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全国只有10个省?

 地图帝 2020-07-02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要从金灭北宋说起。

金朝统治着中原,基本区划和北宋没有区别,主要区别在于金朝有行台尚书省。行台尚书省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时设立的,主要出于稳定政治的考虑。由一个信得过的大臣出面,坐镇某一地区全面管理军、政。金朝曾设立燕京行台尚书省、汴京行台尚书省。

金朝的行台尚书省有点类似隋唐时的总管府,如果和现在类比,约相当于大的军区。

元朝的疆域远大于金朝,对行台尚书省的设置比金朝更为迫切。元宪宗蒙哥就仿效金朝,设立了燕京行尚书省等外遣机构。公元1260年,刚继位的元世祖忽必烈取消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元朝是集权制度进一步深化的时期,自然不允许地方有太大的权力。

中书省是朝廷的最高议事机关,各地事务都要归中书省管理。可地盘那么大,地方上鸡毛蒜皮的事如果都报进大都(北京)的中书省,官老爷们非得累吐血不可。所以,中书省就在地方上派出外遣机构,代表中书省管理地方,这就是行省制度的由来。

最早的时候,行中书省更多的是临时性的军事机构,不管民政。久而久之,行中书省军、民两务一担挑,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地方行政区划。

元朝的地盘是太大了,但元朝出于统治稳定的考虑,反而只设置了非常少的行省。元朝统一之初,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中部、山东、河南,以及东三省、外东北,都是中书省直管地区,称为“腹地”。也就是说中书省老爷的精力,是可以管部分地区的,再多就忙不过来了。

现在的江苏、安徽(皖北)、浙江、江西东北部,设立江淮行省,“省会”初在扬州,后迁杭州,然后在两地之间来回折腾。如果省会在杭州,就称江浙行省,省会在扬州则称江淮行省。

因为江淮行省地盘大,经济强,元朝觉得不太放心。1291年,拆出江淮行省的江北,加上河南,设河南江北行省,“省会”在开封。原江淮行省剩下的部分正式称为江浙行省,省会在杭州。

这样一样,江浙行省地盘就略小点,1299年,朝廷撤销福建行省,并入江浙行省。但到了元朝快挂掉的1356年,又恢复福建行省,但已没实质意义了。

而中书省直管的地区面积超大,同样需要拆分。1287年,现在的东三省及外东北,设置了辽阳行省,“省会”在辽宁辽阳。

还是太大,接着拆。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在今外蒙古、西伯利亚(不含外东北)正式设置岭北行省,“省会”在和林。

中书省的管理范围大幅缩小,西边是陕西行省。陕西行省设立于中统元年,1260年,当时面积包括陕西和四川,“省会”在西安。然后迁来迁去,今天在汉中,明天在广元,折腾一回又回到西安。到了1281年,把四川单独建省。3年后,四川又并入陕西,又过了两年,1286年,四川完全从陕西分离,各玩各的。

四川行省治成都,面积约相当于现在四川省不含青藏高原部分。而拆分后的陕西面积也不大,只管辖现在的陕西全省加甘肃东部。

陕西往西是甘肃行省,“省会”在张掖,地盘基本是西夏国的复制,含今天的甘肃省河西地区、宁夏、内蒙古最西部。甘肃行省隔着祁连山,与青藏高原相连。为了管理这片特殊的区别,元朝设宣政院,专门进行管理。

从青藏高原东南方向出来,就是云南行省,设置于1274年,“省会”在昆明。云南行省也基本复制了大理国时的疆域,含今云南省,四川攀枝花地区,缅甸东北大部,泰国最北部。

云南行省以东是湖广行省,都设置于1274年。湖广行省面积很大,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贵州、广西、海南等五省区,以及广东最西部的雷州半岛。“省会”定在行省最东北角的武昌,也就是说,如果你从海南岛出发去“省会”办事,需要跨海,再跋山涉水上千公里……

湖广行省以东是江西行省,“省会”在南昌,辖现在的江西省(不包括南昌以东),广东(不含雷州半岛)。江西行省设置于1277年,但一年后并入福建行省,两年后又复设江西行省,福建单独设省,“省会”在泉州。

这是元朝十个行省(外加腹里)的情况。另有一种观点,元朝是11个行省,还有一个征东行省。征东行省实际上是高丽国臣服于元朝的官方称谓,人家自己单玩,“省长”是国王兼的。所以,一般都不把征东行省算进来。而且,征东行省设置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方便征服日本……

在元朝,这种地方区划制度的全称是XX等处行中书省,简称行中书省,再简称行省,再简称省,一直到现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