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小时保全728台电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建喜图书馆 2018-12-05

本文同时载于《上海法治报》5月16日'执行进行时'专栏

来源:上海知产法院

转自:浦江天平

作者: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牛贝


证据是否得到及时妥善保全,对于整个案件的审理和执行都至关重要,而对于大型计算机软件诉前证据保全绝对是个大工程。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三中院)近期受理的这件“大case”是美国知名软件公司奥多比公司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上海知产法院)起诉,根据规定由三中院负责保全,奥多比公司认为上海某建筑设计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复制、安装并商业使用了Adobe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Adobe InDesign系列软件,请求三中院赴现场检查上海某建筑设计公司工作场所内计算机上安装的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Adobe In-Design系列软件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证据固定。

接到该公司的诉请后,三中院迅速反应,成立了由执行局、知产庭、第三方技术专家、法警支队等部门干警组成的保全队伍。最终,通过4个小时奋战成功保全了728台电脑,及时固定了证据。

技术专家参与分组同时行动

“考虑到计算机软件的保全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我们把上海知产法院‘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技术鉴定’的技术事实查明认定制度体系向前延伸了一步,从审理延伸到诉前保全,委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派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专家前来参与保全。”三中院分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倪春南表示。

有了技术专家的参与和充实,保全队伍的实力“倍增”,队伍人员增加至32人,可是30余人面对数百台电脑,怎么保证速度?怎样保证对现场的控制力?

我们将参加保全的30余人进行分组,笔录组负责与被申请公司沟通,告知证据保全情况并送达文书、制作笔录;取证组是实施软件保全的主力,再细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执行法官、两名技术专家和一名法警组成,四个小组虽然各自负责不同区域、范围内的计算机取证,可是对现场所有计算机的清点、抽样、取证同时进行,避免‘打草惊蛇’。”三中院执行局副局长叶平介绍。

应急预案充分远程指挥有条不紊

保全现场会不会出现突发情况?如果现场突然断电怎么办?办公室锁门、计算机有密码锁定、现场有软件删除情况……这些都不排除会发生,该怎么应对?

4月11日下午,保全前一天,由执行局承办人前往保全现场外围进行实地勘查,然后召开由执行局、知产庭以及法警支队法官、干警等执行人员参加的执行人员预备会,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一一研判,并制定针对性的执行预案。

4月12日上午,时任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秋良在该院执行指挥中心进行远程指挥,副院长倪春南率知产法官和执行法官、技术专家、法警共32人一同来到被申请公司。笔录组的知产法官找到该建筑公司负责人,向其告知了证据保全工作情况,对其进行了临时控制。在对方签署了笔录后,四个取证小组即时出动,迅速到达保全现场,在第一时间对保全场所内六个楼层的所有计算机、服务器进行编号,清点数量并制作清单;法警对公司人员进行控制、清场、外围警戒,避免相关人员接触计算机。

“我们是法院的法官,现在依照法律规定对有关电脑软件进行证据保全,现场各员工可正常工作,但不得对电脑中的软件进行删除等相关操作。被抽查到的电脑的员工请暂时离开座位几分钟,配合法院取证。大家不得现场进行删除软件、防碍法院取证等,由此而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将由员工自行承担。”取证组执行人员张德毅在保全现场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说明。

4小时“奋战”成功保全728台电脑

法官的一番严肃说明,让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协助配合。经清点,在场的计算机数量达728台,“A1、A2、A3…”伴随着取证组的飞快清点,这些计算机很快被贴上了标签。

在现场工作人员以及保全单位代表的见证下,技术专家们按照楼层对计算机开始进行定量抽查,对抽到的电脑安装 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Adobe InDesign等系列软件的版权信息和著作权人信息进行检查,技术专家们一边低头查看电脑安装软件的版权信息,一边轻声告诉旁边助手,助手则迅速将这些信息登记在计算机软件抽查情况表中。在查看完每一台被抽查计算机后,他们都会拿起相机仔细地对电脑屏幕上的信息进行拍照备案。“为保证证据固定的客观性,我们采取这种非接触式的固定方式。”现场的技术专家说。

就这样,保全取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三中院研究室负责摄像的小伙子从一开始便对整个流程的关键程序进行现场摄录,每个取证组在对抽查的电脑取证完毕后,都会在现场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将技术专家相机内的SD 卡、计算机软件抽查情况表等证据进行封存。

保全争分夺秒地进行,午休甚至中午吃饭的时间也不能懈怠,经过4个小时的“奋战”,下午2点,这场诉前证据保全顺利结束了。

法官说法

打通审执衔接,创新智慧保全模式

在上海知产法院受理的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中,由于涉案证据为软件以及相关数据,极易藏匿或毁灭,原告(权利人)往往提出诉前保全,要求法院及时、快速固定侵权证据。这类诉前证据保全案件往往涉及的计算机数量众多,动辄数百上千台。实施诉前证据保全,关系到当事人权益的保护与实现,不仅要求保全过程的快速、严密,而且对保全之后的案件审理、事实查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每次大型计算机软件诉前证据保全,都是一场颇具挑战性的“战役”,既要短、平、快,还要专业。由于上海知产法院与三中院合署办公,执行、保全工作由三中院承担。

我们已经从众多的计算机软件诉前证据保全工作中积累形成了很好的保全方法和思路,技术专家加执行法官的模式,有助于客观、专业固定软件信息、事实,而执行法官和知产法官的联动配合,则打通了审执衔接,提高了诉讼保全裁定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可以说这是一种 ‘智慧’ 保全的创新模式。”倪春南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