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烧——快乐的烧窑

 TWOdpmb1g1fj3x 2018-12-05

1

乐烧的含义

乐烧(Raku)的作法源自日本,早在十六世纪日本幕府时代即已出现。因为创作空间得到充分的发挥,乐烧也普遍受到陶艺工作者的采用。

一般来讲,普遍意义上对“乐烧”(Raku)理解,即是作为陶器的一种烧制技术,温度为900—1000℃,用高温棉或者耐火砖建窑烧制,烧结后采用草木燃料还原冷却,简单方便,作品古朴自然,由于在烧制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娱乐性,因此又被称为“快乐的烧窑”。

2

乐烧主要步骤

1.先将成形完毕的坯体素烧至800℃,其坯土必须掺入10~20%的熟料或匣钵粉,使能承受急剧升降温,而不至爆裂。

2.上釉方面:以淋釉、浸釉、喷釉或涂彩等方式皆可,施于素烧过的坯体,然后放入窑里烧成。由于乐烧的特点都是刻意不将坯体烧至瓷化,以能进行熏烧而吸附碳素,因此其烧成温度都较低,所以大都施以含铅或硼的低温釉。

3.窑烧方面:一般都是自制的简便乐烧窑,它是以厚约3公分的耐火棉,用粗铁丝网固定住,卷成或折成窑壁,底座则是用耐火砖铺迭而成,中间架以瓦斯喷火嘴。将坯体装窑后,点小火烘烧,逐渐加大火势,直到坯体通红而表面的釉药也呈现光泽,这表示温度已经达到使釉药熔融的程度(可稍微掀开窑盖,靠目测得知)也就是说可以准备熄火出窑了。至于多少的温度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则视釉药调配所适合的温度,一般都在700~800 ℃左右。

4.出窑:事先准备一个铁桶,内置碎报纸、木屑或是个人所偏好的有机物,如干树叶等。出窑时最好由两人从两端将便窑提掀移开,此时即全部露出通红坯体,事不宜迟,尽速用火钳将坯体一个一个挟入铁桶内,顿时,桶内报纸木屑被点燃,喷出熊熊大火,煞是过瘾,像是浴火重生,令人期待着精采作品的诞生!

5.冷却与还原:火红的坯体挟入桶内,里头的物质被点燃,待火舌大肆的窜升时,盖上桶盖,此时由于空气被阻绝,火舌随即消失,而被浓浓的白烟所取代,而呈闷烧的还原状态。大约经过15~30分钟的闷烧,再挟出丢入水中,以防再氧化。

6.完成:出窑的作品在水中冷却到不烫手的程度,即可取出,用布将表面所粘附碳屑及游离的碳素刷除掉,再用水洗净,完成!从坯体排窑点火到出窑冷却可以拿在手上,所操作的时间 大约是二~三小时。

3

乐烧作品的特色

1.低温烧成,所以坯体并未瓷化,吸水性强,亦较脆弱。

2.急速还原的结果,不仅使坯体吸付碳素,呈现浓淡不一富变化的黑色色调,而将釉彩衬托得更鲜丽,另方面也使得釉药里部分的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成纯金属,而在表面形成具有闪光性质的金属膜,颇为光彩炫烂!

3.由于急速的冷却,容易造成釉药的冰裂效果,细碎的裂纹,也是很好的装饰效果。

4.釉药的调合,常以铅或硼做为媒熔剂,此为含毒之重金属,因而烧成的器皿不可用为食器。

5.坯体在铁桶内还原的时间、程度,各有不一,且桶内所置的有机燃物也可随意变化,因此烧出的结果,随机性很大,很难模仿复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