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诏君主谱系

 镇疆九洲 2018-12-06

南诏先民是彝族哎哺氏族分化出来的默部什勺氏族,从什默采到南诏蒙氏至舜化贞有父子承名的世序族谱共计70代。

什默采——默采诺——诺皤娄——皤娄阿武——阿武撮霭——撮霭诺舍——诺舍布——布启杜——启杜吾——吾毕余——毕余纪——恒卧苦——苦笃倭——倭雅厄——厄雅栋——栋厄毕——毕厄阿假——阿假厄日——厄日那待——那待米日——米日叟妥——叟妥博——博厄厄——厄厄偬——偬雅导——导诺投——诺投阿加——阿加启锁——启锁科——科阿独——独罗蒙——罗蒙咪可——咪可硕——硕牟吉——牟吉哺——牟德哺——德哺阿那——阿那古——古略阿度——阿度毕余——毕余厄厄——厄厄糜——糜雅余——余雅侯——侯德雅——德雅栋——栋阿娄——娄阿姆——姆赫哲——赫哲阿饶——阿饶妥俄——妥俄资——资吉朵——吉朵独——独罗牟——牟罗独(牟舍龙)——独细奴(龙伽独)——细奴阿罗(细奴罗)——阿罗盛(罗盛)——盛罗皮——皮罗阁——阁罗凤——凤伽异——异牟寻——寻阁劝——劝利盛——盛丰佑——佑世隆——隆舜——舜化贞

在蒙确舍集团中,哀牢夷格沓部,即哀牢九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诺濮益体、朵鲁打略、惹雅堵嘎、甸体鲁觉、蒙格洛略等,均属地名,都在今云南省的大理州境内。蒙确舍又别称恒直’’即八诏,南诏蒙舍氏即蒙确舍之一。以《彝族源流·罗纪源流》的罗纪即皮罗阁氏谱为:什妥姆——什默采一一默采诺一一诺皤娄一一皤娄阿武一一阿武撮霭一一撮霭诺舍一一诺舍布一一布启杜一一启杜吾一一武毕余一一毕余纪一一恒卧苦一一苦笃倭一一倭雅厄——厄雅栋一一栋厄毕一一毕厄阿假——阿假厄日一一厄日那待——那待米日——米日叟妥——叟妥僰——僰厄厄——厄厄偬一一偬雅导一一导诺投一一诺投阿加一一阿加启琐——启琐科——科阿独一一独罗蒙——罗蒙咪可——咪可硕一一硕牟吉——牟吉哺——默德哺一一德阿那一一阿那古一一古略阿度——阿度毕余~一毕余厄厄——厄厄靡一一靡雅余——余雅侯一一侯德雅——德雅栋——栋阿娄——娄阿姆——姆赫哲一一赫哲阿饶——阿饶妥俄[啥益垢姆,同蒙确舍结为联盟,习蒙确舍之俗。在啥益垢姆,称为蒙确舍,即称诏,其姓之蒙,又当与竹相关]一一妥俄资——资吉朵一一吉朵独一一独罗牟——牟罗独[舍庞或舍龙]——独细奴[庞伽独或龙伽独,在啥依格姆,同蒙确舍联姻,娶蒙确舍氏的阿哈侯乌为妻]——细奴罗——阿罗卓一一卓罗纪——罗纪赋——赋阿异一一异恩撮一一恩撮恩劝——恩劝仲玉一一仲玉撮丰——撮丰撮仁一一撮仁立里一立里爸佑一一爸佑阿隆一一阿隆伦赫一一伦赫阿俄一一阿俄阿里一一阿里鲁直一一鲁直散娄——散娄阿咪——阿咪鲁于。罗纪、罗阁,皮罗阁,是古时彝语的西部方言的读音,即彝语东部方言的,在古今之东西部方言间,有jqxgkh的语音对应,纪与阁即j——g的对应所形成。以罗阁作部名,扩大至域名。

