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听他讲述“中国风”的前世今生【内含福利】

 LicorneUnique 2022-08-09 发布于广东

点击“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

第一时间获取小鹿最新的推文和资讯

 
中国就如同一颗气质典雅而高贵的钻石,
闪耀着神圣而璀璨的光芒。

——约斯特·冯达尔《中国社稷之倾覆》 ,1667年


《中国花园》/ 弗朗索瓦·布歇 / 1742年

“中国风”(Chinoiserie)一词曾寄托着西方对于这个遥远东方国度的艳羡和敬仰,尽管自13世纪晚期开始,这一文化艺术现象就在欧洲兴起,但作为学术术语,却要到19世纪才得以确定。1836年,巴尔扎克在其小说《禁治产》(L'Interdiction)中用它来指代“具有中国风格的装饰艺术品……这些装饰品形成了怪诞的、梦幻的、异域的美学,伴随浪漫主义的巴洛克或洛可可风格的复兴”。

《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意大利]佛朗切斯科·莫瑞纳 著

龚之允 钱丹 译

上海书画出版社

虽然“中国风”的研究早已在海外的汉学界蔚然成风,普通的中国公众对于这一概念却知之甚少。幸而,有这样一位意大利学者,为我们特意编写了一本普及型专著,这便是刚刚以中文版面世的《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佛朗切斯科·莫瑞纳  Francesco Morena

意大利艺术史学者,长期致力于研究远东与欧洲跨地域文化交流研究。2004年获佛罗伦萨大学艺术史系博士学位,出版关于远东艺术的专著近十部,发表相关学术文章近四十篇。他对于“中国风”的艺术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风”研究领域的开拓者、艺术史学家休·奥纳尔(Hugh Honour)的认可。


值此新书出版之际,小鹿有幸邀请到该书作者佛朗切斯科·莫瑞纳进行对话,与我们一同分享与探讨他在“中国风”艺术史研究中的种种感悟与独特见解。

 东方奇缘 

您是因何机缘开始投身到“中国风”这一领域的艺术史研究?

莫瑞纳从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中国及日本艺术史专业毕业之后,我研究了曾属于显赫一时的美第奇家族的东方艺术收藏品,它们至今仍保存在佛罗伦萨各个历史悠久的宫殿和府邸中。正是在那时,我开始明白中国艺术对欧洲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布龙齐诺1545年创作的埃莱奥诺拉·托莱多肖像中,服装纹饰带有鲜明的东方元素

正如Hugh Honour在其1961年出版的关于这一主题的著作中所阐述:陶瓷、漆器家具、绘画…自14世纪以及随后的几个世纪以来,“中国风”的要素在丰富多样的层面上得以展现。因此,我决定深入这一主题。我的研究集中在2009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中,其中大量的篇幅都用于专门介绍意大利的“中国风”。


您在书中将18世纪作为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这一时期前后的“中国风”有何本质上的不同?

莫瑞纳18世纪无疑是“中国风”这一审美趣味最为闪耀的一个世纪。经过几个世纪的接触,尽管中国仍然是一个神秘的国家,(欧洲人)关于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信息则越来越具象化,它也成为欧洲人所向往的一个集美丽与幻想于一身的梦境。这个国家居住着勤劳的人民和精致的淑女,不知名的动物和茂盛的植物在此繁衍生长。

Jean-Baptiste Pillement(1728-1808)

中国风手稿

进口到欧洲的瓷器及其他中国手工艺品上所呈现的梦幻般的氛围也与当时盛行的洛可可风格非常契合,该风格偏爱奇异、不对称和波浪形的线条。与前几个世纪相比,“中国风”在18世纪成功渗透到欧洲文化的各个领域,激发了哲学、音乐和戏剧上的回响,不是像前几个世纪那样仅局限于艺术层面

意大利巴勒莫法沃利塔公园内的「中国宫殿」

与欧洲其他地区相比,意大利的“中国风”收藏有何独特之处?它在意大利本土艺术的发展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莫瑞纳意大利的“中国风”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其多样性。直到19世纪中叶,意大利半岛仍被划分为许多个自治的国家,这与德国的情况相似,与法国和英国则截然不同。因此,这些意大利国家中,每一个国家都发展出自己的“中国风”,其中也不乏来自同时期欧洲其他地区的影响,尤其法国这样的核心区域。

左:鹉螺鎏银壶 / 佛罗伦萨皮蒂宫银器博物馆

右:乳白玻璃仿瓷陶器 / 约1510-1520年威尼斯制造

在瓷器、漆器家具和其他类型的手工艺品生产中,意大利的“中国风”始终存在,尤其是在18世纪。显然,这一审美趣味广受赞赏,因此这类装饰的需求也非常之高。

蓝漆描金中国风装饰案桌,18世纪中期,马丁兄弟制作


意大利曾经是欧洲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早期东方文化与商品传入欧洲的重要中转站,为什么“中国风”在意大利没有产生像洛可可时期的法国宫廷那样巨大的影响?

