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百年前寓居盛泽的制壶大师朱石梅

 吴越尽说 2018-12-06

作者:明远堂

 

   朱坚,清代嘉庆、道光间( 1796-185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石梅,一作石楳,又作石眉、石某。工鉴赏,多巧思。 曾寄居盛泽。

清蒋茞生《墨林今话续编》:朱石梅坚,山阴人,工鉴赏,多巧思。沙胎锡壶,是其创制。著有《壶史》一册。

民国谈溶《壶雅》:朱石梅(坚)以壶锡名于时,间作砂壶,亦殊精雅。

朱石梅以制锡、锡包壶最为著名,其铭文切题隽永,镌刻精妙,样式变化丰富,以至于现在朱石楳已成为锡包壶的代名词,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均藏有其作品。

故宫博物院藏朱石梅款紫砂攘玉槟榔木壶:

 
 

苏州博物馆馆藏朱石梅锡包壶:

 
 

南京博物院藏朱石梅制行有恒堂款传世富贵壶:

 
 

明远堂藏朱石梅制锡包紫砂胎斗形洗:

 
 
 
 

  大家不曾想到,二百年前,这位锡包壶代言人有生活在盛泽的历史。

  盛泽又名盛湖,故有盛湖十景,“红梨晚渡"”即是其中之一景, 据说,沈万三曾“植红梨万树于湖滨以点缀风流”,于是湖被称作红梨湖,湖之渡口被称作红梨渡(今天的桥北荡)。

盛泽旧影:

 
 

  在朱石梅的存世锡包壶中,有两把落有“红梨生”款,应该就是生活在盛泽时期的号。

2013年保利春拍朱石楳制红?生款锡包壶:

 
 

  清代金石大家嘉兴人张廷济在他的《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中多次提及吴江朱石梅。张廷济与朱石梅交往密切,名字前加上吴江二字,想必生活在吴江应该时间不会太短。

 
 
 

  数年前春秋亭俞兄入藏朱石梅制锡壶,壶身镌刻文字内容是朱石梅在盛泽生活过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春秋亭藏朱石楳制锡壶:

 

 

壶嘴下方刻印:“山阴朱坚寄居松陵红藜渡”:

 

 

瓢饮可乐茶初熟,近之两腋风稷稷。古越朱坚铭并镌。

 
 
 

 

  “云间冯君少眉所藏两峰墨梅小幅,仿松雪翁粉本,余今从沪上返棹盛湖,静坐无事,思追其意,以消昼永,石梅识,时己卯除夕。”

  朱石梅为什么从绍兴移居盛泽,又在盛泽住了多久今天我们不得而知。生活在朱石梅曾经“寄居”的盛泽,如时空可穿越,对酒当歌,“太白一斗,郑谷半瓯,阑干夜挂,秋风小楼”(石楳锡包壶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