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发性口腔溃疡 | 自诊自疗全攻略

 德寿堂图书馆 2018-12-05
1

辩证


主要症状:口腔溃疡,自发疼痛,激惹疼痛。

次要症状:心烦失眠,口热口干,尿黄便干,或大便粘滞不爽。

证候诊断(辩证是关键,对证可速愈,不对证则无效甚至加重疾病)

1.【胃火炽盛证】溃疡形状不规则,基底色黄平坦,周围充血发红水肿,口渴思冷,大便干结;口热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而干。

2.【心脾积热证】溃疡大小不等,圆或椭圆形,可由小米粒到绿豆或黄豆大小,溃疡数目较多,可融合成片,周围可红肿高起,中央凹陷。局部灼热疼痛,口渴;心烦失眠,焦虑不安便干尿赤。舌质舌尖偏红而干,苔黄腻。

3.【脾虚湿热证】口疮常见于口唇、舌下及咽部,其滋水淋淋,反复发作;口苦咽痛,腹泻肠鸣,乏力,纳呆胃脘堵闷,知饥不食,食则腹胀。舌质红,舌体胖,舌苔黄腻或白腻。

4.【阴虚火旺证】溃疡大小不等,多为米粒大小,渗出少,基底平,数目少1~3个,色淡稍红,周围微红,易反复发作,心烦口渴,不欲多饮,手足心热,盗汗,心悸、失眠,便干;面色潮红,唇红干。舌质偏红,苔薄黄而干。

5.【心脾两虚证】溃疡数目少,周围轻度水肿,疮色暗红或暗淡呈灰白色,发作时间较长,愈合缓慢,体倦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或先硬后溏;神疲懒言,心悸怔忡,面黄无华,口淡乏味。舌淡胖嫩有齿痕,苔薄白。

6. 其他上热下寒、寒热夹杂等复杂证,参见后文“名家医案”。


术语解释:

【纳呆】又称纳少、食少,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进食后有饱滞之感。

【胃脘堵闷】病人自觉胃脘部堵塞胀闷不适。

【知饥不食】指病人有饥饿的感觉,但不思饮食,或食不多者。

【盗汗】指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

【心悸】指病人自觉心跳不安。

【潮红】患者自觉一股热气自上胸部向颈部、头面部上冲,继之头、颈、胸部皮肤突然发红,伴有全身烘热感。

【怔忡】指无明显外界诱因,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悸动不安者。



2

攻略


辩证方案
1.胃火炽盛证

常用药: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丸)、清胃散加减

食疗方:藕节冬瓜豆腐汤、西瓜甘蔗汁、竹叶通草绿豆粥

穴位推拿:廉泉、合谷、曲池、通里、神门、少冲、足三里

运动导引:呼字诀、嘻字诀、八段锦三式,五行掌云法,和胃健脾功

2.心脾积热证

常用药:导赤丸、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

食疗方:竹叶粥

穴位推拿:廉泉、合谷、曲池、通里、神门、少冲、足三里

运动导引:呵字诀、呼字诀、嘻字诀、八段锦二、三、五式,五行掌拓法、云法,和胃健脾功、舒心平血功

3.脾虚湿热证

常用药:甘草泻心汤加减

食疗方:茅根赤豆粥

穴位推拿:廉泉、合谷、曲池、通里、神门、少冲、足三里

运动导引:呼字诀、嘻字诀;八段锦二、三式,五行掌云法、捏法,和胃健脾功

4.阴虚火旺证

常用药:知柏地黄丸、口炎清颗粒、知柏地黄汤加减

食疗方:珠玉二宝粥、五味枸杞百合粥、当归黑豆鸡蛋汤、乌梅生地绿豆糕

穴位推拿:廉泉、合谷、曲池、通里、神门、少冲、足三里

运动导引:八段锦五、六式,五行掌摸法,育真补元功

5.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归脾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食疗方:参枣米饭

穴位推拿:廉泉、合谷、曲池、通里、神门、少冲、足三里

运动导引:八段锦二、三、五式,五行掌拓法、云法,和胃健脾功、舒心平血功


珠玉二宝粥




运动导引视频



注:每个药物、每个食疗方都有详解介绍,每个穴位、每个运动导引都有视频演示,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点击“高级”菜单获取。




3

名家医案


(一)李可医案1


铁厂女工燕翠萍,29岁,1983年 8月 8 日初诊。患口舌生疮 6年,1月数发,时愈时作。近 1 月来,因流产后恣食瓜果生冷,复因暑热,夜睡不关电扇,门窗大开,又遭风寒外袭,遂致身痛呕逆, 食少便稀。外感愈后,口舌干今晨突发白色丘疹一圈,灼痛不可忍。按脉细弱,舌淡欠华,面色萎黄, 腰困膝软,此属肾虚脾寒,虚火上僭。《证治准绳》治此类口疮,用四君七味(六味加肉桂)合方加, 元参、细辛,极效。其立方之义,以四君培土敛火,以七味引火归原,加细辛火郁发之,更加元参之 善清浮游之火,治热以热,凉而行之,治火不归原证有覆杯而愈之效。但本例病人,脾胃气弱殊甚。 寒凉滋腻不可沾唇,变通如下:


