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父母》(叶子的书摘)

 老雪书痴 2012-05-22

叶子书摘《有效父母》


家住在幼儿园对面,无意中听了幼儿园举办的 杨智均老师现场演讲,买下了这本书和一套光碟送给妹妹,妹妹有个可爱的女儿明年就上幼儿园了。听了讲座、认真地看了这本书,觉得不错,深感教育之不易和重要。为免错失好书,2011年春节期间特做了2万字的电子书摘。特共享之。

内容摘要

第一章孩子入园,你准备好了吗

每逢3岁左右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之际,最让家长们担忧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否顺利入园,能否在幼儿园快乐、安全地度过每一天。那么,作为家长,空间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每天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快快乐乐地回家呢?

第二章孩子智力的开发

    2-6岁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高峰期。从2岁起,儿童的步伐已经相当稳健,再加上语言的灵活运用,2岁半至3岁半的孩子已经开始用整个身体去探索新环境的奥妙。如果给他足够多的刺激,孩子的大脑将以“更新换代”的速度发展,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日新月异”。那么,家长该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呢?

第三章孩子兴趣的培养

    孩子有了某方面的兴趣,便 在这一方面成功了一半。孩子愿做什么或不愿做什么几乎都受个人兴趣左右。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浓厚的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人的智力潜能并使之牌最活跃的状态。因此,为使孩子顺利地发展能力与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我们必须首先培养孩子的兴趣。

第四章孩子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及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动习惯,是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 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作为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孩子尽快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五章孩子心理健康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亿人口患有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换句话讲,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或多或少患有心理障碍和疾病。更令人担忧的是,心理学专家在分析患有心理障碍和病症的人群中发现:人的儿童时期心理是否健康发展,将影响他成年后的心理是否健康。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重视对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减少其心理疾病的产生。

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孩子一起分析他成长中的困惑,再结合侧面观察了解的情况,综合分析判断,找到孩子产生心理念头的症结所在。

宜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如带孩子到野外,动物园等他爱去的地方,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与孩子进行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并给予真诚的帮助。

一项调查表明,有行为问题的2-6岁幼儿,其中31%的儿童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孤独、畏缩、害羞;38%的儿童具有攻击行为,在家不听话、任性。

一个孩子胆小就不敢做事。鼓励孩子积极实践,勇于面对困难,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其心理偏差。

家长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同,就会收到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教育效果。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做父母的一定要树立好榜样。

幼儿期是儿童开始形成个性、品德的重要时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双管齐下——既关心又严格,用民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家长舍得拿出时间与孩子一起,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不用肯定。把孩子和家庭放在心头,父亲的日子会过得最开心、最有意义,而且这是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

孩子看着父母平静地讨论问题,推理,权衡不同的方法,他会自然而然地学习现模仿。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意志力弱等不良品质。

家长应该端正教养态度,从小事着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适当地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困难,来锻炼孩子的能力。

第六章孩子的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广大家长的重视和关注。孩子一出生,就全力开发他的智力,不到3岁就学英语、书法、舞蹈等,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而忽略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这种重智轻德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实,早期品德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人的品德增长率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学前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第七章孩子的多元智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寄托着家长对儿女的期望。有趣的是孩子年龄越小家长期望值越大。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期望值逐渐调整。这表明家长是在孩子发展过程 中了解与评价孩子,在了解与评价中产生新的期望,而这种期望又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的发展。作为家长,有必要掌握一些了解、评价孩子的正确方法, 使孩子能发挥自己自己的优势智能,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第八章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幼儿教育,是一项研究性教育。作为家长,要不断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教育甚至社会发展情况作出调整,以促进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幼儿教育的出发点 和归宿只有一个,那就是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幸福与发展。现在钢琴、舞蹈、绘画、书法、英语等特长班相继出现,针对经典学问开设《三字经》《大学》等课程,许 多家长朋友们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育宣传中,也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主见。

第九章让孩子拥有“好身体”

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长久以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每一位家长的期望。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好身体必须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合理的营养饮食、适量的锻炼、优质的睡眠以及心情的愉悦缺一不可。

第十章把握幼小衔接

    这两个阶段在环境设置,学习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形成了幼小教育衔接中的坡度。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早期智力开发的误解,幼儿教育“小学化“日益严重,家庭教育充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日益加剧。

精品短句

从小就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品德等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庄稼要打底肥,高楼要打地基,人的成长也要底气,也要基础,这些底气和基础就是要按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从小养成乐学好思的学习品质,文明谦逊的为人品质,以及求上进、善交际、会生活、勤钻研等基本能力与素质。

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它与人生的内在生命力量紧紧联系在一起。

各章节摘要

孩子兴趣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上的就是要使孩子的先天禀赋或者说是内在潜能全部发挥出来

对幼儿来说,兴趣就是一种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幼儿未知欲的萌芽,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开始。孩子能否早日成才,关键是家长能否早期发现并支持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使其稳定发展。

兴趣作为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导向,能促使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积极化,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智力活动效能大大提高。

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的先兆。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家长要关于抓住孩子“稍纵即逝”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往往与环境的熏陶密切相关,它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家长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接触社会和各种事物。孩子年龄越小,外界刺激的变化就越容易涣散 孩子的注意,因此,一旦孩子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就要及时利用它。兴趣越广泛,越有助于多种潜能的发掘,所以,家长应该高潮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孩子是个性独立的人,家长培养阁子首先要发现孩子的爱好与特长,不要学“泥人家”,而要学“根雕家”。根雕家的艺术原则是发现尊重根形的特点,然后经过艺术加工,使其特点更为突出,最后成为精品。

