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一代奸相,坑害多位大臣,试图废掉太子,仍让皇帝宠爱有加

 疯癫史鉴 2018-12-05

文|疯癫史鉴

口有蜜,腹有剑。唐朝宰相李林甫作为口蜜腹剑的来源,在历史的画册上是出了名的阴险小人。为了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地位,李林甫妒贤嫉能挖空心思对付那些有可能威胁自己的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歌舞宴会,结束的时候兵部侍郎卢绚牵着马,非常从容的离开。唐玄宗看卢绚风度非凡,就随口称赞了几句。李林甫的妒火蹭的一下就冒了出来,第二天就找来卢绚的儿子,假惺惺的说:皇上听说你父亲声望颇佳,想让他去交、广升任刺史,如果觉得远的话那就告老还乡吧。

卢绚知道李林甫心狠手辣,就听从了李林甫的安排,外放成了华州刺史。卢绚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李林甫对其他官员向来都是顺者昌逆者亡。凡是通过他举荐晋升的即便是才疏学浅的小人,也能得到重用。凡是不通过他举荐的臣子,即便升迁了也会很快获罪流放。只是卢绚还是小看了嫉妒心,上任不久就被李林甫诬告有病,没办法治理州内的事务,再一次被朝廷贬黜。

此人一代奸相,坑害多位大臣,试图废掉太子,仍让皇帝宠爱有加

补阙杜琎曾两次上疏试图改变这种情况,没过多久就被贬到下邽当县令。还有一个叫赵奉章写了二十条罪状上告李林甫,结果奏章还没递到皇帝手里,李林甫就拦下来并直接下令御史台把赵奉章逮捕,以妖言惑众的罪名一顿乱棒活活打死。

李林甫奸相之名天下皆知,就连他自己干的不是啥好事儿,坑害那么多人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刺杀。李林甫但凡出门都会带很多骑兵保护自己,住的地方都是重门复壁,晚上睡觉要换好几个地方,连他家人都不知道晚上睡哪儿。

可正确的言论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没有话语权连争取公平的机会都得不到。任你有再大的抱负,也只能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李林甫担心其他人继续挑衅自己的地位,事后得意洋洋的对其他臣子说:主上圣明,咱们有什么好议论的?看到那些仪仗队的马了吗?整天不吭声,照样吃上等的饲料。一旦鸣叫就可能被赶走,离开以后即使闭上嘴巴,不再鸣叫也没办法再享受之前的待遇。

李林甫以立仗马训诫其他官员,效果跟秦末宦官赵高的指鹿为马差不多。从那以后其他人再也不敢向唐玄宗上疏进谏了。手下全成了磕头虫肯定是不正常的,后来唐玄宗下令选取贤才,只要有技艺才能就可以到京城参加考试。

唐玄宗这一搞,李林甫又慌了又怕真选到有能力的人威胁自己的地位,又怕考生在殿试的时候跟皇帝直接说自己的坏话。李林甫思来想去,向唐玄宗进谏说,那些来自乡野的人不懂得朝廷礼节,要是您亲自接见恐怕有污圣听,不如让尚书省考察他们。

李林甫稳住唐玄宗后,让考官进行考察,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人直接淘汰。结果全国应试的人,整个盛唐竟没有一个人合格,这或许是衰退的前兆。事有反常必有妖,照理说唐玄宗应该勃然大怒,可李林甫却非常高兴地跟皇帝祝贺说,没有人应试成功说明有本事的人都早就进了朝廷,野无遗贤啊。

李林甫自从入朝当官以来,就利用宦官和后妃监视唐玄宗的一举一动。皇帝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李林甫都研究的一清二楚。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个人只要被人看透,很容易就会被针对性的进攻软肋,迷惑心智。

李林甫每次进谏都能说到唐玄宗的心坎。出言进奏,动必称旨。唐玄宗听惯了李林甫的甜言蜜语,就算偶尔察觉到有些异常,也很容易迷醉在李林甫的糖衣炮弹之下。如果张九龄这些所谓的贤臣能有李林甫一半狡诈,或许就不会被排挤出去惨淡落幕了。

在李林甫的把持下,一个个尸位素餐整天只知道附和。李林甫在家处理政务,文武百官一个个屁颠屁颠的跑到他门前等候召见。反观当时同为宰相的陈希烈,端坐在镇政事堂都没有人拜见,他自己也不敢提出任何意见,只是在李林甫定下的公文上署名而已。

此人一代奸相,坑害多位大臣,试图废掉太子,仍让皇帝宠爱有加

当时,李林甫将性格柔弱的陈希烈引荐为宰相。他在家中处理政务,百官都集聚到府前等候召见。而陈希烈虽坐镇政事堂,却无人谒见,也从不敢参预意见,只是在公文上署名而已。

李林甫大权独握,心里还是不踏实。唐玄宗立李亨为太子之后,李林甫觉得自己没有功劳,担心以后失势,一咬牙直接算计太子想废掉重立。

李林甫先是举荐李亨的妻兄卫坚担任要职,然后暗中派人监视。天宝五年(746年)李亨出门游玩,巧遇韦坚然后又遇上了皇甫惟明。三个人小聚了一会儿,李林甫就派人跟唐玄宗举报说韦坚身为内戚结交边关大将,诬告他们意图谋反想要立太子为帝。

造反这事儿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个忌讳,李林甫这顶黑锅扣下来唐玄宗勃然大怒,不仅贬黜了韦坚和皇甫惟明,还下令李亨休弃了自己的太子妃。李林甫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天宝五年十一月,李亨的姬妾杜良娣家里出现纠纷,李林甫参与审讯小题大做,两个闹纠纷的当事人被直接杖毙,杜良娣也被贬为庶人,还波及到了许多官员,从青州一路杀到岭南。太子一党管怒不敢言,只好夹着尾巴做人生怕李林甫再抓到把柄。

此人一代奸相,坑害多位大臣,试图废掉太子,仍让皇帝宠爱有加

妒贤嫉能也好,坑害太子也好。李林甫掌握那么大权利,还一直胆战心惊,生怕自己丢掉乌纱帽。从根子来说还是因为他没有底气,李林甫学识不高,靠着裙带关系走上仕途。前期升官基本巴结贵妇收买宦官,别人都很不齿李林甫的履历。

有一次李林甫的表兄弟喜的贵子,李林甫手书贺函表示祝贺,其中有一句写的是:"闻有弄獐之庆。"璋是一种纵向分成两半的玉器。古代常把生男孩称作"弄璋",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执璋王侯将相,李林甫把经常使用的"弄璋"磁轭成了"弄獐",闹了不小的笑话。

李林甫绝对不傻,如果能够沉下心来做学问,肯定能有一番成就。可惜自古以来大多数文人墨客,做学问就是为了功名利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基本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目标,孔子曾说过,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丢弃俗世杂念,也许会让人心地明朗。归隐山林也许真让人轻松自如。可若是已经得到了功名利禄,又有几个人能够回过头来去做学问。开弓没有回头箭,走过去的路不管对错都再难回头。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感觉还不错的话还请花费几秒钟时间点赞或评论支奖励一下,如果愿意关注那就更好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