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儿科医生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小儿四病”之一,几乎每个妈妈都被宝宝腹泻困扰过,看着娇嫩的小宝宝腹泻不止,身体虚弱,爸爸妈妈们真是心疼不已。 小编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很多爸爸妈妈们对小儿腹泻并没有很了解。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婴儿腹泻”。 腹泻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发的,在我国几乎每个小儿腹泻的年发病率高达2-3次,6个月至2岁比较多见,主要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及水、电解质紊乱。腹泻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夏秋季则是高发期。从影响上来说,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易感因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婴幼儿胃酸分泌低、消化酶量分泌少,酶活性低,不能适应食物和量较大变化,其次,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此外,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生长发育快 婴幼儿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导致胃肠道负担较重。 婴儿机体防御功能差 比如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 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但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或滥用广谱抗生素,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失调而易患肠道感染。 人工喂养的因素 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乳糖酶、溶菌酶有很抗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然也有一些,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根据病因来分类的话,腹泻可以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 01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可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两种,常见的病毒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常见的细菌呢有大肠埃希菌、弯曲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等。每年有2个发病季节高峰,其中6-8月份的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而10-12月份的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02 非感染性腹泻 一般与饮食、过敏或气候有关。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原因主要有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等可引起腹泻。原发或继发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婴幼儿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也会引起腹泻。过敏方面,包括对牛奶蛋白过敏,食物不耐受。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方面使肠蠕动增加,或者在炎热天气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干渴多饮等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引发腹泻。 关于孕期各个阶段的饮食、起居、睡眠、小病小痛,小编都会每日更新,欢迎各位孕妈妈关注支持~另外呢,更有孕期干货打包,怀孕期间腰酸背疼、夜起不断、体重不达标...都有对应的方案呢! |
|
来自: 青木森森 > 《教育 育儿(儿童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