培养兴趣的方法:环境熏陶、游戏激励、大声叫好、吊吊胃口、好奇萌趣。

环境熏陶:大家可能听说过一句话:“人是环境之子。”根据这一心理学原理,当我们希望孩子产生某一兴趣时,就应提供相应的环境刺激。

当孩子受到吸引也来画画时,家长还可以和他抢着画,甚至装模作样地不让他画,这样会激发孩子更强烈的绘画兴趣。

如果家长想激发孩子看图识字的兴趣,不必强迫孩子去认、去念,不妨自己每天对着看图识字卡大声读几遍,而且要读得兴致勃勃、神采飞扬。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模仿,困此他也一定会对看图识字感兴趣的。

游戏激励: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海洋里有无穷无尽的小游戏。每一个游戏都是一个生活的亮点。都能引导孩子产生联想,启发孩子 的思维,丰富对生活的感觉。

大声叫好:当孩子主动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关注,停下手中的工作,真诚地给孩子一些赞美和鼓励。不管他做得怎样,哪怕做得很不理想,也要等的提出值得肯定的地方,而不要急于纠正错误。

鼓励也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人类本性最深处的需要恰恰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鼓励。家长的鼓励可以使孩子愉悦、自信、振奋,甚至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其实成功的奥秘就是每一次努力都能得到成功的反馈,这种成功的反馈维持着孩子的兴趣。直观的进步是维持兴趣最有效的因素,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家长每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每一个赞赏的动作,哪怕是一个点头和微笑的表情,一个不用写的眼神,都会对孩子兴趣的提高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以这种“赏识教育”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给他以自尊和自信,让他心灵的翅膀自由翱翔。

 

吊吊胃口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之后,家长切不可一看孩子有兴趣就去过度它,而应“吊吊胃口”。如果在孩子兴趣正浓时结束活动,下次再继续,那么,孩子总盼望着“下次”快点到来,甚至会达到“上瘾”的程度。

日本的铃木先生培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小提琴手。任何一个普通的孩子,经过他的培养,总会如痴如醉地爱上小提琴,并能很快掌握娴熟的演奏技能。他的诀窍其实很 简单:当孩子开始拜他为师时,他碰都不让他们碰小提琴,只是自己起劲地拉给孩子听;等孩子对小提琴产生兴趣时,就让他摸一摸琴,然后很快就将琴锁进琴盒; 等到孩子有了强烈的拉琴愿望时,只让他们拉一两分钟,直到把孩子的“胃口”吊足了,兴趣浓到再也不能忘掉小提琴时,铃木先生才开始循序渐进地教,而且多次 在高潮中结束。可见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充分掌握了孩子的兴趣特点。

 

好奇萌趣:父母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并利用它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浓厚的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发动机”,让他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读书兴趣的培养:营造一个让孩子认识到读书的喜悦和快乐的氛围,将读书的乐趣深植于心,是引导孩子爱好读书的原动力。

对孩子而言,能够在幼儿期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家长给予他的最好的童年礼物。(家长自己要爱读书)

幼儿阶段的读书方法:听读启蒙法、讲述提问法、角色扮演法、移情法(即角色置换)、自由阅读法、延伸想象法、改错法、游戏法、改编情节法、猜猜认认法。

幼儿读书的挑选:1、幼儿读物应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字大而少;2、应画面活泼,色彩鲜明,图案生动;3、应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内容健康,富有启发性;4、应富有创造力和想象空间。

家长要以亲切的态度与孩子共读,当孩子初学阅读或阅读有困难,以及孩子提出共计请求时,家长可多采用讲述提问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留给孩子思维的空间,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家长,必须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兴趣,了解孩子的特点、能力,尊重修改,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能容得下孩子的过错,多赞扬孩子的 优点,做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教育孩子的研究者。如果能做到这些,必将促进可持续发展。

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已经向人提出的终身教育、终身成长的要求。从小就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儿童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保护和充分发挥与生俱来的创造潜能来提高自身美好的生存与发展前景。

当我们用拔苗助长的方式,带着孩子达到成年人设定的目标时,当我们用大量重复的练习窒息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时,当我们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不让他们去寻求自己的目标时,当我们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忽略了他们的人格健全时,我们就预支了孩子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发展后劲的,当孩子离开家长和老师后,他能自主自由地发展,让潜能得到超常发挥。

错误的幼儿教育

1、把幼儿教育定位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如在内容上对读、写、算等知识,音、舞、美等技能的追求过多且具体,表现为满足即时目标,急功近利。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8岁神童、18岁人才,28岁默默无闻,到头来一事无成。

2、强调刻苦,不注重孩子的兴趣

尊重和培养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从学习过程本身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3、进行所谓的“超前教育”往往是以牺牲其兴趣、情感、社会性的正常发展,甚至以他们的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这种以牺牲儿童的自信心为代价的早期学习带给幼儿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失败感,而极有可能是一生的自我评价偏差,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幼儿是“人”不是动物,不能用对待动物的办法来对待婴幼儿,不能用机械训练的办法来训练他们,如果早期知识技能训练反而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这是教育上最大的失败。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教育孩子,把眼光放远

