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

 木香草堂 2018-12-05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动作能力 语言能力 认知能力 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注:有研究报道,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增:3岁 3-5分钟,4岁 10分钟,5-6岁 10-15分钟,7-8岁 15-20分钟,9-10岁 20-25分钟,11-12岁25-30分钟,13岁以上30分钟)

3-4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1、动作能力

三岁儿童手部小肌肉的发展较迟。能使用叉、匙自行进食,自行饮水,自己穿衣脱衣,解开或扣上容易操作的扣子,穿脱不用系鞋带的鞋子。能运用粗蜡笔模仿绘画圆圈和十字。大肌肉的发展较快,身体动作也较协调,喜爱跑、跳和踏三轮车。在上、下楼梯方面,三岁半后,能双脚交替上落。四岁,手指已较灵活,可以绘画简单的圆画和做些简单的剪贴;用积木筑墙建塔,自行穿衣、脱衣、扣钮扣、刷牙、揩纸胶穿珠。他们会跑、跳、攀、也能单脚站立;抛接动作及踏三轮车的技巧亦渐趋成熟。

2、语言能力

三到四岁,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很强。基本上能明白成人的指示;能以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感觉和需要。想到什么便说出来,而且非常好问。喜欢模仿成人所用的词汇,能简单地叙述日常生活的事物及描述图片的内容。他们也会读出简单的字汇和应用相反的词句。但,他们的言语器官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发音不清、词汇贫乏等仍然存在。

3、认知能力

1、知觉的发展

已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和身体主要部分的名称。明白上下、前后、旁边的意思,有大小、长短的概念,能辨别相同及不同的物件和说出几种颜色的名称。有时也会运用一些与时间、数量有关的字 ,但对这些概念还未能完全掌握。到了4岁,对事物的理解增强,能说出一般在早、午、晚所做的事。空间概念方面能认识位置,如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数量方面,他们能数数至十。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亦已有初步认识,他们能分辨轻重、厚薄和长短,部分儿童更能分清左右。

2、想象的发展

3-4岁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但有意性想象也逐渐增长起来。但想象的内容还是贫乏的,而且是再现性的,只是局限于模拟成人生活中的某些个别动作和活动,很少有创造成分。

3、思维的发展

3-4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初级阶段。幼儿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表现出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等特点。是先做后想。对事物还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思维加工材料以图形为主、并初步涉及符号;思维加工能力还是以认知、记忆为主。

4、注意的发展

3-4岁幼儿能逐渐地根据父母的指示或要求,有意识地去注意观察事物。幼儿注意的水平和能力在逐渐发展和提高,然而,注意的无意性、不稳定性仍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3岁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3-5分钟,4岁10分钟。

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情绪很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全部情感表露于外,会表现强烈的喜恶。常有害怕和焦虑的感觉,需要从成人方面得到安全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够自律,能遵守游戏规则。礼貌与别人相处,与陌生人交往时亦渐能应付自如。对是非观念仍是模糊,只知道做了某些行为而受到惩罚的,那便是坏事;如受到赞赏的,那便是好事。会开始做一些讨成人赞赏的行为。部分儿童可能仍处于“自我中心”的状态,常有对抗性的行为,需要成人的辅导。

4-5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1、动作能力

   4-5岁幼儿动作更灵活有条理,好动是这一年龄阶段地突出特点,他们能掌握多种动作技能,且比较协调,小肌肉不断发展,能掌握多种技能,会用筷子、剪刀、会系鞋带等,会用不同材料建构较复杂造型,能有良好的习惯知道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他们可轻易地在窄线上行走。攀、爬、滑、滚的技巧已相当纯熟,又能随音乐手舞足蹈及作体力游戏。

2、语言能力

4-5岁幼儿是词汇大量积累阶段,不仅词的数量大量增加,词的质量也明显提高。能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理解成人的语言,理解文学作品内容,语言较连贯,吐字清楚,能大声表达自己的愿望,喜欢参与并享受多种形式的表演、表现活动,喜欢编说故事。

3、认知能力

   1、知觉的发展

儿童已能掌握读、写和计算前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对于时间、空间、数量物体类别的概念已颇了解。能以正确次序排列长短、高矮、阔窄或大小不同的物件,也能数数至二十。看过图画后,能说出大概内容。

2、想象的发展

该阶段的幼儿想象的有意性水平提高,他们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造的空间。

 3、思维的发展

该阶段的幼儿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某些思维。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例如,问:“什么是马?”答:“马是拉车的。”他们与与3-4岁儿童相比,其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思维加工能力以认知、记忆为主,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能力偶有体现。