莫瑞纳在14和15世纪,意大利在接收和传播遥远的亚洲文化概念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蒙古帝国统治亚洲期间,罗马教皇是拥有特权的对话者,中国与罗马教廷之间的交流富有成果,这要归功于人员、货物和信息的持续流动

《马可·波罗游记》插图

与此同时,一些意大利城市在商业领域也获得了高度的重视。首先便是威尼斯这个“东方之门”,马可波罗从这里启程前往中国。来自亚洲各地的人员和货物通过威尼斯的港口分散到欧洲的其他地区。16世纪初,当葡萄牙人开始与亚洲进行直接贸易之后,其地位大幅下降。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再没有一个意大利国家能够与中国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从中国来到意大利的商品基本上是通过在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活跃的东印度公司所进口的。显然,这一情况影响了意大利“中国风”的发展。
《广东之景》 / 1662-1663 / 约翰内斯·芬克本斯 /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梦境之地 

中国皇帝主题挂毯 / 博韦工厂/ 17世纪末18世纪初 / 保罗·盖蒂博物馆

欧洲人对于“中国风Chinoiserie”一词的认知,与真正的中国审美存在着不小的偏差,这种充满西方幻想的中国风与真实的中国艺术有何异同?

莫瑞纳尽管直接受到中国艺术的启发,但“中国风”却是一种覆盖整个欧洲的现象:它是欧洲人对这个国家及其文化的“愿景”。欧洲人深知中国艺术的精妙之处并试图模仿,首先便是它与生俱来的异国情调。得益于这些由优雅淑女、龙、凤凰、宝塔和牡丹等元素组成的图像,欧洲人被带到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那里的一切都充斥着美丽和幻想。

中国茶室,柏林波茨坦无忧宫

因此,“中国风”与最纯粹的中国美学完全不同,也因为欧洲人所知的这些中国物件是在中国制造的,用以满足欧洲人的趣味,这是其中一个例子,表明中国为国内市场制造的物件与“出口”的艺术品有着很大不同。

左:彼得大帝“漆器室”的红黑底鎏金漆漆画

右:代尔夫特仿青花瓷陶盘,17世纪晚期

然而,仍然有一个技术方面将“中国风”与真正的中国艺术结合在一起。例如,18世纪初“发现”的瓷器的秘方也是一种形式上的“中国风”,它不涉及装饰,而是欧洲制造商在技术上的进步。

中国风漆制木桌, 英格兰制造,约1739年

目前,许多人尚不理解“中国艺术”与“中国风”艺术藏品的区别与价值所在,甚至有人就将后者视为一种西方(或亚洲其他国家)对“中国艺术“的拙劣模仿,您对此有何看法?

莫瑞纳“中国风”并非对中国艺术的模仿,而是一种完全欧洲式的解读。它是一种在欧洲引起巨大共鸣的审美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纯正的中国艺术,它当然受到了后者的启发,但没有模仿的野心。因此,在分析“中国风”时,我们需要牢记的要点是:它首先是这两种明显不可调和的文化之间的桥梁,是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也是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一种方式。

法国尚蒂伊城堡,洛可可风格装饰搭配中国风墙绘

另一方面,欧洲艺术在中国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尤其是在18世纪,并激发了一种可以被定义为“欧洲风(Europerie)”的产品风格。例如,一些运往北京宫廷的瓷器和珐琅金属器,就明显地表现出欧洲品位的风格特征。我们怎么能忘记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这位活跃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意大利裔画家?他的作品融合了中欧风格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优雅。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正如“中国风”一样,其创新性是无法忽略的。
弘历雪景行乐图轴(清) / 郎世宁等 / 故宫博物院馆藏  

 奢侈收藏 

「中国制造」曾是奢侈品的象征,如果将“中国风”艺术收藏类比成如今的奢侈品,它是否与当今的奢侈品投资存在某种相通之处?