   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2、将满足幼儿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相结合

2.1、引导孩子学会学习,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幼儿必须具备在新的环境下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为获得知识而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

2.2、养成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为幼儿一生打基础

    必须从培养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良好的习惯、态度、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养成教育”。养成孩子探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养成关心社会、关注自然变化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

2.3、重视学习兴趣、求知欲的培养

    ——与兴趣的培养一章相联系。要培养渴望学习的儿童,我们认为,渴望学习的儿童也就是一个主动发展的儿童。

3、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

   今天的全面发展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科学意识、责任感、合作精神、良好的做人品质等等已逐渐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格特征。

   孩子的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各个 基本要素质量的提高,但这种素质的提高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和谐的发展。

4、树立幼儿幸福观,让儿童在教育中感受到幸福

对幼儿来说,不受约束地从事自己的创造活动,就是最大的幸福。

孩子的幸福感缺失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长对幼儿幸福观存在偏差:把幸福等同于物质条件的优厚。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幼儿所从事的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与其精神成长相一致时,幼儿才会感到幸福。

2)、幼儿是否真正体验到幸福,与活动是否满足其需要或兴趣有关,家长常常把成长的要求强加给孩子……因此,孩子应该学习幼儿时期应该学习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孩子研究孩子的学习。

3)、 对幼儿学习方式的认识有误。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认真读书、写作业。实际上,幼儿的学习与游戏、生活、活动密不可分。对于幼儿来说,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一 蹶不振都是学习对象,他们的学习方式决不是坐着听、看,而是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通过实际参与和操作来学习。家长只有很好地解决了以上几个 问题,才能让幼儿在教育中感受到幸福。

5、发现孩子,赏识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小结——作为家长,必须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兴趣,了解孩子的特点、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能容忍得下孩子的过 错,多赞扬孩子的优点,做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教育孩子的研究者。如果能做到这些,必将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

    一、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突出的孩子擅长通过说话、倾听和阅读来学习。

语言智能是指言语思维、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也就是人们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语言的能力。涉及到语言的敏感程度,学习多种语言的能力,以及使用语言达到某个目的的能力。

孩子的语言智能强的表现:喜欢听别人朗读、喜欢听别人讲故事,喜欢提问“什么”和“为什么”,热衷于与任何一个能成为他的听众的人对话,永远不会满足于简短的答案,喜欢闭上眼睛,在脑中细想他所听到的景象。

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 给孩子读书、讲故事、演讲。也许孩子太小而不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但是,给他讲故事能帮助他获得一种对语言的价值和语言之间细微差异的正确评价。实际上,故 事的重复是有一定价值的,孩子可以确切地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些什么。当故事被熟悉后,家长讲到一定时候可以停下来,让孩子轮着讲。家长讲故事要带热情,让孩 子知道讲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语言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

 

二、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人们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音高或旋律、节奏、音色的敏感性。

乐感较强的孩子更乐于做的事:听音(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很敏感),唱歌、低声细语、自个儿哼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代替乐器;用声音谱写乐章;学习音乐。

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鼓励孩子唱歌、培养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培养音乐节奏感、培养旋律和音准、培养音乐技能。

全家一起唱歌,能形成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0-1岁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的最佳年龄段,可以多放优美的音乐,从中观察幼儿是不具有音乐方面的天赋,对音乐敏感的孩子极易被音乐所吸引。

2-3岁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给他听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这样更能引起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3-4赚钱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感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渡,并可以让他配合乐曲接触乐谱。学习电子琴是这一时期不错的选择,因为电子琴在节奏、旋律、音准以及培养孩子音乐兴趣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4-6岁这段时间是开发孩子音乐智能最关键的时期,不妨让孩子学习一些实际的音乐技能,如钢琴、小提琴、扬琴、古筝、二胡等乐器的演奏。

练习游戏:水杯辨别声音、听音乐磁带。

 

三、数学逻辑智能

数学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假设、因果等判断)、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

数学逻辑智能是指人们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是有效地运用数学和逻辑推理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

数学智能强的孩子喜欢做的事:数数;比较或注意大小轻重等等差异;收集;玩不同形状的东西,进行比较和排列;组成特别大的数字。

 

四、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也就是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世界、辨别空间方向,并把所感觉到的东西表现出来以及用图画表达头脑中想象的概念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

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孩子喜欢:复制、涂鸦、描画和绘画;制模和建造;混合同一色系的颜料和物品;选择穿着;看照片;玩字谜。

培养视觉空间智能的方法: 乱涂乱画、看图画、拼图、搭建积木和模型、玩橡皮泥。家长对孩子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方式,不应拘泥于约定俗成的技巧和条条框框的束缚,而应采取一些能使孩 子感兴趣的方法。空间智能强的孩子可清楚地说出视觉表象;能轻松地看地图及其他图表;喜欢画画、泥工等艺术;喜欢拼图、下棋、走迷宫及类似的游戏。// 喜欢想象,并创造出内心的表象,喜欢看电视或其他视觉上的表演,有较好的色彩感觉,这样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空间智能。

 

五、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人们善于适当控制身体运动,善于运用身体动作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协调、平衡、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等,以及自身感受的和由触觉引起的各种能力。

