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重丰韵九九重阳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8-12-03

金秋时节,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走来了,让我们回头走进历史,看一看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是古代重阳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其实古人登高并不单是攀登,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和野花,并饮酒吃肉,然后醉酒而归。孙思邈《千金方·月令》曰:“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因重阳为秋节,草木开始凋零,故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古人重阳节登高习俗,实际上是一种野游,重阳登高颇有情趣和诗意。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发糕”“五色糕”等,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因“糕”与“高”谐音,故古人重阳佳节还吃重阳糕,以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在古代,比较讲究的将重阳糕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再做两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阳(羊)”之俗。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并点上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为什么古代重阳节流行吃重阳糕,有四种说法:一种是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二是“登高”之意,以“吃糕”代替“登高”;三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四是祝福之意。“重阳吃糕,百事俱高。”古人以吃糕来表达祈愿和祝福。

赏菊、饮菊花酒。据传,重阳节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重阳节正是金秋菊花盛开时节,北宋京师开封,菊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当时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仍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重阳佳节饮菊花酒,也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和簪菊花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此后历代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的插在头上。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除了佩戴茱萸,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过重阳节,还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因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骑射活动。南北朝时规定,每年的重阳,人们必须练习骑马射箭,并把骑马射箭作为一种武举应考项目,只有步射和骑射都及格了,才能参加其他项目的考试。唐代曾规定:重阳节时,五品以上官员,可以齐集于玄武门练习骑射。所以,骑射活动也是古代重阳节习俗。

我国的每个习俗节日,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内涵,九九重阳节,亦是穿透历史而来,在岁月的河流里,散发着厚重与丰韵。

(责编:张帆、吴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