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已发文选】绵绵乡愁中的短暂怡情

 飓风居主人 2018-12-05

    绵绵乡愁中的短暂怡情

     ——杜甫七律《堂成》赏析

 

王典馥

 

堂成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背景扫描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天流落至成都,寓居在“(成都)府西七里,浣花亭三里”的草堂寺。在亲朋的帮助下,诗人在浣溪西头一块林塘幽雅之地营建草堂,于第二年(公元759年)暮春时节基本建成,本诗即作于此时。据史志记载,杜甫草堂完全建成当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堂成》一诗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诗人乍到成都后在草堂生活时的所见所感,于描绘草堂竹木之佳、禽鸟之适中抒发久经颠沛流离之后暂得栖身所得愉悦心情。

二、诗境探幽

首联,起势遒劲,直点诗题,总写所见之景。背郭,背负城郭,即郊外。荫白茅,以白茅覆盖屋顶。荫,遮蔽。俯,俯视,句中为望之意。诗人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用茅草搭盖起了一个栖身的草屋;顺着草屋侧畔那条熟悉的浣花溪水的流动方向望去,整个郊外视野开阔,那宁静的村野在这暮春时节凸现一片郁郁葱葱。

颔联,承接自然,继续写郊外之景,然刻意推出一组特写镜头,落笔于林、竹二景。此时的成都平原上,桤林森森,高树繁茂,参天苍树已遮住了春日;春风吹拂桤树林,响声恰似吟啸;清晨的雾气缭绕着一笼一笼翠绿的慈竹,晶莹的露珠从绿竹梢头徐徐滴落下来,好一派生机勃发的春景!

颈联,转写缜密,由描绘林、竹之色、状,转向摹写鸟、燕之声、态。林海的清晨春意融融,令旧鸟们喜不自胜,它们懒得游飞苍穹,带着自己的儿女止息于茂密的树上;雏燕喃喃细语,快活地盘旋林间,然后定居于新筑的巢中。景色清新,鸟燕欢快,意趣盎然。

尾联,关合奇巧,以情结景,景情两致,蕴藉愁绪。前三联叙述、描写事景已十分细腻,此二句,诗人突然拈出一个扬雄,并以议论抒情作结,实怀深意。扬雄,西汉著名学者、辞赋家,成都人,故宅少城西南角,又名“草玄堂”。扬雄在汉哀帝时不阿附权贵,闭门草《太玄经》,受人嘲笑,他便写《自嘲》以自慰。杜甫在这里是说,成都是扬雄的家乡,我乃流寓成都,并不能与他相比啊;虽然不被世人理解,自己也懒于像扬雄那样写文以表白此时的愤懑心境。透过字面,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客居异乡的一丝愁绪。

、特色品

这首七律诗作于特定背景中,彰显出以下艺术特色:一是融情于景。如诗人在“俯”视中,流露出有了寓居之所后片刻的轻松的心情,在描绘鸟燕“暂止”“频来”的情景中寄寓着一时的惬意的心境。二是以物喻人。诗人写“飞鸟”,写“语燕”,实为写“旅人”即诗人自己,特别是“定新巢”之语,贴切形象地比拟了诗人流寓西南、暂居成都的漂泊生活,把诗人在积郁的忧伤中突然找到一丝自慰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构思精致。在结构上,开篇一“堂”字与结尾一“宅”字前后呼应,回扣了诗题;在内容上,中间一“暂”一“频”两两映照,突出了诗意;在手法上,尾联“旁人”的一“错比”与自己的一“无心”鲜明对比,升华了诗旨。总之,此诗无论是景象内容的描写,思想情感的表达,还是写作技巧的选用,语言材料的组合,都体现着杜诗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也显示了其在特定背景下创造出的另一种清新意趣。

      (发表于光明日报社《考试》(高考语文)2006年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