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句诗用数学思维写成,一句辉煌了一座城,苏轼这句惊艳千年!

 acerbookstore 2018-12-06

在我们的认知中,数学理性,文学感性,两者属于截然不同的世界。如果移花接木,用数学思维创作诗词,会是怎样的体验?今天分享三个千古传诵的诗句,感受数学和文学融合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代诗人徐凝思念远方的恋人,却别出心裁,不说怀人,而说怀地——《忆扬州》。面对最能撩人相思的明月,诗人以数学思维度量,发出惊人之语:“如果说天下明月有三分,其中两分就在扬州。”对扬州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对恋人的绵绵柔情动人心弦。因为这一句诗,“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扬州享有“中国月亮城”的美誉,9至10月,扬州举办“二分明月”文化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展示的窗口。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贬谪黄州,暮春时节,见杨花飘飞,感慨人生际遇,作这首词答和好友章质夫。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词却是细腻缠绵,婉约低徊。诗人发挥绝妙的想象力,用数学之尺衡量春的踪迹。如果将春的姿容分为三份,那么,其中两份便化作尘土,一份则消弭于流水。这一句将无形的春天描绘得形神具备,语言美得让人心醉,此情此景却哀婉得让人心碎!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如何比较高下?宋代诗人卢梅坡却用诗情巧妙化解,将荒诞不经的较量写得妙趣横生。论颜色,梅不及雪洁白,论气味,雪没有梅的清香。诗人巧妙地运用数学思维,“三分白”、“一段香”,将颜色、香味写得可见、可测、可比,妙不可言。

追溯数学思维在文学中的运用,《论语》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这是孔子对周文王的赞美之词;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用以形容“东家之子”的绝色姿容;谢灵运曾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徐凝、苏轼、卢梅坡写下如此绝妙诗句,是否源于前人的启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博览群书,方可融会贯通,拥有生花妙笔。我们在写文的时候,往往苦于词穷意涩。哪里是词不够用,不过是读书太少,积累不够,思路不开罢了。

数学思维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朴素的文字顿时焕发新生,如此美妙!这三句诗,你最喜欢哪一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