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治疗脾胃病的妙用

 昵称37375912 2018-12-04

柴胡是临床上的常用药,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能。

中药学将柴胡归到解表药,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用量3~15克。

郭老认为柴胡性味是苦微寒,临床上多用于疏肝理气解郁,分类到解表药不妥,应归类理气药更符合临床实际。

临床具体应用如下。

(1)疏肝止痛

常用柴胡治胁痛胁胀,取其疏肝理气止痛作用,一般用柴胡配白芍,有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之意,柴胡用10克配白芍15克同用,一方面能加强疏肝镇痛效能,另一方面白芍可缓和柴胡对身体的刺激作用。

如胁痛较甚,或兼有胃痛腹痛可加延胡索、郁金,有金铃子散之意,用郁金代川楝子,因川楝子有小毒,含的挥发油有特殊臭味,口感不好。

(2)柴胡退热

特别适宜退弛张热、往来寒热,即使是感染性疾病有发热症状也可用柴胡退热,一般用量15克左右。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均可配用柴胡。

热证轻时加葛根解肌,发热重时配黄芩泻热,方如小柴胡汤,但阴虚清热不宜用柴胡。

(3)升阳益气

人体的气血、阴阳相互依存,阳虚者必见气虚,气虚者多见阳虚。气虚、阳虚多为机体气化功能不足,所以在补气时常配合升阳药物,以促进其气化作用,使之更好地发挥补气的功能。

而柴胡则具有升阳益气的作用,这种协同作用是以补气药为主,黄芪用20~30克,柴胡升阳为辅用6~10克,常用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

肝火上逆所致的头胀、头痛、胁痛,柴胡不宜大量使用,否则会引起症状加剧甚至出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