从南诏蒙氏这一线索,又将蒙确舍的渊源与古老的什勺氏连在了一起,什勺氏发祥于点苍山麓,《彝族丧祭经》载:在尼米举勾,尼能祖老死,尼能祖去世,当时的情形:去请尼毕摩奢哲,能毕摩洪额。毕摩尼奢哲,毕摩能洪额,行动快如风,身挎颂维庹,头戴叩牢洪,手持卧通切,挎一角好酒,到尼能氏额车,破病魔死灾,破司署之阵,把司署镇压,破病魔之阵,把病魔镇压。能遍天下,遍天下来繁衍,实在是这样。尼能破死灾之后,俗由什勺袭。在待吐博略,什勺祖老死,什勺祖去世,当时的情形,去请什毕奢乌图,勺毕洪哲舍。毕摩奢乌图,毕摩洪哲舍,行动快如风,身挎硕维庹,头戴叩牢洪,手持卧通切,挎一角好酒,到什勺额车。破病魔死灾,破司署之阵,把司署镇压,破病魔之阵,把病魔镇压。什勺星样布,什勺叶样生,实在是这样。丧祭经的这段记录说明,什勺时期是在尼能时期之后,而待吐博略正是苍山的古彝语名,到南诏蒙氏兴起后改名为点苍山,点苍亦彝语名。什勺时期的什勺氏有44代记录

于《彝族源流》和《丧祭大经》中,具体为:什扎耿一一扎耿启一一启欧欧一一欧欧补一一补努度一一努度素卡一一素卡麻博一麻博欧保一一欧保阿铺——阿铺阿武——阿武费克一一仇诃阿以一一阿以阿洪一一阿洪阿作一一阿作古舍一一古舍阿佐一一阿采俄哈一一俄哈阿育一阿育阿古——努古阿哈一一阿芝阿补——阿补阿靡——阿靡补默——补默阿纽——阿纽阿卡一一阿卡阿奏——阿奏阿古——阿古阿觉——阿觉布笃一一稻以洪——洪果余——果余尼则——尼则阿欧一阿欧施——祖楚阿吉一一阿吉阿朵——阿朵布鲁——布鲁阿达——阿达阿姣——阿姣毕窦——毕窦阿鲁一一阿鲁厄则一一厄则阿助一一阿助阿肯。什勺的什扎耿一支有待仇叩部成为古滇国的王族,在彝语,,实为同一个词在两地的发音的差异,仇叩则 武部在迁徙中求得了发展的生机:武祖慕阿额下传五代至阿格,迁移察吉地。离昭阿已夺,住堵乌涛歹。离堵乌涛歹,住贡碾洪矛。离贡碾洪矛,住夺吐木谷,夺吐木谷时,武家地域宽。……平坝田地中,两牛一架犁,用牛勤开垦,用牛来耕耘。属牛这一年,夺吐木谷地,武家举大斋,……武家祖铃响,祖铃佑裔昌。源长湖不涸,武家财源长,松柏长青树,武家繁衍昌。……后来子孙多,作斋来分支,多数离夺吐,少数留夺吐,裔称夺吐氏,武阿德一代,德阿矛二代,矛阿育三代,矛阿育为君,戈阿额为臣,格阿纳为毕……子孙分支住。

 

 

南诏源流

根据《彝族源流》记载,六祖默德施部之女史娥舍则嫁啥靡格踏(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至保山一带),生下蒙确舍,带领族人壮大,其所在之地始称蒙确舍。

六祖的六支长子迁徙到啥靡格踏一代,与蒙确舍结合,形成了恒知集团。恒知,北部方言称hxit nzy(黑兹,即八君,八诏),是君长的彝语方言称呼音拟,恒知即八诏。汉史记载六诏又称八诏,就指的是恒知集团。