幼儿期是孩子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柔韧性好,因而只要能积极地加以指导和训练,孩子可获得许多动作技能。演员、运动员、舞蹈家、工匠、雕塑家、机械师或外科医生等都有很好的身体运动智能。

发现孩子的身体运动智能强势:喜欢跳、喜欢攀登、喜欢走狭窄的地方、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会敲打物体或扭动身体,精神烦躁不安;善于模仿他人的语言和动作;喜欢拆装物品;对于陌生的物体,喜欢用手触摸。

 

六、内省智能

内省智能是指关于构建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觉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或者说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的优缺点相当了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需求,以及自律、自尊、自控的能力。自我意识发达的人,能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分辨自己的心理状态,理解自我的内在感情,并根据对自我的了解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内省智能强的孩子的特征:意志力很强,个性独立;在讨论有争议的话题时意见很鲜明;似乎经常是活在自己的个人内在世界里;喜欢单独一人,按自己的兴趣行事;很有自信;行为举止与众不同;喜欢个人的内在激励。

内省智能的培养方法:要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以及积极地面对他们的信息反馈,首要的一点是建立一种态度。尽管所获得的反馈并不总是他想要的,但这是学习的一部分,并且是有益的。

以下4种策略都是以与孩子交谈,帮助孩子以自我反省为中心的。当这些步骤相互重叠的时候,是有一个普遍的顺序的。这个顺序即是:当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家长最好从谈论自己开始,然后开始讨论其他人的行为,接着是孩子的行为表现,最后是其他人对孩子的想法

事实上,不积极面对反馈的人总是以自我保护的形式关闭自我,他不想听到别人在说什么,他不愿意让自己的感情受到伤害。家长应让孩子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依靠外在反馈的

在谈论孩子的行为表现时,需要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理性判断,而不是迁就于孩子自己是怎样看待个人行为的。但家长需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过于频繁的反馈或过于强烈的反馈,这样的话就会约束或过分地引导孩子进行反省了。

和孩子讨论他可能被别人怎样评价时, 不仅让孩子学会思索别人会怎样评价,而且更难的是,要求孩子自我批评,问问孩子他做什么事是别人喜欢的。每当孩子画完画、玩过橡皮泥后,对着孩子的游戏成 果,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你为什么画这个东西?为什么用这种颜色的蜡笔?为什么捏成这个小动物?你觉得哪里画得好看呢?让他对自己的游戏过程和游戏中的行为 进行回忆和总结。

游戏练习: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等,角色互换可以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家长的感受。“我”和“角色人物”是孩子认识自我的一个途径,能使孩子直接感知自己扮演的“角色人物”是不同于“我”的,对提升孩子内省智能同样有效。

 

七、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强的孩子了解别人的能力很强,他善于组织、沟通甚至控制他人。因为他能很好地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意图,所以他容易成为群体的领导或协调人。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察觉、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包括对面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作出适当的反应。

人际关系智能强的孩子的表现:有很多朋友;经常参加群体社交活动;喜欢课外活动;喜欢给别人当纠纷的调解人;不喜欢独处;有同情心。

人际关系智能的培养方法:

1、设计情境问题。如: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不喜欢他?为什么他能成为领导者?

2、与他人相处是发展人际关系智能所必需的条件

3、让孩子同时担任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角色

4、将电影作为一种手段使孩子思考和理解人类行为

5、利用文学作品让孩子学会观察推测

6、和孩子分享家长自己的个人经历

分享成人的经历,体会成人的内心世界,让亲子之间做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八、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事物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辩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拥有走强的观察智能,但大部分孩子是天生的自然观察者,他们就喜欢接触自然,回归自然,对自然万物的变化非常敏感,有着很强的观察力。

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方法

1、观察季节变化引起的大自然的变化

2、让孩子接近动物

3、定期去动物园或水族馆

4、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户外环境

5、鼓励和支持孩子收藏。收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并融入了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寻根过程。

自然观察智能强的孩子的喜好:收集大自然中的物品,玩土或沙子,和家养宠物接触,喜欢去动物园水族馆或是花园,在户外玩(不介意天气情况或温度),和家里人一起去野营。

自然观察智能强的孩子,在生活中会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并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家长要给孩子多提供一些接触自然的机会,尊重他的体验和感受。

孩子习惯的养成

中国有句古话:“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生活环境能给幼儿的心灵带来美好的启迪,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一个人所生活的环境对他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精神品质的形成极其有益。// 人是天生有适应能力的。在幼儿身上,这种能力是潜在的,既有可能得到良好发展,又可能弱化,关键在于环境和教育作用。家长应放开手让孩子去“经风雨,风世面”。

最强烈的影响环境,尤其是影响孩子的,莫过于父母丧失活力的生活。——荣格

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对标准:

--必须与年龄相符;

--必须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

--通过学习能掌握所处社会的语言等,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遵守纪律,能懂得奖与罚的意义;

--能正确处理与小伙伴的关系;

--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且其情绪表现与环境是一致的。

幼儿期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训练,让他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他具有健全的人格。——3岁分水岭”理论:有人认为,从出生到3岁是所谓“模式时期”,是父母的“硬灌”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孩子把外部的刺激(面孔、词语和音乐等)当作一个整体(即所谓“模式”)来印刻在脑子里,而且不加以分析。一般一说,婴儿在这一时期确能比较顺从地任凭父母“雕塑”。家长必须了解孩子3岁分水岭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从小事抓起,从严要求。

故事:1987年,75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你在哪所大学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 么?”“在幼儿园学到:要乐于与别人分享你的东西;永远不要打人;你弄乱的一切要由你来负责,整理得井井有条;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吃饭之前要洗手; 每天下午要小憩一会儿…

幼儿必须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与具有同样经验的小伙伴一起探索,在实践中与小伙伴一起逐渐学会与人交往。

通过移情训练,孩子会变得善解人意,而且能很好地适应同伴之间的冲突和竞争,在游戏和生活中学会合作和分享

1: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问问孩子:“如果因此而失去这个好朋友,你会怎么样?”

