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匡时秋拍:文房清供铜炉专场

 芝润斋 2018-12-05

铜香炉在明宣德时期兴起,宣德皇帝朱瞻基亲自督促宣德炉制作,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宣德炉质地精良,造型模古,高贵之品格令人钦慕,广为流传,后世文人雅士以得宣德炉为荣,然而数量稀少,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好古风气更胜之,索性在高品质的铜炉署上“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宣德”寄托款,以表此品之精妙。本次北京匡时18秋拍“盛世收藏「乐古长物——文房清供专场」”呈现了几款经典铜炉,不仅来源清晰,传承有序,且皆有重要出版,实乃不可多得之珍品。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盛世收藏「乐古长物——文房清供专场」

LOT 3132

清雍正 法盏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参阅:

1.《双清藏炉》,洪三雄着,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华民国”八十九年,第114页,图86

2.《宣德彝器图谱》,明·吕震等撰,中国书店,2006年,卷十七,第218页

D: 19cm


清雍正 法盏炉(底款)


清雍正 法盏炉(局部)


本器为悬珠法盏炉,口沿外侈,腹身呈圆筒状。炉底坦平,外凸一圈,下承三象首足,象首曲卷支地,气韵非凡。此炉炉身形体简练,双耳如戟,带有双云头珠,斜腹而下,仔细辨看,可觉筒身并非笔直的斜线,而是在中部微微内收,形成一个劲挺有力的曲线,别有韵味。整器虽官气十足,却丝毫不失典雅,可谓铜炉收藏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揭秘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盛世收藏「乐古长物——文房清供专场」

LOT 3133

明 桥耳花形三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来源:台湾杨炳祯旧藏

重:2299g

H: 10.5cm


明 桥耳花形三足炉(底款)


此炉造型新颖出奇,整体铸成五瓣莲花式,为晚明产物,时代风格显见。薄唇微侈,两端起细桥耳,是为虎眼,挺立矍铄。凹颈,腹部宽扁,腹壁出五朵莲瓣,肥润宽阔,线条婉转流畅,轮廓线及中央出脊十分利落,见刀工之犀利。整器成型极为周正,俯瞰莲花盛开,美不胜收,神完气足。炉底平收,三柱足均匀分布,势外倾。底部中央开框,内铸“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地深字峻,结体较大,明快俊朗,具晚明风。炉身蜡茶皮色,黄中见赤、闪金,完整统一,殊为不易。纵观此炉,形、色、款、质皆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晚明花式炉。


明 桥耳花形三足炉(局部)


晚明时期,思潮涌动,艺术风格多样,文人极大程度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他们喜用自然花卉之形入器物造型,当时的沉香、紫檀、黄花梨、象牙等方物皆被制作成各式花形文玩小物,铜炉也不例外,成为一时风尚。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盛世收藏「乐古长物——文房清供专场」

LOT 3136

明 莲瓣纹钵式炉

来源:台湾杨炳祯旧藏

展览: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出版:《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图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67,图182

H: 6.5cm


明 莲瓣纹钵式炉(底部)


明 莲瓣纹钵式炉(局部)


出版物


此炉体量适中,铸造颇为精道。造型钵式,唇口,丰肩,敛腹,平底稍凹,足际一圈联珠纹,中央细刻“十字金刚杵”形花押款,纹饰精致美观,不为多见。肩、胫部分别浅浮雕俯、仰莲瓣纹一周,莲瓣饱满,内部细节生动,或为火珠,或细刻花叶脉络,上下呼应,精工细作。此炉集钵式造型、莲瓣纹、金刚杵等佛教元素于一身,乃礼佛佳器。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再出发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盛世收藏「乐古长物——文房清供专场」

LOT 3147

明万历 一路连科三峰笔架

来源:

1. Sydney L.Moss ltd,伦敦,1984年5月

2. 香港苏富比,2014年10月8日,Lot 3312

H: 9.8cm


明万历 一路连科三峰笔架(局部)


来源图


本拍品通体连座台皆以铜铸就,笔架下为绦环牙板壶门座台,其上三峰耸立,中峰高出,气势磅礴极具张力。每峰之上又有鹭鸶停留,更显气韵生动。周身满布纹饰,以写实手法描绘荷塘水禽生态,莲蕾饱满,荷叶田田,莲枝穿插其间,背景空间变化多样,玲珑瑰丽。鹭鸶或引颈鸣叫,或摇首觅食,或栖息小休,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纹样俗称“一鹭连科”,比喻官位高升之意。笔架山采用先铸后雕工艺制成,浮雕、镂空、阴刻诸技层叠交错,极为少见。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有同时期相同风格的元代青白釉瓷质笔架,可作参照。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盛世收藏「乐古长物——文房清供专场」

LOT 3157

清早期 铜点金双螭龙耳三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D: 14.5cm


清早期 铜点金双螭龙耳三足炉(底款)


此炉高贵大气,官气十足,通体洒金装饰。炉黄铜质,大致作鼎形,平口厚折唇,高束颈,扁鼓腹,颈腹之间对铸回首状双螭龙耳,螭龙作独角长身,长尾分叉,四肢伸登于炉口,身形威猛矫健。炉底下承三象首足,浮凸有致,神情温和。炉底中央剔刻长方形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款。书风工整平实,剔刻刀法娴熟犀利。


清早期 铜点金双螭龙耳三足炉(局部)


古之鼎器,本为祭祀之用法器,是权利的地位的最高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后逐渐演化为香炉,但仍不失尊崇之至高地位象征意义。此件螭龙耳洒金炉,造型威武雄壮,熔铸饱满流畅,洒金富贵高雅,铜质精良,且包浆盈盈,气韵沉静含蓄,龙纹系皇家专用纹饰,他人不可僭越,此件铜炉以龙为饰,级别较高,实为难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