南诏在彝语里称罗纪,是用后来开基南诏国的卓罗纪(皮罗阁)名字泛指南诏和南诏地区的人。像乌蒙、乌撒都是这样来的。

在彝语方言中,纪和阁发音有某种对应,向北部方言所称的勒格俄卓之格,黔西北称为纪。

根据《彝族源流》记载,蒙确舍的来源还有艾鲁(即哀牢)和大依罗(血脉主干)。

1)哀牢居于哀牢苦姆(哀牢山),是古彝远古部落尼能的后代。

艾鲁谱明确记载的中间有段遗漏,后面明晰的这段为:

思鲁儒-鲁儒纪-儒纪古-纪古许-许籍奋-籍奋艾鲁-

籍奋艾鲁时,艾鲁部形成了,籍奋艾鲁是君,籍奋艾莱是臣,籍奋艾毕是毕摩,君臣师形成,称三贤时代,掌管大地四方的疆域,头至待洪鲁,中心在艾鲁苦姆,边抵米祖录史山,在大地的四方,艾鲁独享威名。

之后的谱系为:

籍奋艾鲁-艾鲁叟厄-叟厄吕柴-吕柴吕姆-吕姆余吕-余吕舍支-舍支确-确鲁蒙-蒙默遮-默遮窦-窦毕吕-吕通奋-奋阿武-武阿蒙-阿蒙舍。

阿蒙舍时迁到西边的啥靡邪龙(巍山),蒙舍诏之蒙舍起于此,但在彝籍中,阿蒙舍迁到啥靡邪龙后,融入了蒙确舍。

2)大依罗一源谱:

罗蒙咪-咪可硕-硕牟吉-牟吉哺-哺德阿-德阿那-阿那古-古略阿度-阿度毕余-毕余厄厄-厄厄靡-靡雅余-余雅侯-侯德雅-德雅栋-栋阿娄-娄阿姆-姆赫哲-赫哲阿饶-阿饶妥俄-妥俄资-资吉朵-吉朵独-独罗牟-牟罗独-独细奴-细奴阿罗(汉史细奴罗)-阿罗卓-卓罗纪(皮罗阁)-罗纪斌(罗阁凤)-……

独细奴时代在啥靡邪龙和蒙确舍联姻,娶蒙丽娅曲,生细奴阿罗。

细奴罗阿时,《彝族源流》记载了一段用神话的形式描述的事情:后来有一天,天将掌权守业的旨意送到罗纪住地(这时候还不叫罗纪,但彝族源流世代相传更写,后面通通归一了,用罗纪)。天君白雄鸡展翅在高空中飞,歇在天脚就成掌 权臣民,地王青蟒蛇在地上水中现身,变成守业臣民,十二匹白马和十二条白狗为掌权效劳……白毕摩和黑毕摩传掌权指令……”

之后《彝族源流记载》记载罗纪分封五岳四渎,其中将笃幕时代称为点图博略的山,尊为中岳,并更名为点苍芍噶,即点苍山。

这样说:划分地界的这一地方就归艾鲁所有了,可见蒙确舍是认同艾鲁称号的,与汉史南诏王室来自哀牢高度一致。

以点苍为君长都邑,诺雅地方为臣的领地,阿着地分封给毕摩(阿诗玛的故乡那时候是毕摩领地),设了天地四方八勾则,比如俄卓为一勾则(应该就是西昌这一带了),阿着地两勾则等。设了十二阿史(毕摩的最高职位),分驻四周高山,可见南诏王室并不信佛教,至少在建国初期不信。

书中写道:用外族的话说,这叫封登龙王,用彝语说叫在堂琅四方主宰天地八鲁旺,世间会动的都听命于罗纪家

最后:卓罗纪家丧失政权后,赵氏纂得三代之权,胡式纂得一代之权,董氏纂得两代之权。过去的权柄,落入了武输史的手中

赵董这些汉姓是哪个民族的?大家动动脚趾头就知道了。

蒙舍诏根本不姓蒙,那时候没有明确写什么姓。蒙舍只是某个人名字的后半段,类似于乌蒙也是某个人名字的后半段,这样的情形在彝族典籍中很多。

南诏德化碑王姓蒙,字阁罗凤是为了写给汉人看,死搬牵强汉族取名规则的。如果阁罗凤的字是阁罗凤,那他的名是什么?有多少汉族会在历史上只写字不写名的?纯粹扯淡

南诏与夜郎的关系:

这本书中夜郎源流最后写道:莫雅邪(汉史末代夜郎王兴)时代,,柴确(南斗六星)星出错乱,侯万妖、侯洪怪横行于世,扰乱人间;娄纪铁耙星逞凶狂;夜郎受到攻打,一度被消灭,天昏地暗;夜郎的残余迁到了啥靡(大理巍山一带),住在啥靡卧勾,得到卓罗纪的帮助,业余由卓罗纪继承。夜郎勾纪为卓罗纪继承的事就是这样。

夜郎国灭后,余部迁徙很,最后汇入了罗纪。 哀牢谱这段:

斯鲁儒-鲁儒纪-儒纪古-纪古许-许籍奋--籍奋艾鲁-艾鲁叟厄-叟厄吕柴-吕柴吕姆-吕姆余吕-余吕舍支-舍支确-确鲁蒙-蒙默遮-默遮窦-窦毕吕-吕通奋-奋阿武-武阿蒙-阿蒙舍

这段,《彝族源流》这部分(去掉部分父子联名重合的字)与《后汉书·哀牢传》记载将发音接近的对比如下:

禁高--建非-哀牢-桑藕-柳承-扈栗(或贤栗)-柳貌-类牢

纪古--籍奋-艾鲁-叟厄-吕柴----------------吕姆-余吕

后写对不上,我觉得是汉史不准,因为汉史对哀牢的记载也就这么一小段谱系,而彝史却是洋洋洒洒,迁徙路径写的比汉史清楚太多。

 

 

 

南诏国王世系

南诏王族世系从细奴逻起,依次是细奴逻、逻盛、盛罗皮、皮逻阁、阁罗凤、凤伽异、异牟寻、寻阁劝、劝龙晟、劝利晟、劝丰佑、世隆、隆舜、舜化贞。很显然,历代南诏王实行的是父子联名制。细奴逻又名独罗,细奴逻之上,有龙迦独,龙迦独之上,有舍龙。舍龙之上,则是蒙舍”——“蒙舍应先是人名,而后才作为一诏之名。而第九世王凤伽异未嗣而亡,劝龙晟、劝利晟、劝丰佑同为寻阁劝之子,先后承袭王位。因此,南诏王族,从始祖蒙舍至最后一代南诏王舜化贞,共历16世,传17代。

 

我们习惯称南诏王室为蒙氏,原因是南诏王族以为姓,今存于大理太和的《南诏德化碑》亦载:王姓蒙,字阁罗凤姓的来源,可能与部落酋长或部落的名称有关。据史籍记载,初唐时期的洱海地区,活动着许多大姓名家,其中就有姓。文献中出现了不少以为姓的酋长,如蒙和”“蒙俭”“蒙崇先等等。哀牢族多以为部落名号,冠字称人名,蒙舍诏亦如此。唐初赐名皮逻阁蒙归义,蒙姓更加确定。

 

南诏有姓,是向汉人学习的结果,按照南诏原来的习惯,父子相传,用连名制。值得注意的是,父子连名的习俗,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中颇为流行,不独为某个民族或族群所特有。我们可以看到,自南诏大理国以来,白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等众多民族之中,一直流行父子连名制。白族的父子连名,一般都冠有汉姓,也称冠姓父子连名,而彝族、纳西族的父子连名,却较少有冠汉姓的情况。由此,如果以父子连名作为南诏为彝族之新证,是缺乏说服力的。

 

事实上,南诏王族取名,不完全是父子连名。皮逻阁的四个儿子,长子阁罗凤为特进兼阳瓜州刺史,次子诚节,被授予蒙舍州刺史,三子崇为江东刺史,四子成进为双祝州刺史。可见四子之中只有长子阁罗凤与皮逻阁连名。这就是说,南诏王族取名并非一定与父连名,连名者仅为长子。