当孩子的热情遭到拒绝时,问问孩子:“你平时有没有拒绝过别人的友谊?”

当孩子想要别人的玩具未能得到时,问问孩子:“你会不会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给别人玩?” // “假如你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弄坏了,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孩子在幼儿阶段表现出的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如要求独立吃饭,手脏了自己洗等,这正是责任心萌芽。家长的责任是密切关注他,鼓励他,在尝试过程中培养其责任常识。

--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学会了有耐心;

--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学会了自信;

--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学会了赏识他人;

--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学会了爱惜自己;

--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学会了爱惜这个世界;

--在充满分享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学会了慷慨;

--在充满公正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学会了正义真理;

--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学会了信任他人;

--在充满安宁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学会了平静地生活。

 


良好习惯的要素:于细微处着紧用力;长期一贯的坚持。

2-6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父母言传身教,改掉坏习惯;善于交往,以己度人;遵守规则,信守承诺;相信自己,战胜挫折;牢记责任,勤奋奉献。

营造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环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保持整洁宁静的家庭环境,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让家庭充满笑声;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

家长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孩子为集体作出贡献,在孩子3岁开始就让他固定完成一些家务劳动。这种奉献精神孩子不可能一次完成,遇事论事随时提醒孩子即可。当然,当孩子做到的,要及时表扬强化。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法:检查家里的环境是否整洁,然后和孩子一起来收拾房间。

不吃饭的孩子:当孩子不好好吃饭,适当的饥饿教育既可以刺激孩子的食欲,又可以让孩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规定吃饭进食的时间,饭前不让其吃零食,让其帮其摆筷子等劳动)。

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1岁开始走路时摔倒了,鼓励孩子自己勇敢地站起来;

2岁开始自己拿着小勺吃完一碗饭;

3岁开始会自己穿衣服,即使穿反了也没关系;

4岁开始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和物品,不可包办代替;

5岁外出郊游时,能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如若丢失应照价赔偿;

6岁开始独自到离家较近且安全的地方玩耍。

孩子智力的开发

    一、注意力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要 想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首先必须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的稳定性与人的积极性有重要关系。如果孩子对所从事的活动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浓厚的兴趣,并借助相关 活动维持知觉或思想进程,那么注意就易稳定、持久。(“多动症”的核心问题是先天性发育不良,多有轻微脑功能障碍,一般是可以治愈的,家长无需给自己太大 的压力。)

孩子注意品质的训练方法:通过语言训练孩子的有意注意;提高孩子注意的稳定性

是意注意是受语言调节的。培养有意注意必须从孩子能听懂简单的言语时开始,可用“你看……你听……你摸……你闻……”等语言,例如让孩子听听燕子的叫声,看看快下雨时蚂蚁在干什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带着目的和任务去注意的习惯。

提高孩子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以下

1、幼儿对有趣的事物和活动注意的时间长。注意:玩具和活动不能变换得太频繁,要等他彻底失去兴趣,不再去注意了,再换新玩具和活动,否则会影响注意的持久性。

2、 当孩子正专心从事某一项活动时,一定不要打断他,否则就破坏了注意的连续性。现在许多孩子注意的稳定性很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辈们这个拍,那个 逗的,几乎剥夺了孩子自己安静地从事活动的机会,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浮躁的注意品质。因此,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有独自安静活动的机会。

3、利用特制的玩具和活动(积木、串珠等)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4、训练注意力要与培养自制力的意志力结合进行。

5、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当。

6、学习内容要多样化,否则孩子感到乏味而注意力分散。

提高注意力技 :孩子喜欢成人注意他,当发现有人在注视他时就会玩得很起劲。因此,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看着你干……”用自己的注意去延长孩子的注意。当孩子调皮时,家长切不可给他注意(即看他、听他、哄他),越是这样,他就越调皮。最好的办法是不予理睬,他自知没趣就会停止。

二、观察力

幼儿的观察力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人们大量的感性知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观察力强的人在同一时间观察同一事物所获得的信息多于观察力弱的人。孩子观察力发展得好,其他能力才可能发展得更好。

我们知道,观察是各种感官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感知活动。因此,要对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训练。19世纪,意大利著名女教育家蒙台梭利通过对弱智儿童进行感官训练,能使他们的智力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对正常儿童的感官进行专门的训练,能使他们的智力达到英才水平。可见感官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实施“蒙台梭训练法”。

巴甫洛夫通过观察狗分泌唾液,提出了莫名的两个系统学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家奖,他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

