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烽火戏诸侯,究竟是不是低级的谎言?

 思明居士 2018-12-06

文|小河对岸

烽火戏诸侯这则典故,在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但随着教育的普及而带来民众思辨能力的提升,有很多人都认为“烽火戏诸侯”这则典故,不过是别有用心者编造的低级谎言而已。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也曾断言:此委巷小人之谈。而质疑者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各诸侯距离周王室的路程远近不一,不能同至,如最远的齐、鲁、燕等诸侯,至少得几个月才能赶至宗周地区(关中)。周幽王不可能为演此一出“好戏”,而让褒姒在烽火台上等上好几个月。


烽火戏诸侯,究竟是不是低级的谎言?

那么,烽火戏诸侯真的只是低级的谎言吗?笔者不由得想起另一则家喻户晓的典故--司马光砸缸,前几年,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与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在某节目中就曾关于“司马光砸缸”真假而出现了争辩。作为历史系教授、宋史专家的赵冬梅,对“司马光砸缸”这则历史典故深信不疑。可是,作为收藏界行家的马未都,却以宋朝烧制不出那么大的缸为依据,而论定“司马光砸缸”这典故是编造的。


烽火戏诸侯,究竟是不是低级的谎言?

赵冬梅虽对宋史深有研究,可在文物知识上显然远不及马未都,一时被呛得语塞。那么,司马光砸缸的典故,是假的吗?显然不是。这不但有正史记载,而且被救者都被挖掘了出来,据说被救的那位小孩叫上官尚光。上官氏族人不但将“司马光救人”这事记入了家谱,而且还建了“感恩亭”以铭谢司马光的救命之恩。可见,司马光“砸缸”这事,确凿无疑。


烽火戏诸侯,究竟是不是低级的谎言?

据《宋史》记载:..群儿戏于庭,一儿登,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所不同的是,正史上记载的是“司马光破瓮”,而在后世的流传之中,人们将“瓮”换成了更常用的“缸”。“瓮”与“缸”虽有不同,但本质上是同一属,且古人对“瓮”与“缸”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分得这么清晰都不一定。宋朝或许烧制不出那么大的“缸”,但能装下人的“瓮”肯定能说出。因为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就有“请君入瓮”的典故。


烽火戏诸侯,究竟是不是低级的谎言?

所以,如果我们以宋朝烧制不出那么大的缸,而得出“司马光砸缸”这则典故是编造的结论,就很容易失之偏颇。

同样,我们以各诸侯距离周王室的路程远近不一,不能同至,而得出“烽火戏诸侯”就是低级谎言的结论,也很容易失之偏颇。周王室实行的是封建制,而在兵源上比较类似后世的府兵制。周王室调动兵力,也都是根据各宗族的实力,而摊派兵力。且周王室在宗周的畿内陆区,就分封了大量诸侯,而这些畿内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更为亲近。


烽火戏诸侯,究竟是不是低级的谎言?

比如周:周公旦的封国,封地在岐(周的发源地),由周公次子一脉继承;召:召公奭的封国,封地在邵(歧山西南),由召公次子一脉继承。郑:郑桓公的封国,封地在郑(华阴),后东迁新郑。虢:虢叔的封国,封地在虢(宝鸡),后东迁陕。毕:毕公高的封国,封地毕原(咸阳北)。单国,封地在今陕西眉县等等。


烽火戏诸侯,究竟是不是低级的谎言?

宗周的畿内陆区,有大量的诸侯国,也可以看成大量的宗族势力。“烽火戏诸侯”,不一定要戏路途遥远的齐、鲁、卫、晋等诸侯,戏一下“畿内诸侯”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周王室失去天下,很大方面原因,就是失去了畿内诸侯的拥护。这不但是《史记》的记载,在《诗经·小雅·正月》中也有相似的记载:..燎之方扬,宁或烕(通“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烕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