 

南诏王族父子连名,也有特殊的情况,这就是寻阁劝的三个儿子,劝龙晟、劝利晟、劝丰{;占都与父亲连名。从南诏王位传承的事实看,这三个人先后继承了王位。这是继位连名制

 

因此南诏父子连名制,有多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南诏王族连名制,主要的功能是表示世系,尤其重要的是确定承袭关系,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仅限于袭职连名,并不是普遍的现象。

 

南诏王室的父子连名和古代白族的父子连名制一样,如果仅仅只以父子连名来判断南诏王室的族属,很显然就是白族。

 

第一代王:细奴逻(公元617——674年)

细奴逻,又名独逻、独逻消,南诏第一代国王,称奇嘉王,在川南建立起较为强盛的以乌蛮部众为主、以蒙舍龙的名字名字命名的部落联盟——蒙舍诏。

第二代王:盛逻(公元634——公元712年)

盛逻,又名逻盛炎,细奴逻之子,位39 年,享年78岁,谥号兴宗王。

第三代王:盛逻皮(公元672——公元728

盛逻皮,逻盛之子在位16年,享年56岁,谥号威成王。

第四代王:皮逻阁(公元697——公元748年)

皮逻阁,又名归义,盛逻皮之子,被唐玄宗李隆基刺封为云南王,在位20年,享年51岁。 一位远见卓识的南诏王。他在前三代王的基础上精心谋划,进一步开拓进取,统一了六诏。

第五代王:阁逻凤(公元712——公元778年)

阁逻凤,皮逻阁之子,封云南王,在位30年,享年66岁,谥号神武王。青年时代就随其父皮逻阁参加了统一六诏的战争。 

第六代王:异牟寻(公元754——公元808年)

异牟寻,凤伽异之子,朝廷袭封他为南诏王,赐贞元南诏印,在位30年,享年54岁,谥号孝桓王。

第七代王:寻阁劝(公元777——公元809年)

寻阁劝,又名新觉劝,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即位,袭封南诏王,在位1年,享年32岁,谥号孝惠王。

第八代王:劝龙晟(公元797——公元816年)

劝龙晟,寻阁劝之子,袭封云南王,在位7年,享年19岁,谥号幽王。

十分崇信佛教,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修建佛顶、 莲宗、传心三座佛寺,使佛教在南诏广泛流行。

第九代王:劝利晟(公元801——公元824年)

利晟多次遣使入唐朝贡,曾得唐赐南诏王金印

第十代王:晟丰佑(公元817——公元859年)

晟丰佑,劝利晟之子,被朝廷刺封为滇王,在位35年,享年42岁,谥号昭成王。

晟丰佑即位后,改元保和,学习中原书法。晟丰佑废道兴佛,建大理五华楼,重修大理 崇圣寺三塔,建昆明东寺塔、西寺塔,以及在点苍山顶开高河、定苍山十八溪涧和十九峰峦之名。当时,南诏境内的佛教空前兴盛。

第十一代王:佑世隆(公元843——公元877年)

佑世隆,又名酋龙,晟丰佑之子,在位18年,享年34岁,谥号景庄皇帝。

佑世隆即位后,朝廷因其名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不予以册封他。于是,佑世隆在一怒之下,于唐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自称皇帝(南诏称帝就此开始)。

第十二代王:隆舜(公元860——公元897年)

隆舜,又名法,佑世隆之子,在位20年,享年37岁,谥号武宣帝。

第十三代王:舜化贞(公元876——公元902年)

舜化贞,隆舜之子,南诏最后一个国王,在位5年,享年26岁。谥号孝哀帝。

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舜化贞曾派人入唐通好,遭唐拒绝后,从此双方正式断绝了来往。舜化贞在位时,曾命人绘制表现南诏崛起的佛教神话故事《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即《南诏图传》),企图挽救南诏灭亡,终无力回天。

(资料整理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