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时,家长应注意多提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那些容易忽略的方面,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充分发展。幼儿的观察具有目的不明确的特点,常常是东瞧瞧西看看,收获不大。因此,孩子需要家长帮助确立观察目的和任务,使其观察具胡目的和任务性。// 观察除了有意识地搜寻自己以为有价值的东西外,有时还要靠假设作指导,可见观察与想象是分不开的// 家长应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对物体之间进行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厚薄、曲直等的辨别和比较,既能找出相同点,又找出相异点。

听觉:在带孩子外出散步时,可引导他注意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响、刮风声、雨声等。

触觉: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而不应限制孩子去触摸物体。有不少家长担心弄脏孩子的手或弄坏物品,总是警告“不要乱摸”,殊不知这正是孩子在了解事物,学习知识。

嗅觉和味觉对孩子获得特定的适应也是必需的。此外,要成为某些行业的“状元”,必须具备敏锐的嗅觉和味觉,如优秀的品酒员、高级厨师等。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家长应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希望家长跟他一起玩游戏,这是他非常渴望的事情。作为家长应该有这份“闲情逸致”

教观察方法

1、初步观察方法:特点观察法、多感官观察法、比较观察法

2、联系观察方法:思考观察法、记忆观察法、谈话观察法、目的观察法

三、记忆力

记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渊博的知识无不是建立在卓越的记忆之上。记忆力对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杰出的成就都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 上的。对大学少年班190名少年大学生进行了智力品质的研究,结果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记忆力极强。

判断记忆力好坏的标准是: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再现的正确性和准备性。

1)、记忆的敏捷性:与孩子在记忆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重要相关。

2)、记忆的持久性:梁志桑教授提出了10种强化记忆的方法

3)、记忆再现的正确性:最重要的是把类似的内容加以比较,找出事物的异同,防止混淆。

4)、记忆的准备性,即把记忆迅速提取出来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记忆中的知识是否有系统,而这又取决于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如果多采用比较、联想、概括、应用等方法,就可以提高记忆的准备性。

5)、音乐与记忆的关系。众所周知,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而情绪对记忆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轻松愉快的抒情音乐能使人体内乙酰胆碱的分泌增多,这种化学物质是脑细胞之内信息传递的一种主要媒介物,对改善记忆有显著效果。因此,在孩子学习活动之后,可以让他静静地听一段轻松愉快的乐曲。

其实很多速记法就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要家长留心,就能灵活运用这些运动孩子进行有效的记忆训练。// 家长要鼓励孩子回忆他经历过的事,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于有意识地记忆所见到的事物,从而留下清晰长久的印象。

让孩子学习了新内容之后要及时强化复习,最初复习的时间间隔要短,复习次数要多,以后间隔逐渐增长,次数逐渐减少。

言语是孩子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她对于记忆的强化同样有着很好的效果,如背诵,复核等方式。背诵是锻炼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一些儿歌、儿童诗等,不仅对增强记忆力有益处,还能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

让孩子跨入更广阔的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空间,其大脑皮层受到多方面刺激,记忆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专业的梁志桑教授提出了10种强化记忆的方法可供借鉴:

1、重复强化

2、形象强化

3、目的强化

4、多感官强化

5、鼓励强化

6、归类强化

7、言语强化

8、应用强化

9、游戏强化

10、联想强化

四、思维力

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是开发幼儿智力能源的核心。各种智力活动无一不在思维的参与下得以实现。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他具备怎样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通过上述思维过程,孩子就可以掌握事物的概念,然后用各种概念进行判断,用各种判断进行推理。

思维训练的方法

1、让孩子进行大量的归类和分类活动(按颜色、形状、大小、功能、地点、属性、材料、特征等进行分类)

2、让孩子习惯比较,善于分析

3、引导孩子注意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联系

4、教孩子学会推理

5、让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6、“找毛病”,以培养孩子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方式训练:直觉思维训练、再现思维训练、想象思维训练、对比思维训练、时效思维训练、求证思维训练、分析思维训练、推理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背向思维训练、转化思维训练、求同思维训练、求异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词的扩散、关系扩散、功用扩散、拼图扩散、添画扩散、图形联想、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联想、设立情境联想。

精品句子:

只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才能使幼儿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并且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加以灵活运用。

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孩子提问是他深入钻研的标志。

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开启孩子的智慧,智慧又是高明意识的外现,而高明意识的标志是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比较是思维很重要的过程。越善于比较,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能力越强。世界上任何事物不能孤立而存在,而是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之中。因此,家长应引导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推理能使人从已有的知识中推出新的知识来。知识特别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必须经过推理才能得到。推理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孩子推理不能用抽象的说教方法,而是要在让孩子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进行。

使孩子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使孩子置身于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时,孩子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能力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求异思维有利于孩子跳出常规思维的定势,迅速接触问题的本质,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家长应鼓励孩子对传统的或已有的宝座观点反其道而思之,大胆地向它们质疑和挑战,提出新的见解。

五、创造力

在未来高科技社会中,一般性的智力与体力劳动均由电脑和机器代替,而留给人的是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也就是说,未来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发达创造力的人。

研究表明,胆怯、倦怠、过分自我批判、兴趣面窄、性格片面性和狭隘性等会阻碍孩子的创造力。

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淡化性别角色;

2、在游戏中诱发创造力;

3、用创造发明家的心理品质塑造幼儿;

