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出台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意见

 源源不断 2018-12-03

  人才制度创新,山东再次加码。为推动“双招双引”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山东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意见(试行)》(下简称《意见》),敢除机制障碍,敢破制度藩篱,着力解决事业单位在人才收入分配上“缩手缩脚”、不敢作为等问题,为实现人才充分有效激励提供政策工具,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适当高定绩效工资总量


  当前,薪酬激励乏力,已经成为制约事业单位留人、用人的一个关键问题,尤其对高校、科研院所等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地方,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有高校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把这块搞活,建世界一流大学难有希望。”

  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精准聚焦问题,《意见》着力做好‘放权’和‘搞活’这两篇文章。”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于富华表示。

  何为高层次人才?不同地域、不同层级有着不同定义。此次,我省充分放权,将人才的定义权给了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明确经县以上党委政府人才工作部门认定的事业单位聘用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含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都可享受相关政策。

  搞活,指向的是绩效工资政策。《意见》提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在核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聚集情况。对高层次人才集中、知识技术密集、国家战略发展重点扶持、承担重大工作任务的单位给予倾斜,允许其突破一般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适当高定绩效工资总量。

  对事业单位聘用的两院院士以及国家级人才项目人选等高层次人才所需绩效工资总量,原则上可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单列,并根据高层次人才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对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业内认可的人才,可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水平,经单位公示、报主管部门同意等程序后,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申请核批所需绩效工资总量。


  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分配方式更灵活、更有效

 

  《意见》提出,实行灵活有效的分配方式。对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

  协议工资制是指事业单位对从事周期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工作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根据在聘用期内的岗位职责、目标要求,通过双方协商,以协议形式确定收入水平,协议工资应当包括国家规定的所聘岗位的基本工资。协议必须明确高层次人才的责任和目标任务、考核方式及奖惩等相关内容,协议工资期限一般一至三年。协议工资制适用于事业单位正式聘用的编制内高层次人才。

  年薪制是指事业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完成工作目标任务适宜以年度作为业绩考核周期、需要特殊激励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可以年度为单位,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情况,确定高层次人才年度收入水平。年薪一般包括基本年薪、效益年薪和奖金三部分。基本年薪应包括所聘岗位基本工资,按月发放。效益年薪根据年度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依据单位及主管部门对其考核结果发放。对超额完成预定任务指标、作出突出贡献的,可适当发放奖金。年薪制适用于事业单位正式聘用的编制内高层次人才。

  据了解,山东理工大学已试点部分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包含了基本工资、按考核结果发放的效益年薪等项目。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年薪一般为70万一120万,省级高层次人才年薪为一般40万一60万;学校“双百工程”一层次人才年薪为60万,二层次人才年薪为45万,三层次人才年薪为30万。平时发放和考核后发放结合。

  项目工资制是指事业单位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等工作任务中,根据高层次人才在项目周期内承担的阶段性任务,在项目经费中列支工资。项目工资分配办法由双方协商确定,在相关经费中列支,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发放。项目工资制适用于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临时聘用或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意见》明确,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年薪所需经费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不作为本单位绩效工资调控基数。要建立高层次人才聘期任务目标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相应薪酬。

   

  支持高层次人才兼职兼薪


  《意见》提出,鼓励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科研创新。高层次人才及其所在团队承担本单位承接的财政科研项目、横向委托项目,可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领取报酬。其中,高层次人才及其所在团队成员属编制内人员的,其报酬纳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不作为绩效工资控制基数;对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不作为调控基数。

  高层次人才同时担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正职领导,以及上述事业单位所属具有法人资格单位的正职领导,是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或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相关规定获得现金奖励;高层次人才同时担任其他领导职务,可以按规定获得现金、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等奖励和报酬。

    《意见》还明确,支持高层次人才兼职兼薪。高层次人才经单位同意,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医院、社会组织等兼职的,或者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在职创办企业的,除与单位另有约定外,兼职收入归个人支配,不纳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同时,建立层次人才突出贡献奖。对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业绩的高层次人才,经主管部门同意,事业单位可以按照高层次人才工作周期,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单位留用部分等自有资金中提取突出贡献奖励资金,专项用于作出突出贡献和取得重大业绩人员的奖励。突出贡献奖励不得平均发放,提取和发放额度由单位根据自有资金情况和高层次人才贡献大小自主确定。

  收入分配更灵活、更多样,钱从哪里来?《意见》明确,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所需经费,分别由事业单位和财政负担。“我们的初衷是,激励项目所需资金,应当通过事业单位组织本单位人才力量积极向社会和市场提供服务获得,激发事业单位内生动力。”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资福利处负责人说。

  据山东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省农科院探索对高层次人才和有突出贡献专家进行奖励,所需经费由院所共担,主要来源于科技成果转化等收入。

  据统计,省农科院2017年共有402名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获得奖励和报酬1168.5万元,人均增加收入2.9万元,最多增加11万元。农科院去年还对143名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了奖励,奖励总额600万元,人均增加4.2万元。这些举措进一步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2017年省农科院可支配科研经费4.57亿元,比2013年增长47.5%,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连年增长,蔬菜花卉所西甜瓜团队育成的“鲁厚甜1号”网纹甜瓜的品种权以458万元的价格正式转让。


作者:张春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