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之归去来:关于散书的记忆

 星河岁月 2018-12-05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公此语说的是即将归园田居的人,然而对于爱书人而言,由于生活城市之迁徙或者同一城市内居所搬迁等影响而导致的书之归去来,大抵也是有着一种往之不谏、来之可追的心境。因而散书一事,往往是避不开也躲不过的,即使对于那些广厦之下家藏颇丰的壕气干云之人,虽不需要散书,却难免不曾接纳过被散之书。好在书之聚散离合,往往都在爱书人之间进行,尽管得书人总嫌得之我幸,散书人未免失之我命,对于书本身,流通速度的加快,也未尝不是一桩幸事。


前日在豆瓣上看到一位陌生书友开贴散书,颇为感慨。


结束北漂生活回归老家安逸,这本是不难理解之事,然而在运回家很多箱爱书之后,依然还有帖中所列约三百多种四百余册旧藏无法带走,于是开贴散书,不愿浪费,不为名利,只求爱书人各取所需。平心而论,书友所散不乏好书甚至佳版绝版,若是按图索骥,大包大揽也不是不行;然而不知为何,狮子大开口总让我有一种趁火打劫的感觉,还不如让给更多需要之人,也是这位好心书友的广结善缘。此外,理论上来说,对于正在搬家前夕、同样面临散书窘境达多年之久的我而言,退避三舍也是无奈之下的理应之举。于是只跟书友要了三种我所缺的企鹅黑色经典、刘小枫所编《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等,并约好两日后面交。


昨日下班后地铁至林萃桥后步行来到约好的小区门口,已看到不少豆友云集,三五成群,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地产中介都换了便装。有书友已经取到了书,还在等着看其他书友的收获;剩下的因为需要主人独自来回取书,并不方便快捷,所以均有不同程度的等待时间,于是也有在一起闲聊的。我看先前取书那人有些眼熟,一问果然去年曾在金融街与我面交过我散的书,天下之小,可见一斑。


约半小时后,如愿取到各自所需之书。作鸟兽散的同时,方知这些书的主人明日即将离京,于是纷纷向他送上临别祝福。其后我在取书的临时群里跟后来者报告进程时不小心笔误写下“娶到书了”字样,虽然是一笑而过,但彼时的心情多少也有些歪打正着。对爱书人而言,书之去留,有时候也像出嫁一样迎来送往,聚散两依依。


回家的地铁站上,我突然想起上一次这样去陌生豆友家取书还是七八年前,也是地铁来回,只不过季节是盛夏,坐标在通州梨园附近。到了之后发现对方是一个很娴静的女生,说是新婚不久要搬家,留不下家中一套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上海人民精装版全22册)。于是最后装满了我的一个大双肩背和手提袋,在八通线上往返仨小时汗流浃背、满载而归的情景恍如昨日8号线一般。


其实总体来看,我对散书的接纳统共也就是寥寥几次,但是自己的散书早在十年前就在慢慢进行着。记得最早就是06年在豆瓣的二手转让上,所以那两年的豆邮里充斥着零零散散的散书往来;之后两年中新房交付,也算第一次遭遇要从租房搬到新房的难题,于是索性开了个淘宝店,把欲散之书统统挂在上面,三五年内也逐渐积累到了双钻的水准。搬新家以后情况有所好转,毕竟还有一个独立的书房,尽管面积很小,却也聊胜于无。所以最初两年绝少散书,以至于双钻店都被淘宝悄然关闭了。然而书房再大,也装不下一颗图书馆的心;书房再小,也能堆得满坑满谷、从地到天。当连续多年购书量十倍于读书量导致的顺差过大、总量超标,书房已无立锥之地,才让藏书问题罕见的成为家庭主要矛盾之首。



大约是在妻子怀孕期间,开始重新考虑散书一事,初衷是散掉或送掉已读过的书,所谓开源节流。只是初期对于不纳新,我只能口头答应心中惴惴(事实上怀孕那年我确乎买的不多),偶尔看到心里痒了很久的佳作,也只会买了偷偷运往家里,不让妻子察觉,免得惹她生气。而对于多吐故,我则更是不舍,仅仅迫于压力在网上零散卖过和捐过一些,实在无关大局。


女儿出生以后,读书时间再次压缩,惯于闹中取静的我甚至放弃了开车上下班,把坐公交或地铁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只是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尤其是下地走路之后,家中被书挤占的空间之多,也愈发显得留给女儿活动的空间之少。时间的匮乏和空间的局促,让我自觉意识到散书大业迫在眉睫。


于是每一个相熟的同学或同事、前同事,或多或少都会陆续收到我的赠书,出席聚会也不带别的,只背一大包书去送;而在每个我曾经呆过的公司,只要有条件,就会有一个我建的图书角,书架不过三五层,书籍不过五十种,自行取读,无需登记,有借无还,再借依然,随时增补,有进有出。甚至还有素不相识的书吧老板,也经历过被我某个夜里突如其来的杀到店里,捐献一整后备箱书然后绝尘而去的惊喜,留下一个让对方目瞪口呆的“飘渺孤鸿影”。


于是一贯羞于闹市中启齿的我,在前年曾拉着箱子去十号线丰台站摆摊卖书,三五块钱,连卖带送,不为赚钱,以书会友,人生如沸,蝉鸣如铃,夜色如水,岁月如歌,书去人空,不亦乐乎!至于被来来往往的地铁过客诘问散书缘由,多表示无法理解。我说其实只要书到了想读它的人手里,而不是垫桌子,卖废品,都是好归宿。记得那些个夏夜,一岁多的女儿总在夜里出来接我回家,骑我大马;如今两年过去了,每次和她一起走过曾近散书的地铁站时,她都会指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地摊跟我说:这是爸爸卖书的地方。


至于在网上散书于陌生人,基本上算是卖白菜,因为知道都是爱书人,从我书架上离开的书,只要去了一样珍爱它的主人手里,对书而言,也是另外一次生命中的奇遇。于是最终还是选择回归豆瓣,单开相册明码标价公开出售,不计成本,只为清仓,这样也跟某康某夏明里兜售情怀暗地捆绑垃圾彻底划清界限。好在各路书友抬爱,一年多来散掉近两千册,虽然对于一万多册的总量来说难免杯水车薪,却也能解燃眉之急。


如今临近搬家,新房在望,便有书友问我是否其后不再散书,我说还是那句话,书到底还是要读的,既没有读得尽的,更没有买得完的,而且读完之后还想反复阅读的毕竟不是大多数,所以还是会尽可能边读边散,让散书从一桩苦事变成一件乐事。加上到底精力有限,像少年时那样对任何领域都有兴趣以至于四面撒网的风格也慢慢在改变,正如我的签名档所说:生命不息,散书不止。


为文至此,正好看到书友十年木匠转来一则萧山的新闻《扩散丨20000本藏书,全城寻找继承人》。看到韩老先生此举,就像看到多少年后的自己一样,只不过我还是想把书都留给女儿薪火相传的,如果她也是爱书人;若不是,不管是散是赠,也都会首选惺惺相惜的爱书人接棒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