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告诫:虚到癌只需八步,看看你的身体到了哪一步?后悔才知道!

 今日健康小常识 2018-12-05

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 ,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体质虚弱的人,阳气不振,难以祛除寒邪,进而湿气侵袭,以致血运不畅。尤其是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容易出现寒和瘀的双重特征。寒气引起气血瘀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肿瘤。

由此可见,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大病都是由小病一步步积累而成的,你的身体到了哪一步,对照看看,早点阻止它向下一步发展。

“虚”的体质是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体虚最大的两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压力大而引起;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

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

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湿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像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沉重与不舒服。

寒湿气易进入身体的5大通道:

一、肩颈部的“大椎穴”,此处进入的“寒湿气”易引起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症;

二、前胸的“膻中穴”,此处进入的“寒湿气”易引起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

三、肚脐部位的“神阙穴”,此处进入的“寒湿气”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易引起各种妇科疾病;

四、腰部的“命门穴”,此处进入的“寒湿气”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

五、脚底的“涌泉穴”,此处进入的“寒湿气”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混身不舒服,还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阻"即塞,或堵某处,或堵一段,不通则痛,浑身酸麻,胀痛,似有千斤压身,难以缓释。所谓亚健康,不过阻塞过多。

“阻”聚"瘤",机体变化,后患无穷,最怕形成恶性肿瘤,其易变异成癌病。

病入膏肓,悔之晚矣。

为避免风寒,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

寒湿体质如何调理,相信是不少人关心的。教给大家最简单的两个方法,无论你的身体到了哪一步,都能有效改善并阻止身体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改善寒湿体质就用这两招:

泡脚补气血

只有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感到温暖舒适。

泡脚加点料,效果更好

生姜、陈皮、薄荷→脾胃虚→暖脾胃,祛湿邪。

白芍、益母草、当归→手脚冰凉→活血

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干姜→风湿骨痛、怕冷怕凉→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饮食祛寒

常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可以祛寒祛湿,但若是体内湿气重,这种寒湿体质的调理办法以祛湿为主,不妨试试出自《本草纲目》的祛湿名方——茯薏清湿粉。

材料:茯苓,薏米,赤小豆,淮山,葛根,莲子,芡实,糙米各10g。做法:将这些材料洗净一起炒熟后,研磨细粉,一定要粉碎,这样更更容易吸收,效果发挥更佳。如果觉得操作麻烦可以选择相同配方的,冲水服用。

这个配方为什么好呢?赤小豆和薏仁是祛湿中的黄金搭档,而且炒熟的薏仁没有寒气,芡实、茯苓、淮山、糙米养胃健脾,祛湿止带,加上莲子、葛根的配合不仅可以清热解毒,还可以抗菌消炎,清理寒湿对身体造成的炎症。

湿气比较重的人可以在泡完脚后喝上一杯,祛湿驱寒效果更好,加速汗液排出,逼走湿寒,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感觉不会出现这疼那疼,也就不会长斑、长痘、长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