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画十六观2-2-3

 高山仙人掌 2018-12-04
      他的绘画的荒诞造型,还通过超越人们的感觉经验,强化高古寂历的风味。如上举他的《观音罗汉图》,画一个丑观音,一个怪罗汉,可谓丑与怪的结合。中国自六朝以来有长期的观音崇拜,为了表现其柔美、善良、慈爱、宽容、拯救人类苦难的神性,艺术家笔下的观音图像渐渐有女性化、美貌化的倾向,使其成为美的化身。但老莲笔下的观音却是道地的丑观音,不合比例的身体,硕大的面部,古怪的神情,坐在一块冰冷的大石头之上,完全超越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强化了高古的气氛。他1646年所作之《观音像》图轴,下画一观音端坐,上书《心经》全文。观音一反常态地留着胡须,但又作女装,戴着大耳环,手上还拿着一把小小的纨扇,神情怪异,令人忍俊不禁。其《布袋和尚像》也是如此。(图10-16)

老莲大胆突破人的感觉表象,似在以荒诞的绘画反复说明这样的道理:人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并非真实,执着于这世界的幻象是一种妄见,超越现实世界以及对这世界的妄念,方可归复真实。这就像禅家偈语所言“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通过七颠八倒的荒诞,打破人们现实的迷思。

我们再看他两幅有关佛教题材的绘画。《婴戏图》是一幅有争议的作品(图10-17)。有的论者认为,这是一幅取笑佛教的绘画,表现出他晚年有意脱离佛教的思想。这样的判断与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这幅画通过荒诞近于玩笑的图像结构,表达的却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就是对佛的敬心—老莲一生虽深受心学影响,但晚年的思想中,佛家思想占有主要位置。画中突破传统佛画的比例关系,小小的塔,小小的佛,孩子都比佛像大,有意渲染这样的差别,这在以前的绘画中是难以想象的,还有拜佛孩子露出小屁股。如果将此理解为对佛的不敬则大错特错,它通过对比关系,强调佛在心中的大乘佛学核心思想,如一首禅诗:“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老莲画的是人心灵中的灵山塔。他通过荒诞的处理表达了自己对真实世界的思考。

老莲晚年所作的《罗汉图》(图10-18),也是一幅有震撼力的作品。图中所表现的高僧说法,强调的是无法可说、无须读经的思想,禅宗所谓“说一个佛字都要漱漱口”。而那位怯生生的求道者,似在问“如何是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之类的话头,即落入言筌而不得真法。他的怯懦和委曲,都通过形式的变奏表现出来。二人相对,高僧是那样的澹定,门徒是那样的支离,由此突出他的思考。

老莲在荒诞中确立的这个世界,具有石破天惊的荒古意味。他的很多画,皆非人间所见,似是鸿蒙初开之景,又似天国之象,荒古寂历,体现出一种永恒的寂寞感。《古双册》中的《罗汉图》,就在造就一种天荒地老的感觉(图10-19)。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高隐图》(图10-20)也表现了这样的境界。这幅作于国破之后的作品,画一些报国无门的文人,逃命山林,这里没有翳然清远的林下风流,却是无声的寂寞,在嶙峋太古色中展现宇宙永恒中的寂寞。这里有无边的凝滞—一切都停止了,风不动,水不流,叶不飘,人的心亦不动。怪石上的清供,燃起了万年不灭的香烟,一卷没有打开的书卷,一盘没有终结的棋局,五老默然相对,在这静寂的世界中,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一切也不可能发生。这正是老莲追求的永恒的安宁。这幅画要表现的是,海可枯,石可烂,但人的心不可变,天风飘荡,大地起舞,人的真实的生命在静寂中行进。对于恐慌绝望逃进山林的人,以山林安顿生命,而山林的清响中回应的是神秘的天音,老莲的画就在捕捉这样的天音。老莲通过他的古怪,再造一个活络的生命世界,一个给人以永恒安顿的宇宙。在他看来,与现实世界相比,到底谁荒诞还真很难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