3.1、专心致志

3.2、习惯于类比事物

3.3、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3.4、善于发现问题

3.5、喜欢以独特的方式探索事物

3.6、学会预测事物的结果

4、强化孩子的独创性表现

5、进行想象中的改造训练

6、使孩子形成“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的理性框架

7、培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习惯

8、把害怕犯错误的心理降到低限度

9、鼓励孩子向创造力强的人学习

10、引导孩子尊重他人的创造性活动

11、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

 

幼儿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事物。在他充满童真与稚气 的想法中,创造性若隐若现,因此家长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发现并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对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想象、多创造,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常把游戏称为“创造想象的源泉”。不仅因为游戏使孩子有机会发现事物的新特征,而且游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从而使创造性行为更有可能出现。// 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可使孩子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想象、特别是创造力方面得到发展。

对成长中的孩子,家长不仅要教给他创造的钥匙,帮助孩子打开问题之门,还要培养他敢于质疑的精神。

预测事物的结果 ,是一种对事物因果进行推断的能力。培养孩子预测结果的习惯,能极大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家长应鼓励孩子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与独特性,反对孩子用固定的模式开展活动,允许孩子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孩子品德的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合作能力

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品德和性格的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信心、独立性、坚持性等有密切的关系,并不在于他智力的高低

计划生育政策在孩子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德育成为独生子女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孩子常会有任性、粗暴、行为无约束、不合群、没礼貌、不爱惜玩具、讲假话、自私、遇到困难就哭等表现。社会适应能力、合作能力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美国许多公立学校明确了首先品质教育(泛指学生)的目的是:

1、提高海珠 自尊心;

2、加强学生的自律和自我修养;

3、提高学生进行决策的能力、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

4、向学生传授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强调了基本的价值观:诚实、勇敢、信念、公正、宽容、人格、善良、助人等。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首先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越烈。幸运最能显露恶,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内部心灵、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家长应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家长应让孩子明白,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总有要克服的困难和发生错误的时候,只要树立自信,具备勇敢的精神,就能不断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进行热爱祖国情感的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特点;向幼儿介绍祖国的内容应该适合幼儿理解的水平,要以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为他们思维活动的支柱,使他们依靠具体的事物来理解,并受到教育和感染。

真正的爱是博大而真诚的,有一颗 真诚的同情之心的人,他会得到更多人的敬意。

对儿童幼小心灵来说,榜样的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

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的教育环境,有效地有意识地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是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必须掌握的。

节假日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欢乐的气氛,极大地增强了孩子对家庭和集体的信任。

——利用家庭成员聚会人口数量多、成员辈分多,人际关系复杂、人际互动范围大等优势,帮助孩子掌握与不同的人交往的技巧,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利用节日进行教育。家长要重视自己的生日,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意识到家庭中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他们和自己一样,也有生日,也该庆祝,自己也要向他们表示爱意。

——利用“母亲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使孩子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与亲人团聚的乐趣,他使孩子在悲伤痛苦的氛围中,体会亲人离去的伤痛,懂得生命的珍贵,同时充实孩子的情感世界,促进孩子情感的健全发展

品德教育的内容

1、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

2、培养孩子勇于认错的好品质

3、培养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4、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

5、培养孩子勤劳、俭朴的品质

6、培养孩子的爱国之情

7、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8、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一是培养幼儿主动地提出明确的行动上的,为达到这一目的而积极行动的意志品质;二是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即克服困难或障碍,做事有始有终,坚持到最后的良好品质。

勇于认错的品质:首先家长要注意教育的态度,对孩子的过错要认真分析,不要一味指责、打骂、恐吓孩子。家长要以关心爱护的态度对待孩子。

与人友好相处:现今独生女多,他们不懂得分享,家里的玩具都是他一个人的,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思想,导致他们不会很好地待人接物,不能一同伴友好协商、交谈,社会交往能力差,不合群等。家长要注意带孩子寻找同伴一起玩耍,也可以把其他孩子请到家里来一起玩。

品德教育的方法:榜样教育法、讲解说明法、练习巩固法、暗示教育法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模仿,而且模仿的作用也越大。//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榜样,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良好性格、品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讲解说明法,要注意讲道理时间要短,不能空洞,因为榜样的作用,家长要言行一致。

暗示教育法: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是体态手势和表情暗示,批评幼儿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暗示教育法使幼儿觉得地位平等、受到尊重,因而容易接受,并且感情轻松愉快。例如,家长 在和客人说话时孩子爱插嘴,家长可以噘噘嘴等,这些暗示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

勇敢的孩子往往能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怕羞,不胆怯,能够经受住一定程度的苦痛,勇于承认错误和克服困难,会独立地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小问题。

有了勇敢精神,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提高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和人交往,喜欢参加各项活动,对周围事物有积极态度和进取心,活泼不拘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注意听取其他人的提醒和劝告

 

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劳动,可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懂得爱惜劳动成果,品尝劳动的快乐。家务劳动,可以让孩子体验大人的辛苦和劳累,学会关心人增强与家人的感情,从中获得生活的能力,为将来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家庭积累经验。

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往往过分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及智力开发,却忽视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重视对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减少其心理疾病的产生。

一项对幼儿的调查分析表明,2-6岁的幼儿的各种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其中34%的儿童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孤独、畏缩、害羞;38%的儿童具有攻击行为,在家不听话,任性。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孩子一起分析他成长中的困惑,再结合侧面观察了解的情况,综合分析判断,找到孩子产生心理偏差的症结所在。

