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文化的西传

 汐钰文艺范 2018-12-04
记得曾阅德国学者利奇温(Adolf Reichwein)上世纪初写的《18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大量材料说明,从中世纪开始,西方对被称作“震旦”(Cathay)的中国发生浓厚的兴趣,尤其在马可波罗东游著书传播后,甚至对哥伦布的航海也有过影响,在他登陆美洲时,竟以为和中国相连接。而更直接的交流和发现,要在18世纪,欧洲各国接踵而至,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登陆东方,地理位置才慢慢清晰起来,中国的茶叶、丝绸、桑蚕、瓷器、漆器、壁挂、地毯也随之而去。

  在汉材西传漫长的过程中,除了物质的实用价值吸引了欧洲人,比如福建的红茶,甚至大量流溢浪漫主义作品,拜伦的长诗《唐璜》、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英式下午茶,几乎是武夷岩茶的代名词。除此,更重要的是,隐蔽的文化影响,是器物所携带的东方式的宁静、隽永、美感,渗入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中国瓷器的釉彩描绘、漆器的螺钿镶嵌、丝绸图案,在美感上,甚至对欧洲风靡一时的“洛可可艺术”也造成过相当的影响。洛可可艺术,首先在法国路易十四后的时代发达起来的,乃因先前民族性趋于拘谨、呆板,思想禁锢造成,因了文化的反作用力,人们旋开始厌倦强烈的巴洛克艺术,而追求宽放、活泼、破除传统审美规则,以及纤细轻快淡色调的东方情调,包括建筑内敛曲折的样式。戏曲《赵氏孤儿》的感伤,经了伏尔泰之笔,在那时代,几乎无人不晓。有学人还说过,“我们欧洲人在开始接受古代中国的教育了”。连歌德在其回忆录中,也曾叙过,童年摔烂父亲墙上壁挂的尴尬,根据他的描述,像是一个雕刻复杂螺钿镶嵌的中国式的木质镜框。

  螺钿艺术旧时主要运用于祭祀、家用漆器,小则杯盘,大则座椅床柜,乃至建筑局部。先有礼仪色调,即明人黄成《髹饰录》所记:“墨髹朱里,导源虞夏”。至于材料,均比附天成,若髹漆颜色,叫“云彩”,即各色料有银朱、丹砂、赭石、雄黄、雌黄、靛华等,均砣矿物料。髹饰工艺种类纷繁,匪夷所思,所谓“螺钿”,只是髹漆中填漆类里的一种,螺钿,即螺填,一名蜔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螺填也,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螺填技术,又大致分截壳、片嵌、加沙三种。不过,古代工序究竟如何,怕今天也只有想象了。曾庋藏过些战国漆器,包括剑鞘,薄如蝉翼,即便木质碳化,但髹漆力道之匀,一丝不苟,也未见变化,足见古代漆器的魅力。在欧洲,中国的塔,进入了皇家的花园,称作中英式花园,中国的轿子,也曾影响过欧洲的肩舆和马拉轿车的风格,至于法国漆器,欧洲为最,而曾最有名的“马丁”(Martin)漆器,开始,也不过是中国漆器的仿制品。这些都是过去的骄傲了。

  那时东方文化西传,西方文化人的反应和认知,即便今日看来,也还是蛮精到的,不能不视为一种意见。比如,多数人认为,18世纪中国艺术的西传,伴以东方的虚静,即退入内心深处宁静无为的境界,以天地之心为心,故工艺背后,最终是君子之道。这对于外露、运动、扩张、好战、积极获取的泰西精神,不失为一种可相辅相成的精神元素。精通中西文化的辜鸿铭先生,就持这种看法。所以,他认为,一国文明的价值,在看其生成什么样的人来,具体到什么样的男女,而不看它使用的什么先进的器具,用今天的话说,即看其精神面貌、教化的潜质,故他归结中国人的精神,为“深沉”“博大”和“纯朴”。夫子儒学、老子道学,怕都要在这上面作新的解释。当然,也有人担心,东方式的内向、虚静,倘若平衡不好,怕会导致消极的不进取,一成不变。此社会学深沉的结构,怕要另外探讨,此处只需明白,这是欧洲人过去的分析,也是我们今天该小心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