莫瑞纳“中国风”涵盖了极为广泛的欧洲艺术门类。瓷器、漆器、家具、绘画、雕塑、纺织品、壁纸:从14世纪到19世纪,几乎所有的欧洲艺术领域都可以找到中国风的痕迹。诚然,“中国风”也存在着较为精致的产品和其他质量较差的产品。因此,如果我们将那些最为出色的“中国风”艺术品考虑在内,它们无疑可以被视为受备受藏家追捧的艺术品,其经济投资价值也不言自明。

英皇阁(Brighton's Royal Pavilion)内的长廊,摆放了各式中国风珍贵摆件

创建一个“中国风”的专门收藏是颇具挑战性的,因为目前这一类型的收藏仍有待开发。然而,这一挑战也可以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因为它首先需要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前提。这是一个复杂的收藏门类,但它肯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同时需要记住,在目前的艺术市场状态下,考虑到如今购买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之高,知名的“中国风”藏品则能够以一个相对适度的价格购得。其经济价值的增长要在不久的将来才能显现。

设计师华伦天奴与伊夫·圣罗兰的宅邸内部

迪奥、圣罗兰等时尚大师都曾以“中国风”为灵感进行创作,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尚部门也以此办展,这种商业化塑造对“中国风”这一艺术门类带来了哪些影响?

莫瑞纳“中国风”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它的轻盈飘逸、怪异新奇和优雅色彩,直至今日依旧为时尚等各个领域的艺术家树立了典范。正如过去的几个世纪那样,这些由田园诗般的风景、飘逸的美女、蜿蜒的龙和凤凰、宝塔和凉亭等装饰构建出来的奇异幻想,在今天仍然能够将观众带入梦境。

1996年香奈儿秋季高级定制系列
关于这一主题的书籍,就像我写的这本一样,充满了丰富的图像,它们也能够为所有寻找新奇事物以提升其作品的当代艺术家提供灵感。
《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内页

您本人是否有收藏东方艺术品?是否遵循着某种理念或脉络?对您而言,从事此类收藏的价值点在哪里?

莫瑞纳我无法自称为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但我喜欢让自己置身于那些能够讲述历史的物件中,这是一部关于欧洲与遥远亚洲的辉煌交流史。当我手里拿着这样一件物品(例如中国的瓷器)时,我的思绪旋即穿梭到它一直默默见证的所有历史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自己的收藏品位也会日益精进,从而实现我的计划:创建一个涵盖广阔的欧亚大陆两端之间彼此交流和重大影响的收藏



 力作呈献 



本书通过文字与配图为读者勾勒出中国风在欧洲发展历史中的轨迹。开篇先介绍和概括了从13世纪末到17世纪,中国风在欧洲的诞生和早期发展情况。这一阶段是中国风在欧洲的肇始期,欧洲还未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式风格。

 

“中国风”是持续了七百年的清风,

越过了文化的藩篱,吹开各异的花朵。

“中国风”是连接东西方不同国度的桥梁,

交流着器用、图像、技术与想象。

——复旦大学教授、书评人 马凌


《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内页
从第二部分开始,本书集中阐述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晚期欧洲盛行的中国风的发展,按照欧洲的历史、政治、地域和文化等因素划分章节,帮助读者更为清楚地区分中国风在欧洲各地和各时间段(从巴洛克、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不同的传播方式。


此中译本以圆脊精装全彩印刷,书中每个章节的介绍均配以丰富的图片,高度还原的色彩将藏品细节与跨度宏大的时代背景优雅展现,值得细细品味。


今日,小鹿更为大家争取到新书团购价与特别福利,与热爱历史与收藏的你,一同翻阅这流传数百年的东方迷情与浪漫遐想。

本书定价:196元

独角鹿团购价:150元

前6名确认下单的读者

可获得专属赠品一套

包含明信片、票据夹、杯垫等

📖 点击进入团购 📖


  独角鹿粉丝专享福利  

与小鹿一起分享你对“中国风”的理解

留言点赞🌟最高的两名粉丝

(截至周四晚23:00)

还将获得赠书一本


团购发货须知:

团购期为即日起至8月15日,

所有订单8月16日起发货。

(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海南、宁夏、甘肃等偏远地区不包邮,需要另加20元邮费)

采访、编辑|小鹿

除文中标注外,
部分图片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提供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