,后处理会非常的流畅。工艺研发人员一定要有一个统一溶剂的思维,尽量反应溶剂和结晶的溶剂要统一。如果不统一,就要涉及到溶剂置换,遇到沸点较高的就更麻烦了,还有浓缩终点可能要增加溶残检项,极其影响到PMIrobust。所以一旦发现反应溶剂和后处理溶剂不统一,尽量想办法让它们统一起来,换掉反应溶剂或者换掉后处理方式,最高效。

4. Suzuki反应里面,由于使用芳基硼酸而导致工艺不合适的案例也有一些(见链接:suzuki偶联生产实例(优化,工艺,除杂,除Pd)),最终替换成了芳基硼酸酯或者其他的硼酸盐,如果将来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许可以试试这种方案,看看会不会有所改进。

5. 做工艺的时候,比较难得部分就是确定核心工艺参数。这里面工艺A,芳基硼酸的量是核心工艺参数,只能达到波动±0.02eq范围,操作起来比较麻烦,通过更换原料方式,达到了±0.05eq,从而投料量不再是核心工艺参数。可以说核心工艺参数越少,反应越robust尽量的想办法,避免很窄的核心工艺参数,降低核心工艺参数个数,越robust越不容易出问题

6. 反应中的降速是由于硼酸酯水解后释放的二乙醇胺造成的。工艺和合成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工艺的目的是形成稳定生产,稳定供货,所以大部分的问题都会研究地比较清楚,这样放大的时候越不容易出问题。有些现象没有弄清楚,并且造成结果波动较大,都是可能有风险存在的,尽量多去思考下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出问题的概率就会越小,找到关键问题的速度也会越快。

7.工艺的robust是评价一个工艺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在研发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思考如何增加工艺的robust,消除那些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做到流畅,安全,可操作性极强,越少地受到操作人员,设备的束缚,越不容易出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