治疗孩子的心理疾病,宜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如带孩子到野外、动物园等他爱去的地方,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与孩子进行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家长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同,就会收到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教育效果。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双管齐下——既关心又严格,用民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家长舍得拿出时间与孩子一起,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肯定。// 把孩子和家庭放在心头,父亲的日子会过得最开心、最有意义,而且这是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许多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少,与孩子缺少沟通,孩子内心感到缺少足够的安全感,也会由于不受重视而自卑。

家庭的气氛、父母的处事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作用不容轻视:孩子看着父母平静地讨论问题,推理、权衡不同的方法,他会自然而然地学习与模仿。和谐的家庭气氛永远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润滑剂。要专心听他的意见和看法,理解他的情感和需求。

适当地放开手脚让孩子独立处理自己的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弊。

一个孩子胆小就不敢做事,鼓励孩子积极实践,勇于面对困难,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其心理偏差。

家长应端正教养态度,从小事着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适当地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困难,来锻炼孩子的能力。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意志力弱等不良品质。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

有的家长对子女的发展潜力、能力大小及兴趣所在全然不知,对孩子寄予走出能力限度的期望,致使孩子心理压力大,极易紧张过度。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总的来说,这样的孩子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都会有良好的表现:

1、情绪愉快而稳定;

2、求知欲较强;

3、有基本的社交能力;

4、诚实;

5、有自尊心和自信心。

 

心理偏差的儿童有以下情况:咬指甲、吸吮手指、口吃、言语发育延迟、选择性缄默症、遗尿症、抽动症、入睡困难夜惊、睡行症、梦魇、偏食拔毛癖、攻击行为、退缩行为、依赖行为、分离性焦虑、神经性尿频、神经性呕吐、性识别障碍、孤独症。

——总而言之,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等情况,应及时纠正孩子的过激行为,或者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和儿童心理医生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使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等对孩子的影响上。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1、教养方式不恰当;

2、父母的榜样作用;

3、以成人的视角看孩子的问题。

心理调适策略

1、民主的家庭作风:父母既是长辈,又是老师和朋友,切忌把社会角色带进家门;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2、真诚:家长可以真诚地向孩子敞开思想和感受。当你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没有做好时,你可以说你很烦恼;如果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时,直接对他讲出来,要比隐瞒的方式更好。

3、承认错误:

4、蹲着与孩子交流:在与孩子交谈时,家长如能蹲下来,就一下接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孩子的心里话便愿意向家长倾诉。// 当我们像对知心朋友一样,向孩子请教一个问题,与孩子商量和决定一件事时,可以想象他一定会非常兴奋。因为他感觉到了息的重要价值,尝到了平等相处的快乐。久而久之,孩子会向家长敞开心扉。

5、让孩子适当 “受苦受累”:当今怯懦、怕吃苦和娇气的儿童数量显著增多,这与他们生活过于优越有极大的关系。许多事例证明: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受的困难、挫折和磨炼,是 日后成才的资本。千万不要成为只会庇护孩子的“鸡妈妈”,而要做“鹰妈妈”,把孩子交给“蓝天”,让他在博击风雨的蓝天中健康成长。家长应注重白教育的价 值。还可以授予孩子一定的任务,如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庭生活的忧愁、家长事业上的烦恼等。挫折教育要把握好一定的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否则超 过了孩子心理随的极限会适得其反。

6、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哈佛大学学者威特伦曾花费40年时间进行追踪观察,发现:从幼儿期开始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2倍。这说明: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并能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让孩子从小懂得,上幼儿园或是上学是为了学本领,这是他自己的事,爸妈没有义务包办。现在,有不少家长将金钱作为对孩子表现好的奖赏,这种刺激地削弱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成长。

7、把握好对孩子的期望值:家长应采用支持性的期望,对孩子多点赞扬,少点责骂,多些鼓励,少些挖苦。

推荐活动:带孩子买菜。纠正偏食、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学会生活。

推荐活动:常和孩子聊天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亲子之间的交流是随时随地的,家长要擅于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时间与机会。聊天并不局限于说什么内容,而在于这种交流的习惯和气氛,会使孩子从中得到一种健康情感的体验。

为父之道

1、要多花时间;

2、让孩子知道你的弱点:孩子如果知道父亲小时候也怕黑,而且到今天还是怕打针,就会明白他自己的弱点是许多人都有的,并不可耻。

3、称赞孩子的优点

4、不许孩子无礼

5、体察孩子的需要:例如召开家庭会议等方式。

孩子对父母的要求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理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的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赞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德国人怎样做家长?德国80%以 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的影响。尽管德国家庭普遍较富裕,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性格。大部分孩 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中学毕业或到一定年龄后,孩子们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择下,离开家庭到外面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德国家长十分注重 对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的指导:

1、孩子出生后,便给孩子开设一个银行帐户,为的是让他们能从小就管理自己的钱财,以便日后懂得有计划地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和打工所挣的钱。

2、从孩子蹒跚学步,就开始注重孩子坚持性与意志力的培养。鼓励孩子跌倒后自己爬起来,为陶冶情操鼓励孩子参与多种活动,特别是手工活动,如家庭布置,花园布局以及机器维修等。

3、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乐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尽量去理解孩子的心情。

4、在孩子择业的问题上,德国家长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对其给予适当引导,确保孩子能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