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解释:孩子哭闹父母为啥会紧张?警惕3种不良态度

 阿瓜阿果 2018-12-04

知识,能让人成为更好的父母。

一个周末的傍晚,我带孩子们在超市前的广场玩耍。超市门口,一个年轻妈妈的吼叫声引起了旁人的注意:“烦透了,从早上开始,动不动就哭……”小女孩2,3岁左右的模样,听到妈妈的嫌弃话,她哭得更厉害了。那个妈妈一直骂骂咧咧,气愤得脸红耳赤,最后,那个妈妈竟然把手里的一团纸巾塞进了小女娃的嘴巴里……我家两孩子紧张地看着那个一边从嘴巴里抽出纸巾,一边抓狂地在地上蹦跳的小女孩,刺耳的尖叫声让人难过。

也经常有父母给幼儿说留言,为什么孩子一哭闹,大人们就烦躁或紧张?

▶为什么孩子的哭闹声,能轻易让爸妈们烦躁紧张?

一位妈妈说,“孩子的哭声让我很紧张,让我总想做出什么事情,好让孩子尽快停止哭。”

这是人类父母面对小朋友哭闹时的普遍心理现象。在这方面,进化心理学的解释更直接。英国科学家Morten L Kringelbach说,婴儿和孩子的哭声,能给人类的大脑带来特殊的刺激,尤其是父母,小朋友的哭声能让他们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

为什么?因为在人类大脑的潜意识中,哭声常常与无助、危险有关。在过去的丛林生活中,童孩的哭声往往意味着危险,比如被野兽袭击或遇到其他危险。当这样的因果关系大量发生后,不仅变成了人类生存的自我保护机制,也变成了一种经典条件反射,那便是——孩子哭了,父母就紧张,继而迫切地想采取行动。

如今人类已经脱离了丛林,可遥远的“基因阴影”还在,父母们听到小孩的哭声仍旧会紧张烦躁。而为了生存,小婴儿仍旧喜欢采用啼哭引起父母关注,肠绞痛、冷了饿了、生病了、摔倒了、尿不湿脏了、不高兴了……年幼宝宝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哭。

不少妈妈跟我说,宝宝刚出生的头几个月,尤其是坐月子的那一个月,小宝宝的哭声把她们折腾得“神经兮兮”,部分人还一度怀疑自己得了产后抑郁,但最终,她们认为是母爱的直觉。有个哺乳期妈妈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半夜,她已经睡得很沉,她记得还在做梦……突然,她听到宝宝“哇”一声就像小乳猫的哭声后,她立即从被窝里跳出来。一看婴儿床,宝宝看起来还很安静,她推了推身旁的丈夫问“宝宝是不是哭了”,却被丈夫怼:“你幻听吧?”当她抱起宝宝时,一下子就闻到了粑粑的味道,还看到了宝宝睁得大大的眼睛。

可以说,孩子的哭声让父母们紧张,是大脑生存机制的作用。可如今,却也滋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

▶年对小孩哭闹时,大部分父母常见的3种不良态度

1、冷漠无视

面对孩子哭闹时,爸妈冷漠无视是最少见的,除非他们故意而为之。因为听见孩子的哭闹声,能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是普遍的生理现象。当一个孩子哭闹时,如果父母长期采用冷漠无视的态度,这些孩子会很容易戒掉哭闹,可他们却收获了冷漠。

那些孤儿院的冷漠孩子就是这样养出来的。曾经看过一个国外的儿童心理成长的视频,说的是孤儿院的一些冷漠的细节:一个男宝宝不知什么原因哭了,哭得大口吐奶,几个护士坐在门外聊天,就像没听见一样。在这个小男孩5岁那一年,他目睹一个年老护士倒地并且向他求救,他却像一具机器人玩具般离开了,脸上没有表情。

2、呵斥打骂

很多时候,我们见到一些父母朝哭闹的孩子怒吼,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妈妈,企图通过怒吼让孩子停止哭闹。部分父母认为哭闹的孩子是不听话,对哭闹的孩子进行打骂,企图通过打骂让孩子变得“乖”和“听话”。

因为哭闹而经常被父母呵斥打骂,孩子会得到什么?有一些成年人,他们不喜欢别人哭,他们觉得眼泪很可笑,他们也不轻易在别人面前流泪……你如果跟他们深聊,你会发现他们或许在幼年时期,他们的哭泣会被父母厌恶,呵斥和打骂也往往很常见。

3、条件交换

在一家玩具店,一个小女孩看上了一只小猪撑着一把可爱小雨伞的玩具。老人说“不能买,没带钱。”这时小女孩就开始哭,脸上的眼泪啪嗒啪嗒地掉地上,她还一边跺脚一边哭喊“就要买。”这时老人皱着眉头大喊:“别哭了!给你买给你买!不要哭了!”看到老人答应了,小女孩马上就停止了哭闹。当她们从玩具店出来,老人一边走一边数落:“总是哭,我以后不带你出门……”小女孩虽然一声不吭,小手却不停地抚摸着手里的玩具,嘴角甚至还露出微笑。

我经常能见到一些父母或老人们,当他们看到孩子哭闹时,就急忙用零食或玩具哄孩子。这种做法,的确能让大人们感觉好受一些,因为孩子的哭声让他们难受,当孩子因为得到了某个东西而停止哭闹,大人们经常会松一口气。可是,这种做法会留下隐患——孩子未来可能学会通过“哭”获取心仪的东西。这是一种错误的养育,会给教育“挖坑”。

▶小孩哭闹时,父母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在一个新生儿的婴儿寝室里,一个瘦弱的宝宝哭闹不止,也不愿意喝配方奶,医生也没搞清楚宝宝为什么不喝奶,因为这不合常理。一个老护士惋惜地说,产妇在分娩时去世了,这个小宝宝从出生就开始哭,白天黑夜都哭,已经2,3天了,一个不愿喝奶的宝宝意味着不能存活。有人说,这个宝宝可能已经知道自己的妈妈不在了……当众人议论纷纷时,一个产后刚上班的女医生朝哭闹不止的宝宝走过去。她轻轻地抱起宝宝,然后坐下来,一边松开上衣给陌生的宝宝哺乳,一边说:“我的宝宝大你几个月,你可以当他弟弟……妈妈没了很难过,但你的妈妈一定希望你能活下来……乖,用力吸……”奇迹般地,宝宝不仅停止了哭泣,还用力地吮吸起来……这是我好几年前在生我家儿子时,在医院见到的一幕。

作为父母,你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会陌生:当妈妈把哭闹不止的孩子抱在怀里,即使不说一句话……慢慢地……孩子就会停止哭泣。这便是爱。

关注孩子,对孩子有爱,耐心安抚,却依然坚持教育原则,这是正确的做法。知名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说过,在小朋友早期的成长中,“哭”能在爸妈和孩子间引发依恋情绪。当一个父母总以耐心和爱心安抚和引导哭闹的孩子,孩子便会对父母产生信任、依赖和安全感,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

所以,大自然很奇妙,而爱是唯一的哲学。

关键字:哭闹、情绪、亲子心理、成长环境、早期教育

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