4、注意的发展

4-5岁幼儿开始具有独立地组织和控制自己注意力的能力,这是有意注意开始形成。此时能聚精会神地观看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的图片和活动的玩具注意的持续时间可达10分钟左右。

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情绪渐趋稳定,逐渐懂得用语言来表达情绪,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心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

5-6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1、动作能力

5-6岁儿童可以连续行走20~30分钟,而不感到疲倦。会跑、跳、攀登;精细动作已发展完善,能够熟练地用铅笔书写、画画、捆东西、串珠子、用剪子、拉拉链、系钮扣、按按扣、装配东西、完成拼图以及其他更多事情。

2、语言能力

5-6岁儿童能正确发出各种音节,并掌握了大量词汇。有的幼儿词汇量可达2500~3000个。他们可以与成人自由进行言语交流,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默语),因而言语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言语对行为的调节功能也已经比以前加强了,因而在行为方面带上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3、认知能力

1、知觉的发展

5-6岁的幼儿分辨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已能正确地区别混合色和不同深浅的颜色,能对光谱中全部颜色和它的名称紧密地联系起来。触摸觉的差别感受从五六岁的幼儿才开始发展起来。能用两手来比较两个同样体积而重量不同的小盒子。3~4岁幼儿往往认为重量是一样的,而5~6岁幼儿就能指出哪一个重些,哪一个轻些。他们的时间知觉有所发展。能辨别“昨天”和“今天”,“前天”、“后天”和“大后天”。

2、想象的发展

儿童进入6岁后,想象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创造性。如他们在游戏时,能预先规定主题,商量分配角色和定好规则。一个游戏常常能持续玩好几天,情节也逐渐复杂。

3、思维的发展

5-6岁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当他们思维时,还不能用抽象的概念来进行思维。近六岁时,儿童对熟悉的事物已有一些抽象逻辑思维了,能够开始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总和但不能将本质和非本质的特征很好地加以区分。例如问:“什么是马?”答:“马有头、有尾巴、有4只脚、会拉车。”

4、注意的发展

5-6岁的幼儿稳定性不断增长,因而可以比较长时间地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听成人讲故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15分钟。并且开始具有独立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例如,五六岁的幼儿正兴致勃勃地听成人讲故事,但当时如果有一群做游戏的儿童跑进来,幼儿的注意就不会马上离开故事,而转向于游戏。

4、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5-6岁幼儿情感的稳定性虽有所发展,但仍具有易变性、易感性和冲动性。同时社会情感开始产生和发展,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此外,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也都有了发展,但自我行动易受外界事物或情绪的影响而转移。开始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初步能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按成人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规范。 儿童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为进入小学从事正规的学习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7-8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1、动作能力

小肌肉与大肌肉运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完成多种劳动与游戏。

2、语言能力

这个时期,儿童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

3、认知能力

1、知觉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渐次增强。
   2、想象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思维的发展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4、注意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他们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20分钟。
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在道德判断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考虑行为动机。道德行为尚未稳定。

案例:——攻击性行为

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有一支,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不肯给他,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还用脚去踢莎莎。

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

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原因分析

1、 遗传因素

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

2、 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儿童,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稼”到别的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又如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行为。

3、 环境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好处”,其攻击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攻击行为的对策

1. 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实践证明,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

2. 去除攻击行为的奖励物

如果孩子打了人家长不制止,打人就成为攻击行为的“奖励物”,使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还可以去打别人。所以,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及时处理,使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才对。

3. 教孩子懂得宣泄情感

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

4. 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愤怒。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5. 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冷处理”

所谓“冷处理”,就是在一段时间里不理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把孩子关在房间里,让他思过、反省,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如果把这种方法与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6. 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然而,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告诉孩子,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么,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7.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家长必须注意自身修养,不要因自己对某些事情不顺心而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攻击别人。夫妻之间要避免争吵打骂,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校恐惧症

学校恐惧症的三个特征

1、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

3、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安,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疼、尿频、便急等。 

学校恐惧症的病因

1、内因。这类孩子均有以下的性格特点:胆小、仔细、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依赖性大,生活上和精神上独立性差,经不起批评。

2、外因。这类孩子的家长、老师及本人常期望过高,往往超过患儿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孩子心理失衡,逐渐形成焦虑感。 

如何防止学校恐惧症

1、注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家长和老师对胆小、细心、忧郁的孩子,不宜要求过于严格。相反,宜劝导这些孩子处事不要过分认真,要让他们了解生活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的道理。

2、对孩子期望不应太高。家长切勿对这类孩子期望太高,由于这类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受失败和挫折能力较差,因此,期望太高易使这些孩子在不良的性格基础上增加心理压力,促发学校恐怖症。

3、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有学校恐怖症的迹象,即应立即去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家长们更应注意防范这些孩子可能发生的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