红参(另炖)10克,焦白术、云苓各30 克,炙草、姜炭、细辛各10 克,油桂 1.5克,饭丸先吞(把油桂研粉,入蒸烂小米粘为丸,服药前先吞服), 肾四味各15克,3剂。


8月11 日二诊:诸症均愈。予补中益气汤加肾四味、紫河车粉 5 克(冲),10剂,培元固本,以杜再发。追访至1990年,再未发作。此后,余凡遇火不归原证而脾胃虚弱之病人,即投上方,皆效


(二)李可医案2

离休干部陈x x,68岁,经北京西苑医院专家会诊,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 30年, 百治不效。其症,初起舌尖部发出针尖大之红疹,灼痛。1周内蔓延至两腮、下唇内侧、舌两侧,1 周后由红变白,渐成玉米大之凹洞性溃疡,20 日后又渐变红色,1 月左右渐愈。或劳累过甚,或饮酒 过多,或食辛辣食物,其病即作。尤以突然气恼,暴怒,几分钟内便满口一齐发病。轻则一月一发, 重则一月数发。最重时溃疡扩展至咽喉部,则只能喝一点凉奶或流质食物,痛如火灼,寝食俱废,苦不堪言。四处求医,除西医对症疗法外,曾服中药导赤散、凉膈散、连理汤、调胃承气、丹栀逍遥, 皆无效。刻诊脉洪大,面赤如醉,双膝独冷,夜多小便。证属高年肾阴下亏,阴不抱阳,龙雷之火上 燔。予引火汤大滋真阴,油桂小量引火归原:

九地90克,盐巴戟肉、天麦冬各30 克,云苓 15 克,五味子 6克,油桂 2克(米丸先吞,把油桂研粉,入蒸烂小米粘为丸,服药前先吞服),3剂。

药服 1剂,症退十之七八,3剂服完痊愈。追访半年虽偶尔饮酒或情志变动,亦未发作。此法治愈本病120余例,多数一诊痊愈,无复发

火不归原证之病理

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 抱,阴平阳密。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之气化,是为健康无病。若因外感内伤,致水 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且肝肾同源,肾水既亏,肝失滋荣,肝中所寄雷火,势必随肾中龙火上燔,而成燎原之 势,而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牙痛、齿浮,鼻衄、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 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火灼等。病机既明,当用“甚者从之”之法。水亏者,以引火汤壮水敛 火,导龙归海;水寒者,以引火汤加油桂1.5 克,饭丸先吞,温脏敛阳,引火归原。若误以实火正治, 苦寒直折,釜底抽薪诸法,非但不能愈疾,反致变生不测。西晋王叔和注解《内经》,对龙雷之火的 病机、治则有详尽阐发,宜精读。中医学著名的调燮阴阳大法: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 制阳光,及五行生克制化, “亢害承制”诸论,皆源出于此。 

龙雷之火为脏腑内生虚火,与六淫外邪实火大不相同,有以下 5点,可资鉴别:

  1. 双膝独冷,上下温度如常,独膝盖部其冷如冰;

  2. 来势晕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生变,外感多渐变,火不归原多突变;

  3. 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 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

  4. 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外感无此病象,若出现此象,按火不归原论治,误用苦寒直折则危;

  5. 不渴尿多,渴喜热饮。

以上为火不归原证治之大略。  

(三)胡希恕医案

患者36岁,是五个孩子的妈妈,家住北铁匠营。患口舌糜烂已两月不愈,多处投医无效。视其方皆为山栀、黄芩、黄连、知母等苦寒清热泻火之品。近口舌糜烂痛剧,难以进食,甚则饮水都难。患者见人就哭,缘因饮食不足,奶水已无。难以哺乳双胞胎,孩子将饿死。时感头晕,心下痞满,腹胀,便溏,咽干不思饮,舌红绛,口腔、舌严重糜烂及乎看不到正常粘膜。脉沉细。胡老与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生阿胶。

炙甘草五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干姜二钱,黄连二钱,大枣三枚,生石膏一两半,生阿胶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即能进食,舌痛减,服三剂痊愈。

胡老讲道:本患者来诊时已处危急关头,如投药再错,胃气大败,则危及三条人命,若投药正确,则使患者出现生机。因此辨证用药必十分小心:分析患者症状特点:上火是明显的,但为什么不用三黄泻心汤,而用甘草泻心汤?一是前医已数用苦寒不效;二是有头晕、心下痞满等症,为饮留邪聚,已示胃气不振,故是上热下寒之证,且示中气显虚而急迫舌,恰为甘草泻心汤方证。方中以半夏、干姜驱饮和胃,以党参、大枣补中健胃除痞满,用黄芩、黄连清上热,井用大量甘草缓急安中。因其标热也重,故加入生石膏以清热,因其阴伤而虐,故加入阿胶养阴生津。因方药对证,故见效也迅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