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狂的一首词,震烁古今,千年来无人能够超越!

 acerbookstore 2018-12-05

虽然我国传统文化一再强调内敛和谦虚,但自古文人多狂士。当然这“狂”不一定是贬义,因为他们不仅有着恃才傲物的自负,还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即便是主张中庸之道的孔子,也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苏轼便是狂士的代表人物之一,从他的很多词中我们均能够看到狂的一面,只不过苏轼的狂,更多的是一种意气风发的进取精神。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代诗歌史上豪放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苏轼于公元1075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时所写。主要描写了苏轼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的举止神态之“狂”,抒发了苏轼想要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全词气势磅礴,震烁古今,读之令人酣畅淋漓。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的首句“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便以一个“狂”字统领全篇,并且奠定了豪迈的情感基调。“老夫”和“少年”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形象地流露出了苏轼内心强烈的爱国激情。紧接着四句则描写了苏轼出猎时的壮观场景: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率领着千骑奔驰在平坦的山冈上。

苏轼出猎时的场景如此壮观,自然也引来了全场百姓的随行。而苏轼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便决心“亲射虎,看孙郎”,即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全城的百姓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从上阕所描写的出猎场景,我们可以看到苏轼豪兴勃发、壮志踌躇的样子。

下阕开始三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则是进一步描写了苏轼的“狂”态。他在开怀畅饮后,便觉气粗胆壮,因此发出了即使鬓发花白,又有什么妨碍的豪言壮语。表现了苏轼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紧接着下面两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引用典故,流露了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给自己保卫边防的重任。

汉文帝刘恒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而苏轼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正是宋王朝受到西夏和辽国军事威胁之时,因此苏轼渴望奔赴军事前线,实现杀敌报国的政治抱负。所以才会有词的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将自己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了拉满的弓弦上,然后看准了敌人的方位,狠狠地射去。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虽然是写出猎的情形,但实际上是抒发了苏轼的兴国安邦之志。这首词对于当时来说,也是苏轼在词境上的一次创新,对于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也是一场革新,甚至对南宋爱国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千古绝唱。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